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6 18:32:22玉山薄雪草

荒野新竹分會講座分享 【繪本中的環境觀】103-3-11

週二晚間在荒野新竹分會的講座中分享了「繪本中的環境觀」。
來聽分享的大多和我一樣,是喜愛繪本的成人讀者,現場反應很好,讓我很感動。真抱歉這學期太忙碌而忘記先通知好朋友們來聽。

我只用了兩個很簡單的概念,一是「故事的力量」,我引用了Millbrath和貝利所說的「故事」觀點 -- 每一個故事,就像是我們用於觀看世界的一組「文化透鏡,承載了我們的思想、情感、價值觀與世界觀」;一是女性主義者Luice Sauve提出的六個環境概念分類。

透過挑選出的一些環境繪本的詮釋,我希望能同時關照到大家參與保育團體的環境關懷與動機。
而我發現,大家普遍共有的經驗都是曾在自然當中的美感體驗。就像環境教育研究中提到的,知識性的東西比較容易遺忘,而情感性的東西(無論是正面的或是負向的)則能夠記憶深刻而且長久。
除了Sauve的環境概念,部分的繪本我也用比較簡單的環境倫理、價值觀或環境教育觀點來闡釋。但我發現不能講到太理論或太抽象的東西,不然大家會回以一臉茫然。

而所有的聽眾,從小朋友到五六十歲的大人,都非常喜歡聆聽我讀繪本、講繪本,甚至帶點想像力地聽我分析繪本中的涵義。所以,我就盡可能地,把我準備了的繪本都演奏給大家聽。

聽到最後,有一位荒野新竹分會的資深志工說,她後來漸漸了解我前面講的那兩部分跟後面的關聯性,也了解我希望大家都能發表一些意見和看法的原因。並且希望我將Sauve的那六個概念完整地提供給她。而另一位荒野的志工表示,他經過了非常忙碌且疲倦的一天,來聽這堂課是一種享受。真的很謝謝他們能與我的分享共鳴。

會後留下來時,幾位曾經帶過或將要展開荒野兒童營準備的夥伴問到:
我們以各自的觀點進行分析、詮釋與解讀,真的是作者創作繪本時想要表達的意義或初衷嗎?
因為這學期的敘事研究,使我領悟到,作品的意義並不會隨著作者的書寫完成而凝固或定格,反而是隨著讀者以自身的獨特經驗詮釋、解讀及產生共鳴,而將不斷開展出新的意義。
因此,一本作品會因為大家的討論,甚至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理解,而變得更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