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3 18:23:44WitchVera

1013閱讀分享他山之石

閱讀分享他山之石: 

此區域內施工工程與工期內必然影響區內生物生長, 所以還是區域內施工才是良策!

氣候變遷海水溫升所以監測施工區域內生物變化, 我秒懂(收錢).

況且論文沒有somehow, therefore, in addition, based on.....難以認定因果關係或從屬關係. 顯然已經不能替桃園濱海的海生與藻礁再多做什麼, 小的見識淺口袋淺繼續看著研究再研究一切如舊!

Share: JauwenChan +環境培力+潘忠政

22 小時
  · 

彩蛋2-【中興大學林幸助老師發表學術論文支持完整的藻礁才會擁有相對高的底棲生物密度的論述】
再次詳細研讀林老師的學術論文,在第七頁討論倒數第二段,再次發現隱藏的彩蛋,我試著翻譯成華文如下:
林老師憂心的指出,「諸如濬深和填土之類的沿海工程可能會改變水文和沈積物沉降,並最終在很短時間內改變海岸線,而且 受影響的區域可能比預期的大。 例如,沿海岸垂直延伸的沿岸垂直結構的防波堤和碼頭構造可能會讓沿著長岸在北側增加不連續性的沉積物輸送,而在南側增加藻礁的侵蝕。微細沉積物的堆積可能會降低棲地複雜度,阻止殼狀珊瑚藻和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入添和發育。微細沉積物也可能被藻礁中的高擾動而重新懸浮,這可能會透過磨損直接傷害藻礁,或者透過降低光照,間接降低光合速率,並最終減緩殼狀珊瑚藻的生長, 這些都使藻礁生態系統更加脆弱。」
可見林老師對於施工的工程(不管是之前的電廠出入水口,或是目前的三接工程對於藻礁的破壞ㄧ定是非常的憂心,不然不會在論文的最後總結,提到包括水動力學上的改變、沉積物直接覆蓋、沉積物造成透光度降低、間接降低殼狀珊瑚藻礁的光合速率,最終減緩殼狀珊瑚藻的生長,而藻礁停止造礁呢?
至於林老師提出的解決方法我就看不太懂-監測氣候變遷下高風險的藻礁?(Chiu et al. 2017).

【感謝中興大學林幸助老師發表學術論文支持完整的藻礁才會擁有相對高的底棲生物密度的論述】
林老師的學術論文發表在海洋環境研究(Marine Environment Research),題目為Factors structuring macrobenthos community in intertidal algal reefs (形塑潮間帶藻礁大型底棲群聚的因子)。在摘要中,林老師特別強調“水動力”和“棲地複雜度”是造成藻礁生態系大型底棲多樣性較高的主因,也是這篇論文的主打。
但是,文章中其實還有彩蛋喔。林老師比較了許厝港濕地(SCG)和觀新保護區(KS)的不同底棲地形,包括礁(R)、礁和礫石(RG)、礫石和砂(SG)、砂(S)的大型底棲動物多樣性。從文章中的圖三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在SCG或是KS,只要是礁(R)的棲地,生物密度都相對的高於其他棲地,雖然組成上很不ㄧ樣。但這個結果直指當藻礁地形越是完整,生物多樣性就會越好,不是嗎?而2018年林務局支持計畫中,我們更發現大潭藻礁的棲地複雜度與完整性遠比觀新藻礁來得高,更能凸顯大潭藻礁必須要被保育的重要性,不是嗎?這也與我們今年六月在Scientific Reports發表有關於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的棲地描述相吻合呢!
心疼
假期人人盼望,但是我們律師團某位專職律師上週中秋假期每天都進辦公室;這次雙十假期雖然不必進辦公室,卻仍要帶著兩項重大事件的資料回家做研讀、整理、編寫出開會報告,其中一項就是近期要召開的【藻礁類聽證會】,資料無比繁雜。這個假期也鐵定泡湯了。
她是搶救藻礁的移動型智庫,腦袋裡有從2007年中油對觀音藻礁開膛剖肚以來的所有文的、武的資訊。對中油的顢頇、裹著糖衣卻邪惡無比的經濟開發有長期參與下的戰鬥意志。
我感受到她對環境、正義的使命感已滲透到身體的每個細胞,所有覺得該做的她都想投入,這也造成她現在身心俱疲的狀態;明明假日是充電休息的時刻,但累積的工作進度卻讓她無福消受。
想到周四晚間我還急著打電話盯她要給我資料,這根本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唉,我這一刻想怪罪青出於藍的政府似乎也只是要吐吐自己的怨氣,無助於她疲累的身心。
圖片來源: 律師團陳律師
補充今日(Oct 14 2020)討論如下並增添譯文以收奇文共賞!
Vera:

