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聖誕男友】:為什麼這個社會總是要歧視單身?
馬來魔劇評:《聖誕男友》(Home for Christmas,Hjem Til Jul)。評分:80分
◎【一言以蔽之】:以節慶為背景,揭露單身者的無奈與豁達
台灣觀眾很少有機會能夠看到挪威的影集,這都要感謝Netflix,這個觸角已經伸向全世界的線上平台(這是真心話,他們真的沒有給我錢)。《聖誕男友》這部挪威影集,看起來像是一個以聖誕節為背景的節慶應景故事,但其實又不只是應景那麼簡單,女主角在劇中被家人逼著要趕快尋找另一半的無奈遭遇,就跟台灣社會的單身人口一樣,總是因為沒有對象、沒有結婚,就被當成異類,西方的聖誕節就等於是我們的農曆年,你想想看農曆年面對親友逼問感情狀況,到底有多麼尷尬,多麼難以招架,你就會知道這齣戲有多寫實。
故事描述12月初,在醫院當護士的女主角回家跟家人聚餐,她因為沒有對象,所以在餐桌上總是被「發配邊疆」,去坐在小孩子的旁邊,然後沒人想聽她說話,並且不斷用質問或嘲弄的語氣問她「怎麼沒有男友」、「什麼時候要交男友」,讓她一怒之下,未經思考的冒出一句賭氣的話:「其實我已經有男友」!全家人當然期待她在聖誕夜把男友帶回家吃聖誕大餐,這下可慘了,為了圓這個謊,她必須要在聖誕夜之前找到男友,時間剩不到一個月,交友網站似乎是唯一的希望,於是她尋找聖誕男友的求愛大作戰,就這樣熱鬧展開!
女主角周旋在眾多男人之間,呈現出兩性關係的各種狀況,這根本就是挪威版的《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加上《徵婚啟示》(The Personals),而且這段求愛過程也真是多采多姿,有遇到年紀比她小很多的「小鮮肉」,也有遇到年紀比他大很多的「老臘肉」,年輕男生是「一夜七次郎」,但只懂性,不懂愛,中年男生有的非常大男人,也有些是容易爆怒、個性古怪,讓人無言以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感情上任何形式的條件交換、刻意強求,都遠不如順其自然,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不如寧缺勿濫,但問題還是在於社會壓力。
社會壓力從何而來?一切都是觀念惹的禍。傳統觀念認為有另一半或結婚才是人生勝利組,但從現在居高不下的離婚率來看,你覺得結婚會比單身幸福嗎?答案早就在你心裡,只是你不敢承認而已!這齣戲用幽默的方式來呈現整個社會的單身歧視,精彩之處不是哪一個男人可以去女主角家吃聖誕大餐,而是她從這些對象身上得到的人生閱歷,已經超越原本「找到一個男友」的目的,愛的形式有千百種,千萬別把結婚與否當成判斷感情或社會地位的唯一標準,當聖誕節成為另一個情人節,無論你有沒有情人,都請你先讓自己過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