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 17:00:00玉山薄雪草

【立春】花東單車騎行 之二 110-2-5~8

110/2/6  看海的水梯田

豐濱新社 => 豐濱 => 石門洞 => 石梯坪 or 靜浦 (午餐) => 八仙洞 => 長濱 轉角民宿

 

清晨六時左右天色已微亮,我們從民宿出來,循著台11線對面的小路走下草坡,來到潮間帶前的岩石與礫灘上。岩盤與礫石都沉浸在暗沉的色調裡,但潮浪進退之間反覆拍擊的沙灘卻是耀眼奪目的鎏金色。很令我著迷。

細看我們置身的岩盤與礫灘,都是菲律賓海板塊上岩漿冷卻後形成接近六角型的火成岩。雖然不像澎湖群島的火成岩那麼典型,仍讓我想起了大菓葉與桶盤嶼的柱狀玄武岩。

 

日出時間約莫六時三十二分,或許是記憶中首度在東部海岸望著旭日從海平面下慢慢浮現至升空。潮間帶的鎏金色持續了很久,太陽躲在雲層後一段時間再往上躍升時,暗色的礫石全都鑲上了金邊。

 

折返後,我們循著民宿旁的產業道路往後方的山坡隨意走著。烏頭翁在民宿旁的芭蕉林上鳴唱,這片芭蕉園是老闆發現山豬也常來造訪的地方。把拔注意到這條產業道路沿途路旁停著許多廢棄的車輛,這或許是越來越多人想移居東部,卻不曾思考過的環境問題。

老闆在蓋這間民宿時,考慮冬天有東北季風吹襲,向著北邊的窗戶開得小,面向東邊的窗戶開得大,考慮房子座向角度與冬夏對陽光的需求,設計立柱遮擋陽光,冬天陽光照進室內時間多,夏天照進室內時間減少。地下有貯蓄雨水設備,作為庭院草坪澆灌使用。很有綠建築概念。


我們在民宿享用了非常豐盛的早餐,整理好行李之後,又和老闆娘多聊了好一會兒,接近十點才依依不捨地話別。很巧的是,老闆娘和把拔居然是同鄉,可以期待下回有機會在阿公家附近遇見。

 

離開海聽魚說民宿,南行。今天的天空好清澈,近乎無雲。對於久居西部的我們而言,難得一見,大概只有颱風來前將雲吸走的時候才有。單車行開始成為曬黑、曬傷行程。而且愈往南騎,總覺得藍紫色的黑潮離岸邊愈近。

因為從豐濱往長濱的路程不長、沿途景致又太迷人,今天時常是看看雙向都沒有來車,就過馬路到臨著海的一側去。再加上把拔對於部落、小徑與叉路高度的好奇心與興趣,不時帶我們從台11線突然轉進一條條小路,有時會有非預期中的體驗與發現,而有時也可能會遇到此路不通。卻帶著一份「不覺迷路為花開」的趣味。

經過一座女媧娘娘廟後不久,便抵達位於兩溪匯口附近的豐濱。東部河流常因冬季水量減少,東北季風強勁帶來的漂砂在河口堆積,而成為沒口河。

出發得晚,我們預計中午抵達石梯坪午餐,早上的路程幾乎就是望著突出於洋面的石梯坪一路南行。

 

在大灣遊憩區和石門洞附近稍做停留,海水湛藍得像神話般不可思議。

 

石門洞其實由好幾個海蝕地形組成,有海蝕平台、海蝕洞、海蝕門(石門洞被稱為March洞,是因為從某個角度看去,像Nissen March側面剪影的海蝕門)、潮溝與潮池。

從石門洞往南一點另有一處海蝕平台,岩石已被潮浪沖出一個海面下的海蝕洞,因此,當更強的浪來襲時,有時會沖起一個很高的水柱。

中午來到石梯港午餐。

午餐後繼續南行,進入位於秀姑巒溪北邊的大港口。

從石梯坪往南開始,遇見非常非常多正在翻土、插秧的看海的水梯田。剛開始我就像前一天遇見新社梯田時那般興奮感動莫名,但後來發現從豐濱到長濱沿途都是臨海的水梯田時,似乎又漸漸變得麻木了。當然也看見一些處於廢耕狀態的梯田,以及成為露營區或其他休閒娛樂用途的土地,代表著從過去到現在,不同世代處於產業與社會的變化中,對於土地的價值觀的演變。

我們從港口村活動中心附近找到一條更靠近海邊的小路,經過幾片水梯田後,抵達臨著海的海祭場,而不遠處的礁石上有幾位海釣的人。

經長虹橋過秀姑巒溪到對岸,就是靜浦部落。我有點訝異此時仍有遊客在秀姑巒溪泛舟。然而,當我們騎到一個較高的位置俯瞰秀姑巒溪口時,才發現還有許多人趁著冬季水流量低,在接近河口奚卜蘭島附近划著獨木舟。

  

奚卜蘭島位於秀姑巒溪口,冬季水量低時,南北兩個河口通常有一個是淤塞的,像這一次造訪是北邊河口通暢,南邊為沒口河狀態。

 

我們循著大港口事件紀念碑的指引,來到山坡上的靜浦國小,校園內有一片「Cepo故事牆」,牆上的紀念碑追悼1877~1878年之間,阿美族人對抗滿清政府的壓榨,發生的流血衝突與大屠殺的歷史悲劇。Cepo(出海口)原是阿美族各社的世居地,滿清政府為了開通水尾至大港口間的道路,有計畫地佔領附近的土地,過度壓榨港口的阿美族人,也破壞他們的生活秩序與歲時祭儀,165位阿美族青年被誘殺,並造成近代阿美族各社的大遷徙。

