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恐慌症>氣球擴張術及置放血管支架~吳養春
心悸的長度可能從幾秒到好幾小時不等,出現的頻率也可能是極少或是一天一次以上。心悸若是合併其他症狀,例如流汗、虛弱、胸痛、或暈眩,就有可能代表心臟功能異常,應該深入診斷。
心悸也有可能與焦慮或是恐慌症有關。
心律不整是指心臟跳動不規則而言,一般來說,正常心臟跳動每一下之間隔
是相當規則的,且在清醒休息狀態下大都維持在每分鐘六十至一百下左右,所以
若速度超過一百下或低於六十下或忽快忽慢失去規則性,就稱作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是一個總稱,包括相當多種不正常的心跳模式,可以是很快的心跳,也
可以是很慢的心跳,可以是偶而跳一下不規則的,也可以是完全都不規則的亂跳。
現代醫學的發達,絕大部分的心悸都可經由適當的檢查來確定其引起原因,然後
針對其病因來作完善的治療。
產生心悸的相關疾病,有:
(一)心臟病的心悸:
1. 心肌梗塞:由於動脈硬化,造成心肌梗塞,而產生心悸的情形。
2. 心律不整:心臟不規則的跳動,也會引發心悸。
3. 心臟瓣膜症:心臟瓣膜開閉機能發生障礙,包括二尖瓣膜脫垂、三尖瓣膜脫垂,都會產生心悸。
4. 心臟神經症:由於精神不安,造成心臟神經功能紊亂,而產生心悸。
(二)其他疾病的心悸:
1. 肺氣腫:由於肺部膨脹,無法充分收縮,肺內氧氣的交換量減少,而產生心悸。
2. 甲狀腺機能亢進:由於甲狀腺分泌過多、刺激心臟、心跳加快、血壓增高、而產生心悸,除了心悸之外,還會身體消瘦、情緒敏感、雙手發抖、甲狀腺腫大、眼球突出等。
3. 貧血:貧血多數是女性,由於血液中的鐵質含量過少,引發貧血,而產生心悸。
心悸的症狀:心跳不穩定,忽快忽慢、胸悶、喘息、呼吸困難、頭昏花等。
許多患者必須依賴一些特殊的心電圖檢查;像廿四小時攜帶式心電圖或裝
置時間更久的迴旋型記錄器等等來找出心悸的原因。
心悸>心律不整>恐慌症~吳養春
◎心悸的治療
因為心悸只是一種症狀,引起的原因相當多,所以在治療上就須依檢查診斷
出的病因來治療,在臨床上最常見的心悸原因就是焦慮症,所以在治療上就須
儘量減少外界引起焦慮的原因,如壓力、緊張、操煩的情況、避免含有咖啡因的
飲料、戒除煙酒的食用、訓練自己放鬆的方法,和讓自己休假一陣等皆可改善心
悸的症狀,而若生活改變還是不能控制的話,暫時性的輕微鎮靜劑和降低心跳強
度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藥,一般都可讓患者的症狀明顯的改善、恢復自己的信心
。
已經經心臟科醫師非常詳細的反覆檢查,(包含二十四小時心電圖),但查不出什麼問題。這一類病人中每次發作都覺得自已 快死的那一群中,有不少己經不只是「焦慮症」,而是需要好好治療的「恐慌症」。
治療除了「輕微鎮靜劑」和「降低心跳強度的乙型交感神經阻斷藥」之外,針對恐慌症更有效的藥物是「抗鬱劑」,還有,「團體心理治療」。
緩解心悸
1.雙手向前伸直且緊握。
2.眉毛額頭往上揚。
3.臉部捏包子。
4.咬緊牙關。
5.獅子大開口。
6.下巴下壓,兩肩向後壓。
7.頭往後仰,腰往後彎。
8.雙腿挺直,腳趾下壓。
前東海大學校長梅可望,95歲高齡,依舊每天工作8小時,快樂生活,而長壽養生的秘訣就在「5會」、「1觀」,也就是「會動、會吃、會管、會鬆、會笑」,以及「正確的人生觀」。
梅可望博士說,我今年已95歲,仍然思路敏捷、聲音洪亮、健步如飛,一天照常工作8小時依然精神抖擻,「5會」、「1觀」是健康長壽祕訣。讓自己每1天都有意義的活著。此外,要確保個人健康,必須有「習慣決定健康」的觀念,有了「好」習慣,就有「好」健康,若有「壞」習慣,健康必定會變「壞」。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之病人,有較高的風險發生急性心肌梗塞 (A.M.I)。當冠狀動脈被完全阻塞時(通常是血塊所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就會發作。與心絞痛所不同之處,就是急性心肌梗塞所造成的疼痛通常會持續超過二十分鐘,還會合併冒冷汗、休克、昏厥、呼吸困難等症狀,而且休息不能緩解症狀。
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術 (coronary angiography),也就是俗稱的心導管。經過局部麻醉之後,將導管經過週邊血管伸入管狀動脈內注射顯影劑,利用X光儀器照相將冠狀動脈血流狀態拍成影片,藉以了解冠狀動脈病狀的確切位置以及嚴重程度。