MarineEnvironmentResearch這個網站連結是公開的, 然而要考量登入是否必要與內容的重量等級, 以免我自己貿然闖入落個長串發言無效且無機! (ps. 那三位登載文可讀性很挑戰~)

 

博士:

其實從我的觀點看這篇文章,作者們所論述的水流流速、棲地複雜度、棲地表面與底棲群聚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是重點。尤其是水流流速與棲地之間的相關,以及底棲群聚與棲地之間的相關,都只是相關而已,何是因、何是果,根本無從得知。而且去比較沙地礁體之間的底棲群聚是不必要的比較,因為那已經是書本上的知識。這篇文章最重要的訊息就是當藻礁越是完整(R)比起破碎的藻礁(RG)和石頭沙混合(GS)的底棲群聚越是完整與豐富。也就是說當藻礁被破壞之後,底棲群聚的密度將會顯著的降低。

另外,這篇文章沒有去說明的是許厝港和觀新之間差異的主要原因:污染。許厝港雖為國家重要濕地,ˇ但是許厝港受到嚴重的污染,藻礁幾乎停止發育。這也是造成雖然在礁體上的底棲生物密度都是呈現高的趨勢,但是觀新藻礁上的無脊椎動物組成與許厝港的組成有著顯著的差異。雖然他們的無脊椎動物分類只做到的階層,從文章中無從得知組成,但是我的猜測是在這兩區的組成應該是會不同,許厝港應該有較多的污損生物。

-----update on Oct/15th/2020-----

The construction around alga reefs in Taoyuan, Taiwan shall change water dynamics, also it will be caused deposition of sediments and shape of coastline ultimately. Obviously, what marine creatures, coastline and ocean wave already present the way it should be all these years. On the other hand, birds, insects, plants, and people lives there could be experience in suffer during weather changed every seasons.

But, when w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KS and SCG, what we concerned is pollution. Trash from inlandhuman-made, river and channel, ocean, and from the air, such illegal immigrants. In addition, a complete alga reefs what used to be lives and be seen could also benefit and mean everything to marine creatures, birds, insects, plants and their next generations. That’s why R/RG/SG/S (*) be compared as well.

We’ve found the pollution on SCG and KS, and also found more creatures on SCG are dying. Fragmented and/or mud content on alga reefs in Taoyuan, Taiwan decreased the spices and livings. Seriously concerned, please, there’s no room to make it return.

By the way, I could not figure out 'cause and effect' 'belong' 'solid evidence' by the article three scholars uploaded on Marine Environment Research, which is a challenge.

Appreciated DR. Jauwen Chan gave me an opportunity to join, indeed.

台灣桃園藻類珊瑚礁周圍的建設將改變水力, 最終也會導致沈積物和海岸線形狀. 顯然, 海洋生物, 海岸線和海洋波浪已經呈現了這麼多年來應有的方式. 另一方面, 當每季天氣變化時, 鳥類, 昆蟲, 植物和人們可能會經歷痛苦.

但是, 當我們比較KSSCG之間的差異時, 我們關心的是污染. 來自內陸, 河流, 海洋和空中的垃圾, 這些非法移民. 此外, 完整的藻類珊瑚礁曾經是生命和被看到的, 也可能對海洋生物, 鳥類, 昆蟲, 植物及其下一代意味著一切. 這就是為甚麼R / RG / SG /S(*)也要比較.

