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6 23:00:00玉山薄雪草

參與式深度學習: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試驗棲地工作假期 (二) 104-7-4~5

參與式深度學習: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試驗棲地工作假期 (二) 104-7-4~5
 

期待

暑假的第一個週末才剛開始,解說志工們已分別提前在週五晚間和週六清晨出發,前往位於涼爽中海拔的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會合。這是從六月初志工們參與今年第一梯次棲地工作假期之後的一個月,為了即將展開的第二梯次工作假期著手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場地整理、視聽場地器材準備、搬桌椅、報到處布置、整理工具苗木、安排停車、巡視工作現場、拍照記錄…。


初遇.相識

第二梯次的工作假期參與者是透過雪霸臉書網路報名的二十位「粉絲」,將在週六上午陸續開車或共乘抵達,透過工作假期參與認識國家公園的保育工作。

隨著來自各地的報名夥伴們完成報到,進入試聽室,生態中心解說員彭文禮先生為大家介紹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與試驗棲地的背景和演變歷程,以及棲地工作假期的簡介。


IMG_6393解說員彭大哥介紹生態中心與試驗棲地.JPG 

生態中心以十五分鐘的山椒魚手偶秀演出歡迎所有參與夥伴之後,資深志工邱大帶著大家走出戶外,進入試驗棲地解說。透過火災後的芒草地與森林的差異比較,說明環境是一切根本;原始的自然環境歷經長時間達到穩定平衡狀態,一旦遭受干擾和破壞,需要很久才能回復。若能透過適當方式介入,或許有機會壓縮環境回復到從前狀態的時間,就像試驗棲地這八年來的改變。


IMG_6371.JPG 盛夏小暑,幾種蘭花正值盛開。這是幾年前從崩塌地移到試驗棲地的百合荳蘭。

上工

午後,兩位負責工項帶領的志工分別介紹了這兩天的工作內容。

步道組由步道志工陳理德簡介手作步道,說明試驗棲地步道從三月份以來各區段的改善規畫與現況、步道組的施作工項、手作階梯的施作方法。

植栽組由解說志工藍梁文大哥說明工作內容:試驗棲地殘餘的芒草頭清除、棲地空缺處補植樹苗、收集林道邊的枯枝落葉撒佈在植樹區、生態中心週邊種植原生植物進行綠美化。植栽組的工作從100年第一次棲地工作假期至今,已持續推動四年。

 

志工在管理站戶外廣場簡介各項手工具的使用後,所有參與夥伴散開,由「山椒魚小志工」在前面帶領,一同做暖身操、充分活動肢體,再分頭領取工具,搬運石塊、樹苗,進入試驗棲地工作。


IMG_6405手工具使用介紹.JPG


IMG_6414由「山椒魚小志工」帶大家做工作前的暖身操.JPG


IMG_6427合作搬運石塊進試驗棲地.JPG
解說志工谷大哥特地用舊的扁帶、水管,設計製作了三組方便大家搬運石塊的網袋。 

與土地互動

植栽組由負責志工藍大哥、賴大哥、禎蔚姊帶領十位夥伴進入試驗棲地上方植樹區域,先進行火燒跡地芒草砍除後殘餘的芒草頭挖除,以免芒草頭重新發芽,搶去陽光。由於植樹區域土壤中原富含大量植物種子,這幾年都陸續有小樹苗自然萌發,植栽組志工提醒大家留意,工作時避免踐踏這些自然萌芽的小苗。

第二件工作是植樹。植樹區域有少數樹苗因日照強烈及蒸發量高而死亡,需要補植樹苗,並插上竹竿作為標記。早期植樹來自崩塌地與風倒木,現在的樹苗來自林道邊可能被割草機砍除的小苗、現地採集的植物種子、以及在現地剪枝和插枝,移至苗圃培育,在每年棲地營造時使用。

第三件工作是收集林道邊大量枯枝落葉與潮濕的腐植質和淤泥,撒佈於植樹區域,增加棲地環境的有機質與溼度,其中夾帶的植物種子及無脊椎動物,將增加棲地環境的生物多樣性。透過這三件工作的參與,夥伴們體驗了試驗棲地以人為介入,加速火燒跡地演替為近自然林的歷程。

