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1 20:45:16曾老師的學生

鯤魚大鵬鳥在說些什麼?——[莊子與你]2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逍遙遊〉)

 

莊子書中最著名的寓言,恐怕就是這一則鯤鵬之喻了。先請問:莊子為什麼老愛用這種非真實的寓言來表達他心目中的「道」或者義理呢?最根本的理由就是「道」本來就無法用記錄事實的科學語言來表述,而只能用象徵境界的文學語言來指點。乃因莊子所要表達的「道」,本來就不是指客觀事實,而是指借客觀現象而呈現、而流露的生命真情。

當然,得是真情才配稱為道。如果是受傷、扭曲、變質、異化的感情,就不是真情而是妄情與非道了。但請問生命感情是緣何受傷變質的呢?又無非是被真情借以呈現流露的人間現象或所謂「客觀事實」所遮蔽,結果反賓為主,真情反而被悶住而不能舒暢流露,遂成為扭曲的妄情。

而真情所以會被假相(臨時借用的表相)所蔽,又無非是被所謂「客觀事實」這隆重威嚴的說詞所鎮住,以為客觀事實是真實永恆不變的。卻不知那是就科學觀點而言,若就人生命的情意流露而言,那只是隨緣的假借。當事相遷流不息,我們傳達真情的方式也會、也當隨之變化調整,庶幾恰如其分,無不時中。所謂「萬紫千紅總是春」,重點在春意,花色是紅是紫有什麼關係呢?能隨緣呈現就好。也正如鄧小平的名言:「黑貓白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

由此看來,莊子的道理本質上是一種借靈活應變以維持生命感情之真的學問。所以他才不要使用質實凝重的科學語言,而轉用虛靈活潑的文學語言,好讓讀者容易放下虛構的故事情節,轉去注意到閃現在字裡行間的真情或「道」。

就像這一則鯤鵬之喻,文字中就蘊涵有不要執著字面定義而當唯變所適的暗示。

首先,文中所說的鯤魚與鵬鳥,都是虛構的,世上並沒有這樣大的魚或鳥。他雖然也從一般經驗中的魚、鳥發想,但已通過無限誇張而超越事實的界限了!這種手法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所謂「超現實」或「魔幻寫實」。

其次,這條北天池生產的大魚,名字卻叫做「鯤」。鯤是魚卵,原是極細小的事物,為什麼極大的魚卻用極小的卵來命名呢?原來就是暗示人莫執著名相,要隨時放下事實名相的束縛,回歸到生命的自在逍遙(這才是大,才是道)才是。

最後,這條大魚為什麼會變成一隻叫鵬的大鳥呢?按〈逍遙遊〉下文的發展,都只是大鵬鳥的情節而再沒有鯤的戲份了!這樣說來前頭的鯤魚云云豈不是多餘嗎?但其實不然,莊子正是要借此暗示一切都是假相,大鵬也非真實,它前身原是大魚,則往後也可能變為他物。總之,情真才最重要,而假相若放下執著,也就不假而反成活潑了!

真的,小小一段鯤鵬之喻,隱藏的趣味和義理還真不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