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的最高境界其實要靠自己領悟——[莊子與你]98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它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它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大宗師〉第八段)
〈大宗師〉進行到第八段,已近尾聲,但文章要怎樣收束作結呢?莊子不愧大師,最後八、九兩段恍如電影的收尾,非常戲劇性又有鮮活的畫面。第八段是點出全文的工夫核心:坐忘(當下就忘)。至於最末一段點出什麼?下次再談。
第八段點出工夫核心:坐忘。這本來不希奇,從〈逍遙遊〉以來,已提到不曉得多少次;最接近的就是〈大宗師〉第三段的從外天下到朝徹。但本段的美妙在通過孔子和顏回的連串重複性對話來步步逼出。頗有《詩經》一唱三歎的韻味,更有趣的是孔子假裝不懂,步步引出顏回的覺悟才予以讚嘆,可說是戲劇張力十足。
有一次顏回跟孔子報告他工夫修養的進程說:「我覺得自己有進步了耶!」孔子曰:「有怎樣的進步呢?」顏回說:「我已經把社會灌輸給我的道德框框都放下了!」孔子說:「這不錯呀!但工夫還不算到家。」過了一陣子,顏回又來跟孔子報告:「我覺得自己又有進步了!」孔子說:「這次又有怎樣的進步呢?」顏回說:「我連日常生活的各種習慣模式都通通放下了!」孔子說:「這也很不錯,不過還是不算到家。」又過了一陣子,顏回又來求見,跟孔子說:「我又有進步了耶!」孔子說:「再說來聽聽。」顏回說:「我前一剎那才經歷的事,下一剎那就忘了!」孔子聽了不由得吃了一驚,說:「這是種怎樣的境界呀?」顏回說:「就是把生活的重心,徹底從由歷史經驗歸納而來的知識世界回歸到生命的當下實存。這樣就不會被有限的形體所阻隔,被定型的知識所框限(離形去知),就能當下和整個宇宙融通了(同於大通)!」孔子說:「真的!當人能和整個宇宙都相通不隔的時候,自然就不會有任何偏執,當人能隨宇宙變化而同步變化的時候,自然就不會滯留在任何主觀經驗之中了!你真的是工夫作到極致的大家啊!看來連我都該反過來跟你學習了!」
孔子真的是工夫修養還不如他的學生顏回嗎?當然不是,否則他怎麼有資格一再評定顏回的境界雖可而猶未到家?不如說孔子是故意讓開一步,讓顏回當主角,來凸顯這工夫修養的進程與境界的高妙。也就是說,是他們師生倆合作演出這一幕戲,來點活讀者的靈感啦!此外,也不無暗示出工夫修養其實全靠自己摸索領悟,不能靠老師教的意思。這就是莊子善能曲盡其妙的高明筆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