第四件工作是生態中心週邊以原生植物種植進行綠美化。生態中心這三年都由園藝專長志工藍大哥執行這項工作,完全採在地的原生植物繁殖,進行生態綠化,成為國內非常罕見的景觀。六月份第一梯工作假期的時候,藍大哥和賴大哥先進行了準備工作:笑靨花補植;水道旁的植栽修剪、凌亂處整理;並以石片圍出小花圃,與親水區區隔,避免植栽再遭踩踏破壞。讓這一梯次工作假期的夥伴們一同參與生態綠化的工作。


IMG_6459植栽組 在棲地營造區域剷除芒草頭與補植樹苗.JPG


IMG_6462植栽組 在棲地營造區域剷除芒草頭與補植樹苗.JPG


IMG_6531生態中心週邊環境景觀綠化.JPG


做中學.與石共舞.「厚工」

步道組由負責志工理德先向參與者說明一條步道分組進行施工、由下往上施作的原則,較困難的會是兩段銜接的地方,因此前後兩組最好能事先討論,溝通銜接問題。

開始施作階梯前,要先將表面的落葉、枯枝與腐植質清除,才能真正了解施作現地的地形,此外,這些會逐漸腐爛分解的自然物,在階梯夯實的階段將無法確實夯實,只有使用泥土和小石頭才能做出紮實穩固的階梯。

再來是盡量挑選大小、形狀、厚薄適當的石塊,通常每一塊石塊都不會是全然理想的,這就仰賴經驗和不斷嘗試了。

開挖的時候,可以粗略估計石塊插入土層的角度和深度,使用石塊的哪一面朝上?哪一邊插入土層?這些都可以經過合作夥伴們的充分討論。因此,手作步道可以說是一種「參與式設計」—每位參與者的想法和意見,都參與在步道設計和施作的過程中

石塊穩固地插入原來的土層地質之後,就是夯實的工作。每一步驟都要做得很確實,因此平均每階需要施作半小時,如果覺得做得不夠好,寧可拆掉再重做。

做完之後還要用自己的雙腳踩踏測試看看、走走看,如果不夠穩固就要再修改。


IMG_6442步道組 手作步道示範.JPG


IMG_6451步道組手作土石階梯 開挖.JPG


IMG_6467步道組手作土石階梯 將石塊插入土層 並且確實夯實.JPG 
 

一位參與夥伴提問說:是否需用建築專用的測量工具如水平儀,量測石塊插入土層的角度呢?
事實上,手作步道並未使用精準的測量工具,每一位施作者自己試走看看即是最佳的驗收,尤其踏在石階的邊緣與角落,就知道石階做得好不好。這同時說明了手作步道兼具人性、彈性、以及仰賴大量做中學、經驗中知識的特點。

它最可貴的地方是,每個階梯、每個環節都要好好地做,做得很紮實,如果覺得做得不好,寧可把它拆掉重做。必須在實作當中,你才知道怎樣才能夠做得好。它反映出的是做任何事情的態度。

通常不是一動手就很精準、很快能夠完成的,也不見得一次就能夠做得很完美,反倒是一個不斷再學習、再調整的過程,是一件很「厚工」的工作。我想,在這個凡事講求快速與效率的時代,手作步道反而默默地彰顯了它獨樹一幟的價值

此外,因為現地取材,完成的步道是符合現地環境的,經歷的時間越久,越能融入週遭的環境。
使用自然素材施作步道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一塊石頭的形狀、稜角、曲線都不一樣,我們學習運用現地的自然素材動手實作,做出來的步道也是能融入自然環境的作品。雖然外包的步道工程多半使用裁切工整的磚塊或外來石材施作步道,或許能以較短的時間完成,但那樣的成品,往往缺少了人與自然接觸、互動的一段過程,也可能會留下一條很突兀的步道。透過手作步道的學習,我們有機會看見不一樣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透過動手做的實踐,我們也希望將這樣的價值與精神傳的給我們的下一代

