2008-09-10 17:08:24

告別黑白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德國。母親為了加入納粹,抛下了她和弟弟。父親上戰場前,娶了個後母照顧她和弟弟。她與後母合不來,兩人關系逐漸惡化,她被送到寄宿學校念書。

直到聯軍開始加入戰爭,戰事逼近,她被送回柏林與後母和弟弟會合,日子都是在躲藏空襲中度過,在戰爭結束前的日子,他們幾乎都生活在地下的防空洞裏。然後,日複一日,她看著人們死去,柏林變成一座廢墟。

她的母親,抛下她加入納粹的母親,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後,她在維也納找到了母親,並與孩子一道去拜訪。

門打開,母親與她樣貌相似,她給了母親一個含淚的擁抱,准備原諒母親的遺棄,讓往事隨風。

然後,母親開始敘述自己的故事和經曆,完全沒有嘗試解釋當初為何抛下她。母親告訴她,她在戰爭結束前在Birkenau集中營擔任守衛,還說自己當初穿了一件非常適合自己的制服。母親隨後要求她穿上制服,她拒絕了。母親不但沒有提及兩人失落的曾經,只是沈溺在自己的過去,並對自己在紐倫堡公審時被判罪成,服刑六年感到悻悻然。

滿以為尋回了母親,沒想到,她再次失去了她。赫爾嘉(Helga Schneider)所書寫的這本《The Bonfire of Berlin》中,敘述她在柏林滿天戰火中如何存活下來,然而母親的遺棄,留下了異常深刻的傷痕。
鏡頭一轉,來到二十世紀末的台北,朱天心寫了一個專欄,結集成這本《學飛的盟盟》,裏面收集了48篇有關一個母親和作者與一個小朋友的相識。專欄文章敘述了她與女兒盟盟的故事,印刻出版的這本新版中,還收集了盟盟許多讓人看了驚為天人的圖畫。特別是盟盟所繪的動物,生動活潑,看著這些簡單且美麗的畫,仿佛自己也想模仿著,信手塗鴉。

朱天心的短小專欄主要敘述盟盟,以及她與盟盟相處的過程。與其說是母親與女兒相處的故事,毋甯說是一個有機會以近距離考察生命成長的作者,寫下的有趣觀察。

朱天心談她與女兒盟盟的冶遊,沿路采拮水果、撿葉子、捉昆蟲;談與盟盟爭食;談盟盟的朋友;也談論盟盟因玩物而粗糙的手、盟盟那在半歲之後扁且不生毫發的頭、天真且不沾文明的臉。

朱天心生動的描繪往往讓我讀了捧腹大笑。更叫人動容的是,她決定不再生育是擔心自己會偏心另一個孩子,而不敢面對試煉,因此決定鍾情盟盟一生。

然而,朱天心和盟盟的情感並不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如“母愛是偉大的”、“母親和孩子的愛與生俱來”之類的廣告牌用詞所能概括的,兩人的情感,建立在日常的相處和認識之中。經營一段母女情,與經營任何情感同樣需要花費心力,而赫爾嘉的母親為了自己的完整,放棄了與她相識的機會。

這些年來,不曉得是歲月或閱讀的功勞,漸漸發現很多事情,並沒有黑白分明的是非,母愛也不盡然偉大,當中牽扯著許多複雜的時空因素。告別黑白世界,進入色彩豐富多變的世界,或許也是步入,理智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