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8 10:00:00曾老師的學生

得工夫到家,境界才能呈現——[莊子與你]77

……哀公曰:「何謂才全?」仲尼曰:「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規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靈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於兌;使日夜無郤,而與物為春,是接而生時於心者也。是之謂才全。」「何謂德不形?」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為法也,內保之而外不蕩也。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哀公異日以告閔子曰:「始也,吾以南面而君天下,執民之紀而憂其死,吾自以為至通矣。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吾國。吾與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德充符〉第四段)

 

上文孔子對哀公的疑問用「才全而德不形」來詮釋哀駘它的生命存在狀態,也就是所謂「道家型」人格。但什麼叫「才全而德不形」呢?哀公還是不甚明白,遂追問這是什麼意思。

關於「才全」,孔子回答說:「所謂才全,就是維持自我生命的和諧統整,絲毫不受外在環境條件變化的影響的意思。例如形體的生死存亡,人生際遇的順逆貧富,稟賦的賢能愚昧,外人對我的稱讚毀謗,乃至生活的飢寒飽暖等等,這些都是外在環境的條件變化與生命內在的機體運作互動相涉而形成的事象。就像日夜交替一樣亙古不息,也是我們以一己有限的知能無法預先規劃掌控的。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如放下一切想要掌控的思慮,欣然接納這一切的變化,這樣反而不致於干擾的們的心靈,損傷生命的和諧。我們應當對這一點時時心存警惕,讓生命始終不失平靜安和。一方面生命對外界完全開放流通,但同時又不受外界影響而常保和悅(「兌」,悅也)。讓我們的生命隨順外界的變化而變化,與所遇的外物完全沒有一點兒嫌隙扞格(「郤」同「隙」),只有相融為一體,和樂如春天。就因為能夠生命能完全開放去接納萬物,而應機適時地在心中呈現一片和諧的境界啊!這就是所謂才全。」

至於「德不形」是什麼意思?孔子的詮釋是:「那就是讓生命維持整全和諧的工夫,已經做到圓融無迹的化境的意思。這就好像水的本來面目應該是絕對平靜,連一絲漣漪都不起的,是受到外界干擾才失去它的平靜。所以水也要靜置到完全平鋪時才呈現他的本性,而足以為人所取法。我們做修心工夫,也應該能內保其心的平靜,而完全不受外界影響才是。所謂德,就是指維持生命和諧的修養工夫;要修養到自自然然,完全不顯修養相的時候,才能達致與外物為一體而不相離的才全境界啊!」

哀公聽了孔子的解釋,當然大為嘆服。有一天遇到孔子的學生閔子騫,就跟閔子說:「我當初即位執政的時候,全心全力為民服務,自以為是個一百分的國君。一直到聽聞孔子說的這一番至理名言,才警覺到自己修行的不足,懂得不要魯莽行事,以致為害國家。我對孔子那裏敢用君臣之禮相待呢?他根本是我可敬的老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