手作階梯示範完,先由所有工作夥伴將石塊全部搬運至工作現地,再由步道組志工理德、達智大哥、酋長大哥、能謙大哥分組帶開進行石階的實作。

合作搬運石塊的聲音、帶領志工在工作現地解說示範的聲音、同伴們工作中的討論交談聲,伴隨著手持鋤頭掘土、清除芒草頭、榔頭敲擊著石塊、夯實土層…的規律節奏,在雲霧森林間此起彼落,逐漸與試驗棲地裡流轉著的藪鳥鳴唱、莫氏樹蛙響亮的歌吟、雨水穿過林間空隙輕輕敲奏著帽沿…等自然的樂音交織。


IMG_6468步道組 以小組合作 手作土石階梯.JPG


IMG_6479步道組手作土石階梯.JPG


IMG_6491步道組 以小組合作 手作土石階梯 垂直插入石塊的階梯工法.JPG


IMG_6496步道組 土石階梯逐漸往上延伸.JPG


IMG_6499步道組 使用撬棒.JPG


IMG_6503步道組 使用撬棒.JPG


IMG_6530傍晚收工時 清洗與收拾工具 同樣是工作的一部分.JPG

第一次

休息時,有夥伴分享說:這是第一次來到觀霧、第一次參加國家公園的活動;第一次在涼爽的中海拔,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工作;也有夥伴說:這次是自己從小到大第一次拿著鋤頭掘土;有的夥伴則是第一次種樹、種植物,在種樹的時候特地很認真地許了心願;有的夥伴第一次除芒草頭,並且發現規律的敲敲打打的工作原來是很療癒的…。這些第一次經驗發生在第一次參與國家公園工作假期中,似乎分外地別具意義。
 

聆聽.參與.他山之石

晚餐後安排了一場關於工作假期參與的經驗分享。由解說志工琬瑜分享一個志工家庭從參與各種生態工作假期、棲地營造、協助生態調查、公民科學、淨灘、農村社會的換工…進行經驗學習。透過自己的提問,回到對於生活的地方的關心,以辦理親子工作假期為實踐途徑,帶著更多親子以行動關懷環境。讓許多家庭能一同參與問題解決,推動荒廢的地方復興,同時也將豐富的學習元素和活動帶入,促進更多孩子戶外學習的機會。參與的過程,強化了人與地方的連結,每個人都有機會貢獻自己的知識和力量於地方的改變,也獲得新的視野,再重新看待原以為熟悉的地方。期待更多的夥伴願意以持續行動展現對環境的關懷。


IMG_6540談工作假期參與.JPG

暗夜探祕

夜間八時,屋外雨水暫歇,解說志工邱大和禎蔚招呼參與夥伴一同去戶外走走,感受中海拔的黑夜。雲層依然厚重,星光被阻絕在外。起初,人群與光束停落在生態中心週圍,除了受到室內燈光召喚的昆蟲,趁著暗夜活動的蛞蝓、盤古蟾蜍、莫氏樹蛙…也在移動的光束下逐一現身。隨後,光束伴隨著交談聲,逐步探向林道上看似沉睡實則靈動的墨黑。
適逢中海拔梭德氏赤蛙的繁殖季節,雨後暗夜的林道,相隔不遠即能遇見一隻在林道上靜待著的梭德,當然也遇見不少路殺個體,心生憐惜之外,更加步步為營。


IMG_6547暗夜裡 大鹿林道上停著許多梭德氏赤蛙.JPG


IMG_6561剛上岸不久的小莫式樹蛙 身體末端還殘留一點黑色是蝌蚪時期尾巴的痕跡.JPG


IMG_6567回到生態中心時 遇見雲破月來.JPG


IMG_6572夜間出來活動的標蛇.JPG

夜宿生態中心

為了讓工作假期參與者能有較長時間體驗觀霧的環境,生態中心今年設法克服住宿問題,安排參與的夥伴們以自備睡袋的方式,夜宿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睡夢中有莫式樹蛙的叫聲徹夜陪伴,清晨在群鳥的鳴唱中醒轉。
 

