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4 10:31:04玉山薄雪草

103-3-12生態區環境教育實驗課程的第二次(14之2) 環境覺知與美學

103-3-12生態區環境教育實驗課程的第二次(14之2)

課前計畫:

第一節:小小觀察家:傾聽、觸摸,大地尋芳  (戶外課)

第二節:環境美學:吃掉詩句的露珠&美的小徑 (戶外課)

生態區課程課後筆記    琬瑜(彥臻媽媽)

今天的兩節課都是戶外課,主要是以提供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為課程目標。

1.早自習先向老師借一些,回顧上次的生命之網,想想在生態區看過那些動物。

並說明以後常有戶外課,彥臻爸爸彥臻媽媽會運用到許多道具,希望小朋友除了玩得開心,也真的能達到在環境中學習的目標。

然後簡單說明今天兩節課要的內容。並且請小朋友攜帶鉛筆盒、桌墊、蠟筆到走廊集合。

余老師很快就發現小朋友們拿東西一直掉,因此特別再叮嚀東西怎麼拿。我想,這就是有班級經驗的老師跟沒經驗的老師最大的差別--敏感度。

2.第一節課 

a. 先請大家在大榕樹平台集合,用類似聲音地圖的方式,讓大家傾聽環境中的聲音。

我分成了兩次,包括用手在耳前和耳後做成杯狀,希望大家至少能夠聽見五種不同的聲音,並且簡單討論、分享。

第二次應該效果比較好,不過,突然有一個二年級的班級跑到生態區找東西,而且沒有教師帶領,非常地嘈雜,不但拔了許多植物的葉子扔在地上,也把許多鳥驚嚇走。

b. 以自己設計手繪的「大地尋芳卡」、「賓果遊戲卡」當作生態區觀察的提示,說明內容及執行方式。先以觀察地上的落葉為例,再讓小朋友展開生態區探索。

剛開始有部分的小朋友們會以為是自由活動,因此,余老師、阿德和我都花了一些時間去向聚在一群的小朋友們提醒,要把握時間進行觀察,甚至給他們一些引導或進一步提示。

上一次余老師提到,戶外課程的挑戰是,小朋友比平常更容易分心。另外,也讓我感覺到在一個有上下課鐘聲的正規教育的課堂,要進行戶外活動和探索式的教育,如何先跟小朋友們約定,執行過程中如何班級經營,仍然非常重要。


三年二班 324 生態區導覽 發現樹上有鳥 .JPG

3.第二節課

上課後先在木棧平台上簡單發表及討論大地尋芳與賓果遊戲。

然後以羅丹(奥古斯特·羅丹(Augeuste Rodin 1840~1917)法國著名雕塑家)的名言「世界上並不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的眼睛」,以及朗讀【吃掉詩句的露珠】作為這堂「環境美學」課程的開始。

接著發下黃色的視框及白紙一張,說明透過視框觀察生態區中的大景觀或細微處,在白紙上作畫。

許多小朋友也將時間花在尋找自己要畫的東西,徬徨著要畫甚麼。而有一群小朋友剛好看到天橋門附近有一隻黑冠麻鷺,全都蹲低姿勢或趴在地面上觀察牠,甚至開始下筆作畫。


三年二班 312 美的小徑 環教活動 (該組圍繞焦點是黑冠麻鷺).JPG

很不巧的是,最後的十五分鐘,天空開始烙下豆大的雨點,小朋友們先是聚集到天橋門附近的香菇亭下面,後來看雨越來越大,余老師決定讓小朋友們盡快回到教室。

余老師同時能注意到小朋友的畫紙弄濕了、有小朋友故意淋雨、以及許多小朋友來不及畫完的問題。雖然下課鐘聲響了,她仍先花五分鐘時間,在台前將今天的課程簡單回顧做總結,然後宣布會找一節課的時間,再讓小朋友們完成這堂課的畫,以及進行口頭的分享。

琬瑜的心得:

教師對於時間的控制以及對整個班級的掌握程度,影響到這類課程的執行,教師本身對於時間的調度是否有彈性與自信,非常地重要。



103-3-12生態區課程302 美的小徑.JPG 

這是後來余老師再找一節彈性課時間讓小朋友們去生態區完成美的小徑的圖畫。

我把所有的作品(有的動作比快的孩子畫了兩張)收集成一張海報--『2014年3月,我們徜徉在生態區「美的小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