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8 23:54:34曾老師的學生

自我療愈與人格重建——[自我是什麼東西]56

當心能覺知、照察自我的存在處境,便能逐漸改善自我的存在處境,使它從負面的受傷、壓抑、堵塞的狀態扭轉為健康、自在、舒暢的狀態。這樣逐漸扭轉的過程,其實就是自我重建的過程,也不妨就總稱之為養氣。

原來所謂自我的存在處境,不止是指我這個人與我所處的社會環境,更是就我這個人而言,直指我的心與心所處的形軀肉身。當我與社會不和,要秉持自我的創造力去改善社會;同樣的,當心與身失調,也要靠心的覺知能力去改善形軀的結構,包括養身與養氣。前者就是一般所熟知的在生理層面的注意健康、飲食、運動等等;後者則比較接近心理層面的調適。只是一般所謂心理調適,多半是凸出問題的症狀,問題的解決則委諸專業的心理、輔導專家。而我們在這裏強調的卻是心與身的關係,也就是要以自覺的心去替代外界的心理、輔導專家,來進行自我療愈、自我改善、自我重建的工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致真實而充分的身心和諧,而不止是症狀的暫時緩解;因為氣之所以不順、身(自我人格結構)之所以失衡,根本原因正在於被昏昧不覺的心所誤用所干擾。所以解題之道仍須回到心的覺醒(所以養氣之本在養心),來自我改過、自我療養、自我重建。

好,現在回到本題,我們如何秉持自覺的心去自我重建或者說將自我的存在狀態逐漸由負面扭轉到正面呢?

大體言之,是我們的心當每一次因著人生際遇的刺激而覺察到自我人格結構的失衡,包括習氣、成見、自我防衛機制等等,遂引動一連串的自我反省與檢討,懇切問自己這些習氣是怎麼來的?它們因何會一再阻碍了人我的相通而導致自我的存在挫折與創傷?由此追溯自我的成長歷史,重建此原始創傷的發生現場,並藉著恍然有所悟的理解力解開此長久沉積的心理鬱結。而就在此刻,也就是一次將自我人格結構予以重整的機會。

每一次懇切的反省重整,將失衡的自我人格結構(或有雜質、盲點的人生觀)校正一分,累積一次又一次的校正,自我的人格結構、存在狀態也就逐漸恢復正常了。

像這樣的心理病痛的療愈過程,略近於西方的心理分析,但其間最大的不同,仍如前文所提到的,是這種心理分析不由心理輔導專家執行,而是由當事人自己進行一種自我心理分析。這樣不止更親切,而且也能免除被輔導者的疑慮與對輔導者的心理攻防。其次則在這種中國式的心理分析,所依據的理論不是西方心理學而是中國傳統的心性學,它與西方心理學的基本差異則在於它涉及人性中的終極價值的探討,因此對人的心理創傷可以有更根源性的詮釋。

這種自我療愈重建之學,肇始於孔孟老莊,成熟於宋明的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心學較重於養心,理學更重於養氣。如朱子所謂格物,正是反省過去的歷史經驗,找到創傷的病灶而予以價值上(道德上)的校正的意思。等格之既久,就會有一旦豁然貫通,而生命恢復完全的健康自由的境界出現。只是這一套身心療愈的學問,已經消沉了三四百年之久,以致現代中國人已不甚了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