晨喚

清晨五時,許多工作假期的夥伴們已步出戶外,前往雲霧步道看日出。日出時剛好被雲朵遮擋,但清晰的聖稜線卻在晴空中羅列,一覽無遺。

六時半,由解說志工帶領參與夥伴們進行晨間漫步賞鳥。

陽光將露珠轉動、讓林鳥夏蟬歡唱、將山巒的暗影抽離,緩緩將沁涼的空氣烘暖、將林間的葉片一一撚亮,在林道上拉出一條一條瘦長的樹影,帶領我們穿影而行,也悄悄將露水蒸騰驅趕。這是觀霧的早晨。


IMG_6575週日清晨 中山崩塌地與雪山西稜


IMG_6577週日清晨 榛山


IMG_6579週日清晨 榛山與樂山鞍部
 

提起工具,再出發

早餐後,工作伙伴們在管理站戶外集合,做完暖身操後準備上工。昨天參與兩個工項的兩組夥伴們今天交換工作的內容,希望讓每一位夥伴都能夠參與體驗植栽組與步道組的工作。除了任務分工、團隊合作之外,同時也有接力去完成、完整前一組未竟工作的意義。 

植栽組帶著網袋、鏟子下到大鹿林道25公里處,收集林道邊排水溝中的大量落葉與腐植質,搬運回生態中心,進行週邊花圃的土壤改善以及原生植物種植。 


IMG_6630週日早晨 植栽組 種植原生植物 進行生態中心週邊花圃的景觀綠化.JPG


IMG_6632週日早晨 植栽組 種植原生植物 增加腐植質 進行生態中心水道邊的景觀綠化.JPG


IMG_5362這是六月初 植栽組在生態中心水道邊 以石片區隔出親水區與花圃.JPG


IMG_5364這是六月初 植栽組在生態中心水道邊 以石片區隔出花圃.JPG


IMG_6634週日早晨 植栽組夥伴在生態中心水道邊 種植原生植物 增加腐植質 進行景觀綠化


IMG_6635週日早晨 植栽組 種植原生植物 進行生態中心週邊的景觀綠化.JPG

步道組則依序領取工具、搬運石塊進入步道施作區,分成四個小組,由步道組志工以邊講解示範、邊實作的方式,接續週六下午的石階手作。
今天步道組的女生雖然比較多,但工作進行依然很起勁,掘土、埋石、填土、夯實、…,每一個步驟踏踏實實地做,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看見每一組的階梯持續在進展。
接近午時,各小組的階梯施作已大致完成,只剩下少數階面殘土需要清理,以及步道邊坡被泥土覆蓋的植物整理。



IMG_6604週日早晨 參與夥伴們攜帶工具 搬石塊 進入棲地工作.JPG


IMG_6608週日早晨 步道組 分成四個小組進行.JPG


IMG_6609週日早晨 步道組 分成四個小組進行.JPG


IMG_6613週日早晨 步道組 分成四個小組進行.JPG


IMG_6627週日早晨 步道組 分成四個小組進行.JPG


IMG_6637週日早晨 步道組.JPG


IMG_6640週日早晨 步道組.JPG


IMG_6646週日早晨 步道組 繼續修整銜接六月的水平橫向步道.JPG

這條完成的步道最後是甚麼樣子呢?
我們先看看三月份規劃設計時的樣子,再看看週日中午收工時的樣子。



IMG_6648先對照這是三月份時選線、規畫,設計一條穿過箭竹林陡上的小徑,以及手作四階土石階梯,克服一段高差的施作示範.J


IMG_6649再看看經過兩天、兩組參與夥伴們一面動手作一面學習、分工合作與接力,到了週日中午,終於完成一條拉出美麗曲線的石階步道。



IMG_6650穿過箭竹林陡上的土石階梯手作,在兩天各小組的分工與合作下,於週日中午完成了 (這是這條曲線步道較上方的一段)
 

