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07 19:04:48曾老師的學生

自我其實是一個修養概念——[自我是什麼東西]35

如果將自我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那麼這動態發展的歷程就是一連串不斷在修養的歷程。如果視自我為生命存在的本體,不止息的修養為工夫,那麼,自我概念落實到生活上,其實是由不斷的修養活動來支撐、充實與證明的。這就是生命哲學上所謂「即工夫即本體」(就在做修養工夫時本體呈現),王陽明因此說:「心無本體,工夫所至便是本體。」(所謂心性本體其實只是個空概念,得要落實到工夫修養上,當工夫到家那一刻,本體或自我的存在才會被我們親切地體認到。)

以上的道理您會覺得很玄嗎?還是覺得也不難懂?世人多半對心性學或宋明理學抱有深奧玄遠的成見,其實他們談的無非就是自我的問題,也就是跟每一個人都密切相關的問題,理當人人都覺得親切有味才是。那麼為什麼事實上多半人都覺得難懂呢?這其一是語言陌生的緣故(什麼心性理氣、本體工夫……),但更重要的是由於心理上的障礙,什麼障礙?原來就是當生命受傷未癒,自然會形成種種防衛反應,逃避、辯護、拒絕,遂使人因不想去面對問題而藉口它深奧難懂了!

所以,在此我一方面試著僅是不用術語而用平常的生活語言來談自我問題,一方面還是願鼓勵讀者要勇敢一點面對自己生命的創傷,不要想省事逃避;若能有這一點心理建設,那麼,一點點閱讀思考上的艱澀也許就能克服了!

好,說回到本題,自我既然是一個修養概念,那麼修養什麼呢?這則可以從積極、消極兩面分別又綜合地說。

從正面來說修養,其實就是想辦法讓生活中一一發生的事件、遭遇的事物,結果都對我具有意義的意思。這正是所謂意義的創造,也是人我、物我間的有效連結以使得人我一體、物我一體。這時修養的意思就是創造。

當然,要怎樣進行創造?還得有一個工夫實踐的程序。大體上來講,是秉持這真誠的自我(仁心),發展出判定發展方向、規劃發展程序、研究發展技術、斟酌發展分寸的智慧(於此仁心轉為智心),而且當計劃付諸實行,更要發展出有效執行的行動力量,如勇敢、堅毅、有恆、忍耐、果斷等(於此仁心轉為勇心、信心、恆心、耐心),也就是所謂「智以知仁,勇以行仁」,這才真能完成意義創造、自我實現的人性理想。

但在這下學上達(從生活切入以創造意義)的努力中,如果遇到挫折、造成創傷,乃至久傷不癒,形成自我的封閉、僵化、憂疑、恐懼之時,修養的重心就得由積極的創造轉為消極的治療了!

而要怎樣進行治療,當然也有一番工夫歷程。大致來說,仍須從仁心轉出智心,去作症狀的診治,如分辨真妄、釐清自我矛盾的心意孰為本心所出?然後更要轉出勇心、信心,以勇敢面對自己的過錯羞恥去力求改善湔雪。

這兩面雖屬廻環相生的一體兩面,但實際來說,人卻常是久過不改,因此消極面的修養療癒反更易成為人生修養的主題,以期去妄存真。所以我們下面的討論,也將先從這一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