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10:40:45WitchVera

狂賀《救贖還是浩劫?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

昨日午後來不及趕上的一場頒獎典禮

固然和版僕關聯度很低卻備受關注的是台達電+曾虛白獎

可喜可賀 好文連結推薦給您

Share: TEIA + 台達電 + 曾虛白新聞獎

17 小時
  · 

🎉狂賀《救贖還是浩劫?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

榮獲第46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2020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媒體類👏
聽到的當下,資訊中心全體都驚呆了😆
與許多優秀的媒體共同競逐這個獎項,
真的很感謝評審們的肯定!
也謝謝每位讀者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這個獎項也同樣屬於你們✨
我們是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會繼續為沈默的土地發聲,讓更多環境議題被看見!
👉 獲獎專題本人在這裡
👉 用行動支持環境資訊傳播

【 10/5-10/11 #一週環境時事回顧
大家晚安!上週環境時事來囉~
針對呈現方式做了一些調整,不曉得這樣的方式大家喜歡嗎?
歡迎留言給意見!
▋ 全台首份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出爐 ▋
環保署雖然有針對河川的水質進行「河川污染指數」調查,項目卻未包含河川廢棄物,因此對於國內河川垃圾的掌握,始終是個未知數。
荒野保護協會以淡水河流域為「川廢」(河川廢棄物)調查目標,10/5發布報告顯示,242公里的淡水河至少累積18萬公升的廢棄物,且90%的垃圾聚集在9%的河段上。
其中關渡、蘆洲、汐止的垃圾最多,主要是塑膠袋、塑膠瓶罐及免洗餐具等,與海洋廢棄物的組成相似,證實川廢是海廢的重要來源之一。
「有乾淨的河,才有湛藍的海。」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說,若河川廢棄物持續流往海洋,只靠末端淨灘,海廢永遠清不完。
▋ 防台灣黑熊誤中陷阱,各方尋解套 ▋
10/1在台中和平區東卯山附近果園,發現一隻台灣黑熊誤中農民套索,引發各界關注。黑熊救援後狀況穩定,正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試驗站照養,將視復原情況評估野放。
儘管救援順利,此事件也在網路上引發農民農損與黑熊保育不同立場的熱議。
農委會林務局於10/6召開座談會,邀了6縣市代表、專家及農民,座談會全程直播,說明 #精準獵具#電圍網 的推廣作為,也針對修法可能性蒐集民間意見。
保育團體則主張全面 #禁止獸鋏,因獸鋏多非原民傳統文化所使用的獵具,且會造成被捕獲動物不可逆的嚴重傷害,呼籲修法。
▋ 前瞻預算196億未支應氣候變遷挨批 ▋
八年8400億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即將邁入下個四年,行政院長蘇貞昌10/6到立法院進行第三期共2300億元的預算編列報告時說明,除了前四年所推動的計畫項目仍有延續推動必要外,「下一階段的經費將優先支應2025年可完成之重大建設。」其中又以「城鄉建設」編列740億元最高,包含全國中小學裝設冷氣的230億元。
對此,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前瞻建設的經費全數舉債支應,目的是因應未來30年面臨的氣候變遷等挑戰,但城鄉建設中卻有196億元用來設停車場、闢建道路,與綠色運輸背道而馳,「多數前瞻建設都淪為綁樁」,相較之下,綠能建設僅約78億元。
▋ 恢復自然環境,資金還缺7千億美元 ▋
根據聯合國機構9/28在籌資會議上向各國政府、企業和慈善組織表示,全世界需要再籌出7000億美元才能恢復被人類破壞的自然界。
2019年,各國政府、企業和慈善組織花了1240~1430億美元保護自然。但是研究估計,要阻止動植物受到破壞並復育自然環境,全世界每年需再動員6000~8240億美元。雖然敦促各國政府大幅加碼保育野生動植物的呼聲不斷,但只有少數歐洲國家承諾增加保護自然環境的資金。
主辦這次活動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長史坦納(Achim Steiner)表示:「目前,我們每年花在復育自然上的支出不到1000億美元,這大概是全球花在寵物食品上的支出。」每年7000億美元不到全球GDP的1%,僅占每年(包括今年)化石燃料補貼5.2兆美元的一小部分。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五大重點▋
聯合國在9/30召開了生物多樣性峰會,全球領導人宣示要採取更多措施來保護自然環境。
今年爆發武漢肺炎(COVID-19),再次說明人類若繼續破壞自然界,可能讓自身處於更大危險之中。會議中五大重點:
1.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古特雷斯:人類正在對自然發動戰爭
2. 習近平呼籲國際合作,但在氣候方面談話沒有亮點
3. 巴西總統稱亞馬遜問題是「國際貪婪」所致
4. 擴大保護區惹議,原民領袖:「史上最大規模土地掠奪」
5. 英國生物學家兼主持人大衛艾登堡發起每年5兆美元募資,保護自然資源
▼▼▼
☀ 撥點時間關注環境
▪ 追蹤
環境資訊中心
☀ 用你喜歡的方式,支持我們
🟩 捐款支持:http://bit.ly/2vOoK8x
🟪 公益合作:https://bit.ly/2PBIqTq
Z編
WitchVera 2020-10-14 15:08:02

中央社報導
曾虛白新聞獎揭曉 疫情下凸顯媒體公器價值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013025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