不用懷疑,這真的是步道志工、解說志工和雪霸粉絲們一同參與,合作、接力完成的手作步道,一條拉出優美曲線的步道。我想,包括生態中心解說員彭大哥、六月份在箭竹林中辛苦開路的志工賴大哥,步道組的谷大哥、酋長大哥、能謙大哥,以及這兩天接力完成步道的每一組工作夥伴們,可能都沒有預料到最後能夠做出這樣超乎想像的作品。

理德說,其實他對於這樣的完成並未感到意外。包括週日步道組女生特別多,只有兩位男士,都不會是問題。每個人本來都很有潛能,有時需要透過團隊合作的情境適當激發,才能激盪出更多新的能量。

我個人覺得成果超乎我的預期,下山前的傍晚,又來回走了好幾次,每走過一回,依然覺得它的改變真大,真的好美。整個過程,既是參與式學習,也是參與式設計。這條純手工的步道因為大家的投入,終於從心中的想像化為真實了。

回顧.分享

午後,志工和工作假期夥伴們進入生態中心試聽室,解說員彭大哥播放這兩天由解說志工鳳嬌拍攝、編輯,為大家留下的工作假期影像記錄。

為了讓所有參與夥伴都能夠看見自己在這兩天,參與植栽與步道兩項工作完成的部份,以及由另一組夥伴們接力完成的最後成果,彭大哥引導參與夥伴走出戶外。先由植栽組負責志工藍大哥帶大家繞行生態中心一圈,解說生態中心週邊各區域以在地原生植物進行的景觀生態綠化工作,以及夥伴們參與其中的成果;進入試驗棲地,解說棲地營造植樹區域,以及由工作假期夥伴們參與工作的成果。


IMG_6662由志工帶所有工作假期參與夥伴們繞行生態中心與試驗棲地 參觀兩天來透過植栽與步道兩組 分工和團隊合作 接力完成的成果

再由步道組負責志工理德帶大家繞行試驗棲地步道,說明從三月、五月的步道改善設計與施作,六月初由解說志工們合作參與石階改善完成的路段,到這兩天兩組夥伴們一面學習、一面動手實作,將一段穿過箭竹林的陡上路段,手作出能融入現地景觀,又深具自然美學的階梯步道。


IMG_6682參與夥伴們在大家參與施作完成的步道上合影.JPG


IMG_6683.JPG

這兩梯次工作假期在發想和討論階段時,就強調是以行動和參與為核心的深度學習活動/課程。希望參與者在做中學的實作課程中,學到解決問題/友善環境的行動技能(棲地營造、手作步道),並且感受到透過參與和彼此合作,確實能夠完成一項工作,感受到行動前後明顯的差別,讓每個人看見自己有造成正向改變的能力。因此,在時間的安排上,工作的時間較多,旅遊的成份較少。
(雖然我們很清楚工作假期的定義是志工服務與生態旅遊的結合,但不同單位舉辦的工作假期,會因為目的/定位不同,志工服務的比重各不相同。)

經過了這麼精實的兩天工作假期,參與者怎麼說呢?我們來聽聽看。
(最後面刻意保留參與夥伴們發言的逐字稿,我想,這些回饋都是最真實的。)


解說志工琬瑜(引言):試驗棲地在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成立時就規畫為環境教育的場域,所有夥伴們因為參與工作假期來到這裡學習,其實也在幫助試驗棲地成為一個更適合往後的人來學習的地方。有沒有覺得很有趣?(有)
我自己是覺得很榮幸,也看到夥伴們的參與十分熱烈。雖然這兩天的工作很辛苦,也看到許多夥伴發揮了創意和熱情。
我們來聽聽看夥伴們的想法、建議和批評,我相信,這些意見都會讓觀霧山椒魚生態中心往後在舉辦任何學習活動的時候,能夠變得更好。 


 amigo王大哥:來到這邊一件事,做就對了。原來只是度假、避暑。總之一個學習,做得不是很好,老師們請多包涵。(寓做於樂?寓工作於度假?)參與一件事情,手還能動、腳還能走、嘴巴還能說,那就多做做吧!第二組的女性工作績效非常好,因為只有兩位男性,就靠自己。

