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2 08:39:16玉山薄雪草

【食物地景】Kungadavane 古納達望.多納 (之一) 106-2-4~6

會造訪古納達望(Ku-nga-da-vane),緣於十一月初蝶園志工的墾丁賞蝶之行。
當時適逢茂林紫斑蝶季初登場,我們在茂林走步道、賞蝶、聆聽專業解說,流連了整整半日,感受著社區對於努力守護紫斑蝶棲地的向心力。
解說員廖老師曾在解說中提及「茂林鄉有三黑」:茂林的紫斑蝶、萬山的黑板岩岩雕、多納的黑米。使我意識到賞蝶的這個下午,或許仍僅是蜻蜓點水式、粗略的認識著茂林。我很希望親訪、見識這茂林「三黑」。

約莫半年多前,我曾將環教所學姊于璇饋贈的一本關於魯凱族下三社群民族植物的書『串起莽噶艾』仔細閱讀過一遍。
所謂魯凱族下三社群,指的就是茂林、萬山、多納這三個部落。下三社群的傳統領域北與南鄒(現獨立為「沙阿魯哇」族)和布農族郡社群接壤、西與南為排灣拉瓦爾亞群所包圍、東與卑南族和布農族郡社群比鄰。下三社群雖然被歸在魯凱族,語言亦與我們所熟知的居住在屏東縣霧台鄉的魯凱本群(Rukai)(西魯凱群)、以及居住在台東縣卑南鄉的達魯瑪克群(Taromak)(東魯凱群),有六、七成相通,然而卻也存在著許多差異,並且三社之間也存在著差異(註一)。

三個月後,我們再次以長長的南下車程,來到茂林。

從大津過得勒日嘎大橋,循著茂林林道,便進入發源自卑南主山、千迴百折的濁口溪流域,山徑幾乎隨著濁口溪河道擺盪的幅度而起舞,一如漣漪。
溪流不斷掘鑿著山壁,在脆弱的黏板岩夾雜硬頁岩地質,蝕刻出多處幾近迴頭彎的曲流,形成如茂林至多納間知名的龍頭山與蛇頭山等大曲流景觀;亦雕塑出環流丘,一如龍頭山前的那一枚龍珠。

沿著龍頭山眺景步道(又名小長城步道)行走過望夫崖、觀景台、多納高吊橋,而後折返。步道沿途有多處值得佇足,得以展望來時的多納大橋與懸在不遠處的多納高吊橋,或眺望龍頭山與蛇頭山兩處大曲流的最佳位置。


IMG_1260龍頭山.JPG

IMG_1261多納大橋與多納高吊橋.JPG

IMG_1264龍頭山與龍珠、多納大橋.JPG

IMG_1272濁口溪沿岸地質多為黏板岩,曲流地形發達,也常見向源侵蝕造成的崩塌.JPG


IMG_1275多納高吊橋.JPG


IMG_1280蛇頭山.JPG

我們在黃昏前,才進入古納達望。街道上瀰漫著以柴火燒炙黑黑的板岩飄散的煙霧,空氣裡混合著飛揚的灰燼、石板烤肉的油煙、烤地瓜與各種在地特色熟食的氣味,佐以招呼來客的叫賣聲。原來時近黃昏,仍有不少遊客在鐵皮和竹木搭成屋簷的飲食店間穿梭和駐足。

驅車行至聚落後半,街道左右兩側開始出現許多櫛比鱗次的石板家屋,先前的嘈雜逐漸變得淡遠了,轉為生活空間的氛圍。家家戶戶均收集了許多木柴堆放在屋簷下,阿德據此推斷,柴薪才是部落主要的能源來源。幾位部落族人已在巷弄間升起了篝火,火堆旁圍坐、共炊、共食兼取暖。


註一:資料來源,參閱『串起莽噶艾:魯凱下三社群民族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