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2 07:11:16玉山薄雪草

種樹的男人 (尚.紀沃諾) 104-1-20

假如你想了解誰是真正品行出眾的人,恐怕得花好幾年觀察:
看看他的行為是否無私;動機是否慷慨;同時他還必須在大地留下明顯的印記。

在許多年之前讀到尚.紀沃諾書寫的「種樹的男人」這則故事時,對於書中的主角--意志堅定的牧羊人「艾爾則阿.布菲耶」--便深感認同。
好的故事確實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詞藻堆砌,然而它必須是來自心靈的肺腑之言。
即便文字鋪陳句句平實,作者真誠純正的動機,是足以穿透有限字句的火與光,只是透過文字的轉化,傳遞著長存作者心中的核心價值與信念。

尚.紀沃諾在「種樹的男人」中對於景象與人物的描繪著墨是如此深刻真實,以至於我曾經一度以為,書中主人翁「艾爾則阿.布菲耶」確有其人。直到後來,讀到另外一篇關於「種樹的男人」一書的討論,才知道「艾爾則阿.布菲耶」是尚.紀沃諾杜撰的人物。

然而,尚.紀沃諾透過文學的筆調,創造了這樣一位傳奇人物的形象與言行,期待透過故事流傳的,究竟是甚麼呢?

尚.紀沃諾形容著牧羊人持續種樹十年之後形成的一片森林:
別忘了,它是從這個男人的雙手及心靈中創造出來的,...

創造有如一種連鎖效應。
艾爾則阿.布菲耶以最單純的想法,按部就班的執行計畫,心裡並沒有任何負擔。
可是,...原本乾涸已久的河床,現在水流淙淙。
這是連鎖效應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以及
當水回到大地,...這些自然的變化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著。
...更不曾有人想像過光憑一個人的毅力和愛心,能讓大自然有所改變。

或許正因為布菲耶擁有無私的心靈,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過著儉樸的生活,上帝才賜予他強健的體魄。

他比大家都懂得種樹的道理,他已悟出幸福之道。

只靠身體力行和蘊藏的品德,便能將荒地變成沃土。

如果文學的動機是出於一份原初的關懷,「艾爾則阿.布菲耶」是否就是尚.紀沃諾理想中的自我的化身?
如果文學的目的是作為一種無聲的抵抗,「艾爾則阿.布菲耶」的言行是否代表著尚.紀沃諾所欲傳遞的一種理想與價值,用以對抗主流社會的價值?

故事的背後,往往隱含著當時的社會脈絡與時空背景,也將作者對於生活世界的理想與盼望悄悄地植入。

吳明益曾在演講中說「文學作為一種抵抗」的三層意義:「情意上的渲染、經驗上的反思、生活上的瞭望」

《在德黑蘭讀羅莉塔》提到:「所有傳世的小說作品,不論其呈現的現實多嚴酷,皆有一股藉著肯定生命來對抗生命無常的基本反抗精神。這份肯定來自作者以自己的方式重述故事,掌握小說中的現實,進而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 


PS.
關於「文學作為一種抵抗」的一點感觸....
前幾天(1/14)有人花了不算短的時間不斷向我遊說、明示及暗示,希望我用文字為傳聲工具,寫出對特定單位特定對象的讚美(我覺得那根本是諂媚了)。
說真的,我不但完全無法苟同,而且感到非常地失望,覺得這真是世界上最最黑暗的事情。
如果領著公務員薪水的人確實克盡己職、認真負責,將份內該做的事情做得很好了,還怕別人會不知道、無法觀察及感受到嗎?
文字所欲傳遞的是一種真實,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或許世上很難有絕對的真實,然而至少不能違背道德與普世價值。
從再度閱讀【種樹的男人】,我也再次確認自己拒絕成為特定人士的傳聲筒。
我想,透過這篇心得的書寫,也是作為一種無聲的抵抗吧。
阿端 2015-02-18 01:10:19

有人認為應讓那些地自由發展,不用特別限定那些樹種。

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5-01-23 15:44:04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版主回應
謝謝Blog小天使的肯定。 2015-01-27 18:01:22
阿端 2015-01-22 22:42:15

這本書剛出版時
大家也以為是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
後來她的孫女吧?證實是作者虛構的故事。

台灣卻有真正種樹的賴桑。雖然有人質疑賴桑的做法,但我覺得凡事不要先存有批判的想法較好。

版主回應
謝謝阿端姊,我知道種樹的賴桑,他也感動了許多人。
但不知道他受到質疑,可以告訴我賴桑是甚麼事情受到質疑嗎?
2015-01-27 18: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