李小姐:工作辛苦得有代價,很快樂、很感動。像原始叢林的感覺,所有的生物、植物,親眼目睹它們的活力,感覺這是一個共生的世界,大家要一起維護、保護它。


 曾家三姊妹已經來觀霧超過三次,每次來都參加不同的生態旅遊或學習課程。

小妹:很開心能來到觀霧參加這麼特別的活動,生活中承受工作上的壓力,這次機會探索不同的生活模式: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種樹;也很難得這麼早起聽到蟲鳴鳥叫的聲音;做步道雖然辛苦,但是能做出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步道。非常感謝所有志工老師的幫忙,才能完成這麼棒的活動和意義。非常感謝大姊關注活動訊息,想盡辦法早起開車讓我們能來參加,讓一切辛苦疲憊都不見了。希望還有機會跟大家見面,一起完成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二姐:姊妹們平常工作都很忙,大姐看到假日活動的訊息就會拉著兩個妹妹一起來。這次工作假期對自己來說很有意義,第一次種樹是在泰北當國際志工時,第二次種樹就是在觀霧,在自己的台灣種樹覺得很感動。很少有機會一大早在森林走動,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認識了很多的志工老師,謝謝你們,辛苦了。

大姊:因為朋友的帶領,較常走向戶外。觀霧的活動有人帶領我們親近山林,參與者來自各領域,都是對自然關注的人,可以學習很多。觀霧因為不容易上來,才能保有它的原始。一個地方的環境要破壞很快,要恢復卻要很久。走進山林要帶著敬意,尊重它的自然生態。希望還有機會跟大家一起參與。
 


 來自屏東的MarangChen:好幾年前曾來觀霧參加工作假期,那次工作比較辛苦,因為還要走到林道裡面去修步道。這次剛好在太魯閣步道志工看到這訊息,就拉著朋友一起來。想從屏東上來,是因為觀霧真的很漂亮,曾在九二一之後上來,但好奇過清泉後的崩塌地怎麼過這麼久還修不好?這次很高興能認識大家。

來自高雄的Meg Chen:謝謝在座的志工安排這行程,辛苦了。謝謝同學這兩天的相處,一起除草、搬石頭、做有趣的事情,是平常在高雄不會做的。很少但今年好像才要開始登山,離大自然也很遙遠,也很少種植物,爸媽種植物拔草,我就算經過也不幫忙,我今天種了幾棵小盆栽,覺得很好。第一次來觀霧,感謝Marang Chen,沒有便車我差點自我放棄。這不會是我最後一次來。
 


 彭同學(爸爸):很喜歡爬山,不知道許多步道是這麼辛苦做出來的,這次體驗到了。以前知道有步道志工,但經過這次過程,才知道有這麼多步驟、這麼多思考。這次有同學和志工受到一點小傷,以後在這些小細節上,大家要留意,特別是搬重物、步道正在施作時的交通(有人要通過),都要注意。這次除了工作,早晚都還有一些時間可以欣賞美景。第一次來是唸書的時候,這是第二次。我父親以前是在觀霧林區退休,父親退休很久後我才再上來。

彭同學的兒子(升國二,做很多事情都很認真、主動):爸爸活動之前都沒有先跟我說,這次來覺得還不錯耶,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再來。


IMG_6692週日午後 參與者分享工作假期心得.JPG 


Huang Wenyen(高家的媽媽,幫全家四人報名):本身很喜歡參與類似的活動,工作假期是第一次參加,想試試看甚麼是工作假期。覺得很不錯。很常走步道,卻不知道怎麼鋪的,很實用,卻是從來沒想過的事。帶小朋友們出來是因為都會生活很緊張的步調,視力也不太好,希望他們到大自然多接觸,一起來學習怎樣友善對待環境。謝謝主辦單位和志工老師,謝謝你們的指導。參與過雪霸的觀星、雪見種蘋果、汶水定向越野,都很有意義,這次的活動特別地有意義,雖然很辛苦,但真的很特別。


Jen Huang(熱心的妹妹。兄妹倆和CasiaChen手作石階,合作無間)

