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十善
梁皇寶懺釋義 卷三顯果報第七
「又見人道 以十善力 資得人身」
想要投生人道,得到這個人身做人,必須修五戒十善。所謂的十善力指不貪、瞋、痴,不惡口、綺語、妄語、兩舌,不殺生、偷盜、邪淫。以五戒十善力能夠使我們得到人身。
有一則故事。
忉利天王與大梵天王是非常好的朋友。
一日,大梵天王至忉利天宮拜訪好朋友,發現帝釋憂愁不樂,於是追究原因。帝釋說:「您想想看,天人若天福享盡,就必須降生人間,假使不懂得修善積福,不但無法升天,反而會墮入三途惡道受苦,我看到很多天人只有向下沉淪,愈來愈少人積善修福,怎不令我擔憂愁悶呢?」
大梵天王告訴帝釋說:「這樣吧,不如我們兩人至人間度化眾生,您變化成一頭兇猛的獅子,而我化身為婆羅門,共同宣揚佛法,教導人們存好心、做善事,修善積福死後升天的觀念。」
於是兩人化身至人間,來到一個小國家。化作獅子的帝釋在城門口大聲吶喊:「我要吃人。」人們看到這種景象,都感到害怕、恐怖,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化作婆羅門的大梵天王告訴大眾:「不如先將監獄中已判處死刑的三十位囚犯交給獅子,這樣一來獅子就會離開。」於是百姓接受了婆羅門的建議。
獅子得到這三十人後,驅趕這些囚犯到深山中。隨後,帝釋又化作一人,前來告訴這三十位囚犯:「如果你們能夠皈依三寶、修持五戒、廣修十善,獅子就不會吃掉你們。」
這些人聽了以後,即虔誠地跟隨他受五戒、修十善。因此,獅子不但不吃他們,而且還放他們回家,並且告訴他們:「如果你們不再持守五戒、修十善、積福德的話,我還會再去吃掉你們。」
這些囚犯死裡逃生回到祖國後,大眾看見他們平安歸來都感到十分驚訝,連忙詢問原因。這些人回答:「我們在深山中遇到一位善知識,教導大家要皈依佛法、受持五戒、廣修十善。因為這樣的因緣,獅子不但沒有吃了我們,還放我們平安回來。」
過沒多久,這頭獅子又再度來到城中,每個人都非常驚慌害怕,紛紛跟隨之前已受戒的人受持五戒、修十善法,才免除被獅子吃掉的危險。此後,大梵天王化身的婆羅門與帝釋所化身的獅子周遍八萬多個國家,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讓人民都因為生前能持守五戒、修善法的福德,死後得以生天、享大福報。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當時化身為獅子的忉利天帝釋,就是我的前身,而化作婆羅門的大梵天王,則是迦葉尊者的前身。因為當時他幫助我度化眾生的因緣,讓我能廣行菩薩道、利益有情直到成佛,所以現在我分席與迦葉尊者並坐,也是回報當時他幫忙我、成就我度化眾生的恩情。」
十善是五戒的開展,從身、口、意三方面分為十項。一切善惡,歸納起來,不外這十種業,犯了則造惡業,持守則是修善。
一、身三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不殺生
「生」指眾生,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論胎卵濕化,大小貴賤,無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佛法以慈悲為根本,視一切眾生如己子,故主張戒殺,不但不殺生,亦不教唆他人殺生,更不從事販賣獵具、魚網等間接助殺之行業,並且積極護生、救生,令一切眾生皆能遠離怖畏,獲得安樂。
不偷盜
不與而取,即為偷盜。凡不是我們所擁有的,一針一草都不能拿取;若不與而取,或以不正當手段獲得,即是偷盜。學佛之人應當布施,濟助一切眾生,豈能貪心不捨、損人財物?是故佛法戒偷盜。
不邪淫
男女交合,謂之淫欲。佛門四眾弟子中,出家眾冀求無上聖道,應斷欲絕求,故不淫欲。若在家眾,除了夫婦關係以外之性行為,即為邪淫。凡為邪淫因緣的聲色場所、娼寮妓院皆應避免涉足。男女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如談話共語時,要心住正念,方能免離邪淫的過失。
受持五戒得生人道。若受持下品五戒,雖得人身,但是衣食困難,相貌醜陋;受持中品五戒,即得五官端正,衣食不虞匱乏;受持上品五戒,即得六根殊勝,大富大貴。凡此皆因造作之善業、惡業深淺不同,故招感不同的果報。
二、口四過
口有四種過失:妄語、兩舌、綺語、惡口。修行學佛,應經常檢討反省是否有此四種口過。
不妄語:則言而有信,說真實語,不說虛誑語。
不兩舌:見到張三說李四不好,見到李四說張三不好,挑撥離間、說他人是非的行為,就是兩舌。不兩舌,即不說引起爭鬥、是非等離間之語。