我們在SCGKS上發現了污染, 並在SCG上發現了更多生物正在死亡. 台灣桃園藻類珊瑚礁上的碎片和/或泥土含量減少了香料和生活量. 嚴重關切, 沒有空間讓它回歸.

上面的中文譯文是系統翻譯我看不懂所以自己打一遍中文如下:

桃園濱海藻礁區的基礎建設會永久改變區域內水文、沉積物沉降、海岸型態,顯然,近年來也觀測到目前區域內海生、海岸與浪已經呈現一如預期;再者,水鳥、昆蟲、植物與在地鄉親在季節變化天候變遷時痛苦經歷。

但我們比較觀新藻礁和許厝港藻礁的差異,發現更該關注污染。 垃圾源自近地(人為)、河川渠道、海漂與空污--類非法移民;另外,完整的藻礁區曾經確實存在且嘉惠海生、水鳥、昆蟲、植物及其後代,意義深遠!且基於此進行礁(R)、礁和礫石(RG)、礫石和砂(SG)、砂(S)比較。

我們不但發現兩區域內的污染,也發現兩區域內生物瀕危。破碎、含泥的桃園濱海藻礁區足以降低物種與生命力,鄭重呼籲已無良策迴轉當地生態。

此外由於個人難理解三位知名學者上傳的圖文裡因果關係、從屬關係和具體證據,是項挑戰。

非常感謝陳昭倫博士提供奇文共賞與釋疑!

*礁(R)、礁和礫石(RG)、礫石和砂(SG)、砂(S:

中文全句: 「林老師比較了許厝港濕地(SCG)和觀新保護區(KS)的不同底棲地形,包括礁(R)、礁和礫石(RG)、礫石和砂(SG)、砂(S)的大型底棲動物多樣性。」

MarineEnvironmentResearch這個網站連結是公開的, 然而要考量登入是否必要與內容的重量等級, 以免我自己貿然闖入落個長串發言無效且無機! (ps. 那三位登載文可讀性很挑戰~)

WitchVera 2020-10-15 11:16:38

確實走訪桃園濱海藻礁區撿拾垃圾進行實地抽樣物種取樣感受東北季風強風低溫受益良多!

WitchVera 2020-10-15 09:49:52

The construction around alga reefs in Taoyuan, Taiwan shall change water dynamics, also it will be caused deposition of sediments and shape of coastline ultimately. Obviously, what marine creatures, coastline and ocean wave already present the way it should be all these years. On the other hand, birds, insects, plants, and people lives there could be experience in suffer when weather changed every seasons.

But, when we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KS and SCG, what we concerned is pollution. Trash from inland, river, ocean and from the air, such illegal immigrants. In addition, a complete alga reefs what used to be lives and be seen could also mean everything to marine creatures, birds, insects, plants and their next generations. That’s why R/RG/SG (*) be compare as well.

We’ve found the pollution on SCG and KS, and also found more creatures on SCG are dying. Fragmented and/or mud content on alga reefs in Taoyuan, Taiwan decreased the spices and livings. Seriously concerned, there’s no room to make it return.

*礁(R)、礁和礫石(RG)、礫石和砂(SG)、砂(S):
中文全句: 「林老師比較了許厝港濕地(SCG)和觀新保護區(KS)的不同底棲地形,包括礁(R)、礁和礫石(RG)、礫石和砂(SG)、砂(S)的大型底棲動物多樣性。」
MarineEnvironmentResearch這個網站連結是公開的, 然而要考量登入是否必要與內容的重量等級, 以免我自己貿然闖入落個長串發言無效且無機! (ps. 那三位登載文可讀性很挑戰~)

無楚 2020-10-13 22:50:05

這世界
一物剋一物
又相生相剋
人類剋萬物
萬物皆下肚
卻克制不了
人類的慾望
污染環境
和自相殘殺

晚安

版主回應
是阿~ 就是這樣攔不了~ 2020-10-14 11: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