黃媽媽(工作中很活潑、和大家相處融洽、很樂意分享經驗、非常有活力):謝謝大家。

Jen Huang的哥哥:我和媽媽都是被妹妹騙來的(笑),但我們其實也很想參加。我和媽媽很喜歡爬山,到處走走看看。因為「工作假期」這名稱很特別,也對山椒魚這動物很好奇,活動是免費的,又可以在觀霧過夜,住宿的地方又跟以往的旅館飯店不一樣,是住在生態中心裡,這也很吸引我。本來在中國出差,後來老闆特准提前搭紅眼班機在週六凌晨一點趕回來。週六早上來到觀霧環境特別地好,睡眠不足卻不覺得累。在這裡遇到許多愛護環境的同好,對於手作石階步道印象很深刻,以前只知道石階步道不好做,但做過才知道這麼的辛苦,尤其是搭配不同的石頭。以前都以為那石頭是先挑好的,依設計時直接將石頭鑲進去就好,但一來這裡是學習應用石頭的形狀,再去雕刻它原本石階要怎麼排,我覺得這需要一點智慧。今天早上的植栽工作,也讓我印象蠻深刻的,這麼多植物要種在哪裡,也是經過設計和安排的,不是隨意種的。媽媽也喜歡種植物,前後院都被叢林包圍,前兩年前院改種一些可食用的。我們家人都很喜愛大自然。會將這次拍的照片做一份簡報,將這次的訊息和經驗,還有山椒魚的生態,跟同事分享。這次來學習到很多,生態及自然環境的知識,感謝各位志工,以及一同參與的夥伴。 

CasiaChen(Jen Huang的朋友)因為JenHuang才會來參加,印象最深刻的也是石階,填土、搬石頭、按照石頭的形狀去設定要怎麼開挖,沒有我想像中的容易,知道做石階很辛苦。晚上的空氣非常好,天空很漂亮、月亮真的很漂亮。謝謝各位志工的指導。


Mei-Wen Huang:報名時並不曉得工作內容,很喜歡爬山,以前也來過觀霧,環境很好,而且這次活動可以在生態中心過夜。手作石階遠比想像中的還要再難,但是大家真的都好厲害,剛才走了一趟步道下來,會覺得那些好像都已經做好很久了,可是實際上是昨天和今天才完工的東西。也希望是幫助以後志工們在這邊(帶隊解說)有一個更安全的環境。這是一個很開心的假期。

李先生:Mei-Wen要報名時問我,我想都沒想就說好。我們喜歡爬山、越野跑、馬拉松,到處玩。本來想參加雪霸的保育志工。這次來學到很多。我們是台北小孩,對植物、大自然其實很陌生。昨天在植栽組除芒草和另外一種草時,發現自己不會分,只會認芒草,還是去除芒草好了。很難得的體驗,也很感謝這次有機會來參加。

Rubie Tsai:原來沒有很關注雪霸的活動,只是很喜歡看風景照。後來看到一個過期的活動,才注意到雪霸會辦活動。看到這個活動的時間可以參加,但爸媽很反對我一個人,但剛好前一天是我生日,把這次活動當作自己的生日禮物,無論如何都要到達。謝謝前兩天志工幫忙讓我有便車。志工們的用心和細心超乎我的想像,讓我很感動。我接近了很棒的大自然,讓我心情非常地好。認識很多愛好自然的人,原來大家都那麼喜歡自然,而且很願意來參與。很謝謝大家,謝謝雪霸讓我們這些平凡人有機會進來,接近生態,跟大家一起學習。


生態中心彭大哥:感謝大家,不管是不是如你預期來到這地方,最後大家都在我們設計的活動中盡力來完成,有盡過力,最後都會留下一些記憶在這邊。希望有機會大家還會再回來,雪霸會持續辦不同類型的活動,不是每次都這麼辛苦。暑期有許多一日活動,如果住得不遠,可以一日來回的,歡迎大家來參加,如果認同這些活動有意義,也將訊息分享給周遭朋友。