冠狀動脈血管攝影之結果,將成為訂定最佳治療策略之依據。如何選擇藥物治療、血管成形術(angioplasty,即俗稱心導管氣球擴張術)及置放血管支架 (stenting)、或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主要係依據疾病之嚴重程度而決定。
生活型態的改變可協助預防脂肪沈積物持續在冠狀動脈內堆積。內容包括低脂肪及低膽固醇飲食、減輕體重、規則運動、壓力管理、糖尿病控制、以及血壓控制。藥物治療與生活型態調整,對於那些曾經接受血管成形術、置放血管支架、或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病患,有相同的重要性。
氣球擴張術及置放血管支架。這種非外科手術式的治療能吸引病患及醫師的青睞,是因為風險相對較低。
再狹窄是指曾接受過血管成形術的血管,又再次阻塞,它通常發生於術後6個月內。與血管支架術比較,氣球擴張術的再狹窄機率約為40%,而置放支架後可減少至約25%。所以,目前大部分的病患在行血管成形術時,皆有使用支架。當然,在使用支架後仍有可能再次狹窄阻塞,而此種阻塞,稱之為"支架內再狹窄"(in stent restenosis)。
當一個支架置放於血管內時,新的組織會在支架內增生,覆蓋支架的內層。剛開始,這些新增生的組織,是由動脈的內壁細胞(內皮細胞)所覆蓋,其實這是好現象,因有了這層支架內增生的細胞,可以讓血流在支架內流動順暢,而不易生成血栓。但稍後,疤痕組織可以在內皮細胞下增生,在大約25%的病患,此一增生疤痕組織 (scar tissue) 可能很厚,以致於造成嚴重狹窄。支架內的再狹窄,大部分是於血管成形術後3-6個月內發生,若經過一年以後沒有狀況,那再狹窄的機率便降低了。
最近幾年,在預防支架內再狹窄有了新突破-那就是所謂"藥物包覆支架"(drugs eluting stent)。這些特殊支架在它們表面上,都有包含一層特殊藥物可以阻止血管內疤痕組織再生,所以可以大大的減少再阻塞的機率。最近一些研究也顯示,所謂的藥物包覆支架,可以比單純的支架更能降低支架內再狹窄的比率,但此種支架於2003年4月才經美國食品及藥物管制中心通過,而且還有一些更進一步的研究須再加強。
病患應該從事規律的生活型態,包括低脂低油、清淡食物的攝取、規則性的有氧運動、禁煙禁酒、血壓嚴格的控制、長期正確的服藥,都是預防再狹窄之必要方式。
一般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要靠裝支架或繞道手術,來維持心血管的功能。不過,國內有醫院,引進一種治療方法,叫「體外反搏」,不需要開刀,不用侵入性治療,病患穿上一條會充氣的褲子,可以幫助病患長出新血管,達到治療效果。但療程沒有健保給付,一套療程要十四萬。
每一次充氣,就可以把從心臟出來的血液再次打回心臟,藉由這樣的血液沖洗,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
整個治療過程,病人都可以保持清醒,也不會不舒服,一次治療大約一小時,通常做35次花兩個月,有八成病人都可以改善症狀。
巴菲特在奧瑪哈內布拉斯加大學演說時表示,不要光用金錢定義成功;他說:「當你們到了我這年紀,如果你想擁有的人也愛著你,那麼你就成功了。」
根據「彭博億萬富豪指數」的統計,82歲的巴菲特身家超過570億美元,是全球第三大富豪。
<<<>>>巴菲特名言
1,要去他們要去的地方而不是他們現在所在的地方。
2 如果發生了壞事情,請忽略這件事。
3,要贏得好的聲譽需要20年,而要毀掉它,5分鐘就夠。如果明白了這一點,你做起事來就會不同了。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wu200520/活在未來的廿年中
http://www.wretch.cc/blog/wu200520心靈故鄉 心靈角落 夢想花園 夢想故事
http://tw.myblog.yahoo.com/wu200620/ 喜瑪拉雅山心靈故鄉
wu200620@yahoo.com.tw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index.php/product/%e5%a8%81%e7%88%be%e5%89%9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