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9 22:56:54曾老師的學生

在無何有之鄉遇見莊子——[莊子與你]1

在中華歷史上,有兩個人在哲學史和文學史上都據有同樣崇高的地位,也發揮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就是孟子和莊子。

孟子在儒學上地位僅次於孔子,稱為「亞聖」,但在文學史上可比孔子還重要。乃是因為孔子的道德生命還是以內斂的體驗實踐為主,孟子卻是由內而外,發揮出道德生命的光輝熱力,因此文采文氣也自然比較盛美。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便自謂深受孟子的影響。也可以說孟子秉持他的養氣之道,建立起儒家型剛健的文學典範。

至於莊子,則是不但在道家哲學上的地位絲毫不比老子遜色,在文學上的影響更是獨步千古。歷代的詩人、文人、藝術家,幾乎沒有人不喜歡莊子的。為什麼呢?便因中國哲學,包括儒家道家,本質上都是一種生命哲學。哲學的呈現形態因此不近於科學(如西方哲學)而近於文學;也就是不適合用概念語言進行分析論證,而適合辯證地即事說理,或設計種種故事情節、象徵隱喻來進行對「道」的烘托指點。就此而言,不但儒家說理嫌於質實(因此更接近真實的生活而非虛擬的文學);就是同屬道家的老子,對道的表示也嫌偏於理(形上之道)而略於文(文學之文)。真正在哲學、文學兩路都達到高明圓妙之境而即文即道的,恐怕以莊子為第一人。可以說,莊子不但建立了以氣韻生動為主的道家型文學典範,也展示了生命哲學應如何表述的語言使用規準。如他的〈齊物論〉便是「中國哲學方法論」領域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正由於莊子具有這樣重要又特殊的身份與性格,所以我覺得要介紹莊子,不管是其人或其書,比起介紹孔子、孟子、老子都難得多。當我在本報以小專欄方式談論過孔、老、孟之後,雖然以「愛情是什麼東西」、「自我是什麼東西」兩專欄又拖過三、四年,如今終仍不得不面對莊子之時,老實說,可真是我的一大考驗。

就更不用說《莊子》書中每一篇都是長文,而且文意自然貫串,難以割裂,極不適合用小專欄、短篇幅來介紹了!

那怎麼辦呢?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就看著辦罷!

其實輕鬆點,別緊張,不妨順生命之自然,而隨感隨應,這不正是莊子的根本精義所在嗎?不也正是莊子所謂「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齊物論〉)嗎?

現在的我是這麼想的:

不妨先從文學的角度,談談《莊子》書中的一些重要寓言,然後從此切入,去談莊子的生命哲理。

當然,在寓言與哲理之間,我們會時時引當代人的生活事件以為印證,也不忘都要回歸到《莊子》文本中的精言妙語以為依據。而在文與理之間、古與今之間,在作者、詮釋者與讀者之間,是否會偶而碰撞出什麼火花,映照出什麼境界,就非我所知,也無從掛懷了!莊子不是說嗎:「萬世之後而一遇大聖,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齊物論〉)

而在開講之前,我們不妨就先簡單介紹一下莊子其人其書罷!

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蒙地人,生平不可考,只知道做過漆園吏……總之,莊子就是個凡人,或說一般人,就如同你我一樣有起碼的姓名、籍貫、學經歷以聊供指認。其實這不就夠了嗎?其他的豐功偉業、特殊稟賦,只徒然讓人生變得複雜不清爽、負擔不自由罷了!有了多餘的這些,人就做不成凡人了!沒有了無謂的這些,人才是純然在生活著的真人啊!

而莊子,就是一個平凡、普通的真人。

 至於《莊子》這本書,到底是不是莊子寫的?老實說,也不可確考。歷來有許多學者,就每一篇內文猜來猜去,聚訟紛紜,也無法有不可動搖的答案。意見比較一致的,是認為內七篇(〈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應該是莊子寫的。至於外篇、雜篇中的文章,就恐怕不是莊子所作,而只是因思理與莊子同調而被編輯進同一部書罷了!

為什麼只說內七篇應該是莊子寫的,而不肯定說就是莊子寫的呢?就因為在客觀考證上找不到確鑿的證據。但這樣說來不是很扯嗎?我們對它嘆為觀止的這部奇書,竟然連是不是莊子寫的都不確定,那麼我們前文對莊子這麼推崇不就都落空了嗎?

其實您也不用擔心,我知道內七篇一定是莊子寫的。這怎麼說?

這可以有兩個步驟來證明。第一步:我們遍觀內外雜篇的所有文章,的確以內七篇義理最為閎深而純正,筆法最為綿密而一致,應該是出於同一人之手。不像外雜篇,水準不一,駁雜不純;即使是寫得最好的〈秋水〉、〈天下〉,與內七篇相比,也依然嫌有斧鑿之跡。

第二步:既然通過上述的「內證」(有別於資料考證的「外證」),可以認定內七篇出於同一人之手,那麼這人是誰呢?很簡單,我們就設定寫七篇的人名為莊子,於是內七篇就一定是莊子寫的了!(因為這就是我們的設定呀!)

您一定說這不是太扯了嗎?我說一點也不!前面介紹莊子其人時不是說他就是凡人、一般人,也就是真人嗎?原來這意思就是說:當我們稱「莊子」時,其實不是就每個人有限而分化的形貌來指稱(在此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也是渺小而無常的),而是就每個人生命內部普遍而真實的生命來說的。我們正是就這點本質而稱「真人」。而《莊子》內七篇要呈現的正是這一點真人的本質,那麼它除了真人,還有誰能寫得出來呢?既然莊子的命名之義就是指稱真人,那麼《莊子》內七篇是莊子寫的,不正是天經地義嗎?

您還覺得我說的太扯嗎?如果是,您大概就很難懂莊子。如果覺得有道理,或者恍然若有所悟,那麼恭喜你,您可以欣然開始來讀這個專欄:「莊子與你」了!

日本藤素 2020-02-22 18:12:20

挺好~!

(悄悄話) 2012-06-30 17: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