步道組志工理德:當步道志工的時間遠比爬山短很多,爬山時作為一個步道使用者,並不了解步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學了之後才知道步道的產生是有一群人,默默地在我們看不到的時候把它完成,那辛苦是沒有接觸步道施作前無法想像的。當了解之後,以後爬山時,我相信你走在任何一條山路上,你的心情、感覺會不一樣。如果有機會,台灣現在有許多、越來越多的工作假期在推動,包括手作步道的工作假期像林務局、千里步道、太魯閣,有機會歡迎各位朋友一起參與我們。

琬瑜(結語):這次的工作假期雖然想把工作和假期結合,但這次度假的成分稍微少了一點,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離開了我們平常工作的場域,用另外一種形式,是付出、服務的方式、學習的方式,來度過我們的假期,它也是達到了工作假期的目的了。

這次工作假期不管是植栽組跟著藍大哥、賴大哥學習,或是步道組跟著四位指導志工學習,其實大家都運用了大量的「做中學」,有很多事情沒有做下去的時候,是不會有感覺的。

昨天傍晚收工時,理德告訴我說,步道最初規劃的構想,設計者腦海中原有一個藍圖,到了實作的時候,不盡然會跟當初的想像/想法完全相同,會隨著不同的參與者、不同想法的加入,有可能又會做出更豐富多樣的步道,同樣也會是很美的手作步道。這是因為有了大家的參與。
這條步道裡面都會有一點「你」在裡面。同樣的,生態中心的綠美化與試驗棲地後方的植樹,也都因為有「你」的參與,就變得不太一樣了。你是否下一次有機會來的時候,可以告訴大家說,這條是我曾經作的步道、這一片是我曾經參與種植的森林、這裡是我曾經參與的生態中心?
很希望這樣的連結是越來越強的。 

這次工作假期的學習成分比較多,也希望這樣動手作、實作學習的精神,能夠貫徹到我們未來的生活中。

我們在觀霧這兩天的時間,嚴格說起來大約只有一天半的時間。在工作植樹的時候、早上散步賞鳥的時候、在這個地方聽到了很豐富的聲音,也許是山羌的叫聲,也許是像現在的莫氏樹蛙的叫聲,也許是清晨的鳥聲流轉,我們能夠有這樣幸運的機會在這裡工作,很希望不管是人與自然的相遇,或是人與人的相遇,在這短短的時刻裡,我們在彼此的心中,都留下了痕跡。


彭大哥:這整個過程,都是我們志工朋友一起來協助的,活動會這麼流暢,有那麼多學習的機會在裡面,都是志工。國家公園很幸運,有這麼多優秀的人一起來參與。借用我們工作假期夥伴的雙手,一起來向志工謝謝。工作假期的夥伴,因為你們的參與,讓志工們也獲得了成就感,謝謝我們這群新來的工作假期夥伴,感謝你們。



工作假期是甚麼呢?其實許多時常參與工作假期的朋友曾經分享,他們體認到,假日從事需要體力與勞務的志工服務,就是最好的度假休息我想,無論是志工或是參與夥伴們,從活動結束之後,才要開始進入一個慢慢回甘價值澄清的歷程


IMG_6695.JPG 希望在相遇的短暫時刻,在彼此心中都留下了痕跡。


噓...,悄悄地告訴大家:按部就班、腳踏實地,就是學習『最近的遠路』。」這是理德的名言,也很符合這次工作假期
從做中學、務實學習的理念。我想,這或許也是這次工作假期大家最終完成看似不可能任務的關鍵。這世界不見得需要很多能力很強大的人,但確實需要許多平凡又堅定的人。





後記: 時常將各種相遇看成是沒有經過
設計的碰撞。
即便這次的工作假期,是經過討論、安排的學習活動,但總有一些無法在事前掌握或預期的成份,讓我覺得,它是一個碰撞。
就像...每個人都從自己日常運行的軌道拐了一個彎進來,跟觀霧這個地方的自然史、與其他夥伴的生命史...有了一點交集。
短短的兩天,相處的
時間真的不算長,但在這交會的短暫時刻裡,彼此
或許交換了視域、也都將帶著碰撞時掉落的一點碎屑回去。
透過這段記憶的一再敘說與重新理解,或者需要更長時間的價值澄清...,但願,能讓未來的每一段故事更精彩,想像更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