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2 20:00:00玉山薄雪草

【教育人類學筆記】體制內或體制外? 107-2-27

上學期第三次段考前後,小咕嚕去圖書館借了兩本有趣的書,並且推薦給我。一本是從築巢行為探討動物的智能,一本是螞蟻世界的探索。
每次看見他完成學校的學科作業之後,便津津有味地沉浸於閱讀,就覺得他很享受由自己自發啟動的學習。
讀完之後又會特別選出有趣的篇章推薦給我,並且在農曆新年期間在阿公的小森林和爬山時實地觀察,印證書上所說。雖然不知道他對於其中比較複雜的科學語言了解多少,但閱讀讓他多了一副不同視角的觀看世界的眼鏡。
向來閱讀很慢的我,也斷斷續續利用清晨、晚上、農曆新年期間啃著這兩本書,感受著其中探究著微觀世界的樂趣。


P3122970動物是天才建築師&螞蟻螞蟻.JPG


IMG_3961小森林觀察螞蟻蟻巢.JPG


IMG_3962小森林觀察螞蟻蟻巢.JPG

我從閱讀中碰撞出的弦外之音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學習生態學或博物學?我們為什麼要了解動物的行為?當我們從他人的探究中理解的越多,或許會、或者應該要更加明白的是,人類並不是唯一有心智的動物。
儘管人類的演化朝向大腦的持續進化,科技成就簡言之就是在製造工具上的成就,知道如何運用開採自然資源作為製造更複雜精細的工具的材料。
有時候,我覺得動物界基於利他的「群的智慧」某種程度上是否也與人類由下而上的參與具有某種共通性?
巢築得越大越堅固,對於生態棲位的拓展或提升有正相關的關係,這或許也是擅長運用工具築巢的「人」能夠位處現今的生態棲位的原因。


小瑀魚生日時,我一直很想送給她一份收到時會感到驚喜的禮物。
於是利用假日和晚上幫小瑀魚整理、編輯上學期語文創作書寫的短篇小說,以及寒假的紙芝居圖文創作,手工製作成三本小小的作品集。雖然沒趕上當作生日禮物,但心意是不曾打折扣的。
應導師的要求,兩本短篇小說送給她留念;這兩本也可說是藝術領域專長的導師每週出語文創作,與滿腦子點子、古靈精怪的小瑀魚意外擦出的火花。

剛好也收到去年春天參與審稿的手冊順利出版,郵差送來熱騰騰、沉甸甸的掛號包裹。雖然只是參與出版過程的一部分,但真的學習很多,也深感與有榮焉。

IMG_4114小瑀魚的三本小書和我參與的手冊.JPG

上週剛好有位朋友看見小瑀魚的小作品,便問我是不是讓孩子讀體制外的學校?
其實我們並沒有選擇體制外的學校,也沒有刻意幫孩子安排去擠名校、考資優班,兄妹倆上的都是我們家原學區的體制內學校。
反而是因為從沒有替他們安排規畫補習、才藝課,他們保有許多自由時間可以充分想像、探索、討論有興趣的事物。

老實說這樣不一定就能夠教出大家眼中期待的優秀、表現傑出的、有競爭力的...孩子,但我們真心希望他們擁有許多摸索的時間,並且能夠保有較多對於世界的好奇與興趣。
當大量的補習、才藝課,讓教育與學習某種程度上變得極為商品化時,我們仍維持著很傳統、素樸的方式。或許,重要的不是體制內或體制外,而是爸爸媽媽願意提供孩子多少時間、空間與選擇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