不綺語:專講繪淫繪盜之語,使人心生淫念,如黃色書籍,或是戲論、取笑他人等散亂無益之語,皆是綺語。不綺語,即不說散亂、巧佞之辯。
不惡口:凡口出惡語穢言,或罵人,或罵風咒雨、怒罵畜牲等惡言,皆屬惡口。不惡口,即不出醜惡之語毀辱他人。
三、意三業
貪、瞋、癡在佛法上稱為三毒,是一切惡業的根本,若無貪、瞋、癡的意念,就不會有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的語言,也就不會有殺、盜、淫的惡行。 不貪:「貪」即貪著五欲,迷戀不捨。不貪,即心不生貪戀、執著。
不瞋:「瞋」是不順己意,便生怨恨。不瞋,即心無怨懟,平靜安詳。
不癡:「癡」是迷惑顛倒,不知道三世因果的道理、不知道人人都有佛性、不知道緣起性空,即是癡。不癡,即須了解佛法真理,破除癡迷。
持守十善,不僅現世光明吉祥,來世必生人、天,獲福無量。修行雖非求生天獲福,但仍是以十善為基礎,修善斷惡,才能得獲解脫。
說到修持五戒十善所得得果報,來說說難陀出家的因緣。
難陀尊者是佛的親兄弟(同父異母),生於四月九日,佛則是四月八日生的,他生於佛出世的次一年,比佛小一歲。佛有三十二相,難陀有三十相,他矮佛四個手指頭。難陀是梵語,翻譯為歡喜的‘喜’,故稱‘喜尊者’。這是他自己的名字。有的經典把他和妻子的名字連在一起,叫孫陀羅難陀,孫陀羅也是梵文,譯過來是‘艷’。孫陀羅難陀,翻成“艷喜”。這個難陀最愛他的妻子,兩人可說是如膠似漆,天天都在一起,行住坐臥時刻不相舍離。
有一天,孫陀羅難陀夫婦正在一起吃飯,忽然,叩門聲輕響起。難陀一見,竟是世尊親自來托缽,急忙喚童役準備上味珍饌,難陀恭敬地捧著,要來供養世尊,一踏出房門,
「咦!才一會兒功夫,世尊怎麼不見了?」
再仔細一瞧,可不是在街口嗎?難陀追隨在後,儘管腳程愈加愈快,卻始終趕不上世尊安詳和緩的步伐。這一追,竟追到了精舍。
難陀終於將缽飯送到世尊手中,出乎意料的,世尊一開口竟說:「理髮匠!替王子落髮!」難陀又驚又怒,向理髮匠揮拳咆哮。對方的剃刀停在半空,看看佛又看看難陀,左右為難,根本下不了手。接著更令難陀無法理解的事發生了,世尊出聲念了一句:「善來,比丘!」難陀一頭髮絲全部自動落地;阿難尊者遞上袈裟,就像早已預知一樣。
「我一定是在做夢!」難陀嚇呆了。
僧團中的生活和王族的排場大相逕庭,
難陀有心不甘情不願的委屈,有適應的辛苦,浮躁不安的心無法得到片刻的寧靜。
然而,最讓他牽掛的,是全不知情、不告而別的妻子。
「唉,孫陀羅不知道怎麼樣了?」
美麗的妻子令他朝思暮想,難陀無心修行,一心等待機會偷溜回家。
這一天,終於被他等到了。
盤算再幾個轉角就能看見城門,難陀的胸膛炸開無言的歡呼……且慢!
前方出現巍巍金光、慈和溫雅的身影……
「那──那──那不是佛陀嗎?」
自知策略失敗,難陀哭喪著臉走向佛陀。
佛陀笑了:「難陀,你思念妻子嗎?」
難陀猛點頭,臉上流露出壓抑不住的苦惱。
「難陀,你的妻子長得莊嚴美麗嗎?」
難陀再度拼命點頭,腦海中盡是妻子的倩影。
佛陀帶著難陀,轉身朝山坡的方向行去,路旁,蹲踞著一隻瞎了眼、毛爪稀落的老母猴。
「難陀,你的妻子比起這隻獼猴,如何?」
難陀皺著眉,內心十分不悅:
「怎麼能比呢?孫陀羅可是城中第一美女!」
才興起這個念頭,難陀發現自己已經被佛陀以神通力帶往忉利天宮。
這裏笙歌處處、仙樂飄飄,天子天女各自娛樂,奢華美好遠勝人間。
此時,難陀注意到有一群天女守著宮殿,殿中並沒有天子。
於是請教其中一名特別可愛靈巧的天女。
天女用銀鈴般的聲音回答:
「佛陀的弟子難陀,被佛逼著出家,由於出家的福報,命終升天,將來這裏當天子;我們都已經準備好要迎接他了。」
「孫陀羅比起天女的美妙莊嚴,就好像是老母猴一樣,根本不能相提並論啊!」
自此,難陀放下對妻子的眷戀,一心一意修行,巴望能早日升天。
過了一段時間,佛陀又來探視難陀。
這一次,佛陀要帶他到鑊湯地獄去。難陀死也不肯跟去,佛陀用神通力,硬是把難陀帶到地獄。
地獄中一鍋鍋的沸湯,烹煮一個又一個哀嚎哭吼的罪人。
難陀注意到,有一鍋沸湯滾滾卻空無一人;便順口問一旁的獄卒。
獄卒回答:
「這是準備留給佛陀的弟子難陀,他雖然出家修行得以升天,但因發心不正,天福享盡後,就會墮到這裡來受報。我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了。」
難陀一聽汗毛直豎、冷汗直流,決心再不貪戀天福而受輪迴三惡道苦。
短短七日內,難陀就證得了羅漢的果位。所以升天福報享盡了,仍是要墮落惡道受無量苦。
「就人身中 復有多苦 壽盡多墮諸惡趣中」更何況雖然得了人身,還是有很多不如意的苦楚,壽命盡了,大部分要墮落惡趣中。
上一篇:梁皇寶懺釋義 顯果報第七
下一篇:又見畜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