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4 16:26:01古嘉琦
童詩格式和語言精準的練習
這位小朋友剛讀完小學三年級,在要升小四的暑假,開始學作文。對於國小中、低年級的學生,要學作文的話,我強烈建議讓他們寫童詩。
人類最天生的修辭能力,首先是擬人法,其次是排比法,再來才是比喻法。有些大人自作聰明,刻意要讓兒童避開使用排比法,還覺得這樣才是有創意的寫法,實在是大錯特錯。要教「初寫詩」的兒童寫童詩,要避免的事有三,第一就是指責文類問題,第二是談論押韻,第三就是拿現成的童詩給兒童看。有人會說:「天哪!不找作品、不談文類,要怎麼教寫詩啊?」
很簡單,用討論的,刺激學生的思考和想像,然後隨便他們寫。在能寫之前,用說的也是詩,世界無一不是詩。兒童若是認為他在寫詩了,那麼,所有的字句,都是詩;教師要處理的問題只是「這是不是好詩」而已。指責文類會扼殺創新的可能,談押韻只會讓兒童的邏輯思考更混淆,先看別人的東西會淪為模仿。
讓兒童看別人的詩,並非沒必要,更非禁止,但那一定要在兒童自己已經先試寫過好幾首詩之後。如果教師要改兒童寫的童詩,一定要邊改邊和兒童討論他的想法,絕對不能以自己以為的意見就改。和兒童討論,邊討論邊改,教師較不會誤解兒童的想法,兒童也才會理解詩作為什麼這樣改的原因。這位小朋友有幾首詩渾然天成,通常是短詩,教師根本不太需要改,比如他寫的〈蝸牛〉原詩:
蝸牛真自私,
怕別人來他家作客,
所以蓋了一間好小的房子,
只夠他一個人住。
後來,只把「他一個人」改成「他自己」,其它完全沒動。因為這詩已經完整,而且生動鮮明,讀者看得懂,而且很有創意。完整作品應該要有的,這首〈蝸牛〉都有了。那麼,真的需要費力討論調整的是什麼樣的童詩呢?一是結構混亂,二是冗贅陳腐,三是辭不達意。我拿一首修改很多的童詩來舉例。
原詩標題是〈夏天〉。我問學生,這首詩的重點是在講夏天的樣子還是他對夏天的感覺,學生回答後者。接著我問,如果是這樣,把題目的範圍縮小,是不是會比較切題,他說會。接著,我就列出七、八個合理和不合理的標題,要他找出哪幾個是合理的,他找對了。最後讓他自己挑題目,他捨棄了最直接的〈我喜歡夏天〉而選擇〈美好的夏天〉。
接下來是內容順序。一開始是他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我問他,這樣會不會很亂,他說會。那我告訴他,我們來分段,同一類的分在一起。討論內容之後,我給他一個分類方法,讓他自己分,然後再用這樣的分類重排順序並分段。
然後就是個別句子當中,漏缺字的、不合常理的、解釋不清的。比如說,「因為可以電風扇」,我笑著問他,是「變成電風扇還是吃掉電風扇啊」,他才恍然大悟,趕緊補了個「吹」字,變成「因為可以吹電風扇」。不合常理的,比如說「可以看到冬眠醒來的動物」,不過,除了冬天,另外三季都可以看到,這不是夏天獨特的好處,學生就知道文章舉例時「代表性」的重要,重新衡量要寫什麼和不寫什麼。最後是解釋不清的「因為我喜歡鳳凰花」,讀者雖然猜得出作者是指夏天可以看到鳳凰花開,所以喜歡夏天,但是,最好還是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一點。
最後一點,我跟學生說,語言精簡的重要。不斷重複的「我喜歡夏天,因為」,要改或不改其實不大要緊,只是說,如果要改,要怎樣改才好呢。後來學生認為「夏天」很重要,留著比較好,我再告訴他如何做排列位置的技巧變化,就改成了最後的樣子。
學生很懶得寫字,所以有時候我會幫他做一些抄寫工作,讓他比較願意大刀闊斧去改他原本的文章。前後對照請參考掃瞄圖片。
上一篇:國小五年級的學校作文代表訓練
下一篇:書寫自己身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