太陽是靜浦部落的圖騰標誌,在許多戶人家門前都掛著這個圖騰。

奚卜蘭島南邊河口為沒口河的淤塞狀態。

南行不遠,便通過靜浦北回歸線界碑。我們從副熱帶正式進入熱帶地區。  

再往南,先看見路旁豎立著一座蘇花台東公路殉職慰靈碑,不久便經過花蓮豐濱鄉與台東長濱鄉的交界處。

 

大峰峰與長濱最北邊的部落-樟原,均為噶瑪蘭族和阿美族聚居的部落。

此去一路,面海的山坡盡是沿著坡地開闢的水梯田,但廢耕狀態的也不少,或成為土雞放養場,愈靠近長濱市區,水梯田多半都有持續耕種。記得第一天晚上的民宿老闆曾說,這些臨海水梯田開闢的最初,都要趁著每年颱風季節,每當大水從山上沖下來的時候開墾,設法留住被沖下來的土和水,經過一段時間,才漸漸有梯田的規模。

後來在長濱市區看到一個大招牌寫著「長濱米:吹海風的米」,回想從豐濱到長濱的水梯田,幾乎都是利用海岸山脈以東,臨著太平洋的山坡地耕種,或許也需要耐受得住海風中的水氣夾帶的鹽分。

我們在台11線看見一位老伯開著一輛滿載各種農具和刀具的小貨車停在路邊販售,回想起許多年前小咕嚕還對原住民的工作刀很有興趣的時候(大約是2008年前後),我們第一次逛長濱市區,在市場裡和一位個子高高的阿美族阿伯買了一把阿美族的小山刀。

  

原以為我們只是繼續順著台11線騎,直到進入長濱市區,找到今晚落腳的長濱國中附近的民宿。但下午四點多時,在台11靠山這一側的一條巷子口出現一個小小的指標,把拔問我們,要不要進金剛山自行車道繞一圈,看看再進長濱市區呢?往前騎了一段上坡路,我們已置身在金剛山下壯觀的水梯田間。原來在台11線與海岸山脈之間,還有這樣大面積的良田!

回來後對照地圖,才知道這個地方的小地名是「城仔埔」,而這條路被標示為「城子埔梯田大道」。當我們對於面海的梯田快要感到麻木的時候,雲氣繚繞中的金剛山景,與梯田水光中,山與樹與農夫春耕的倒影,又為我們喚醒了新的感動。

 

大小金剛山,原名石坑山,因遠看像兩隻金剛猩猩的剪影而得此「金剛山」的別名。

離開梯田區,接回台11線續行,找到位於長濱國中旁,由當地人經營的轉角民宿。

後來看到一份介紹長濱單車路線的摺頁,仔細比對地圖,若繼續循長光產業道路西行,才是早上離開海聽魚說民宿前,老闆娘所說的「金剛大道」、長光梯田,又稱忠勇自行車道,同樣有路可以接回舊名加走灣的長濱市區。

但我仍對於今天下午在城仔埔遇見金剛山下的水梯田心動不已。或許我們來的時間剛剛好,春耕才剛開始,而下午四時許陽光的色溫也剛剛好。至於長光與金剛大道,可以留待下回再造訪。

今天有個意外的插曲是,幾乎不在出遊時於臉書打卡的我,這次很難得在臉書簡單分享了幾張單車行照片。剛好有一位前同事的太太在臉書看見了,告知正在長濱真柄部落的「余水知歡」民宿擔任管家的我的前同事。他傳了訊息來約我們一起吃晚餐。

我們先在民宿盥洗完後,剛好這位前同事也過來找我們。我才知道他在長濱工作已有半年多了,而來長濱工作這條線,起於他在公益平台基金會工作的太太。他提到,這間民宿的經營帶著公益平台基金會的公益理想,以及他個人對於地方創生的想像。我大致知道他離開科技產業這幾年所做的事情,許多都是試探,是在尋找一個理想中的、較具有公共性的工作。他的想法如何能夠融入在地人的生活情境與脈絡,也需要時間。這條路不見得是一路順暢的,但我仍替他能夠聆聽自己的鼓聲邁開步伐感到高興和寄予祝福。

晚餐後,他帶我們認識長濱市區,其實最熱鬧的地方也就只是短短的一條街而已,或許因此,來到此地的新面孔幾乎很快就被當地人認識了。而後,前同事帶我們前往長濱海邊一條當地阿美族人會推著小舢舨出海的秘徑/祕境;並且往長濱漁港的防波堤聽海浪看夜景。

不過,我知道小瑀魚心裡卻多半是想著要快點回去民宿看柯南。她是個天真無敵的動畫兒童。

一整天待在烈陽曝曬下的時間很長,小咕嚕和小瑀魚的手臂、臉、鼻頭都曬得好紅,妹妹至少多戴了一頂帽子和太陽眼鏡,堅持不肯戴也不穿長袖的哥哥應該是曬傷了。我和把拔都很早睡,我們根本不知道兩個還在看書、看柯南的小朋友究竟甚麼時候關燈就寢的。


1. 港口部落、豐濱水梯田、海稻米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410/

2. 大港口事件 http://titv.ipcf.org.tw/news-9643

https://www.matataiwan.com/2017/03/09/cepo-incident-and-customary-territory/

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3973&keyword=%A4j%B4%E4%A4f%A8%C6%A5%F3

https://alcd-web.s3-ap-northeast-1.amazonaws.com/uploads/2017/12/03/ef1b0eadc7c0b11242df5bc894045c4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