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7 21:16:40amita buda

六度與般若

文/慧深法師講解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又叫六波羅蜜,波羅蜜是印度話,中文意思是「到彼岸」。我們將眾生的種種煩惱看成苦海,我們是在生死的此岸,只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才能斷煩惱,了脫生死,到達彼岸。但是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乃至得到禪定,假如離開智慧,這五種都會發生問題,沒辦法真正讓我們到達不生不滅的彼岸,所以六度中以般若波羅蜜為首要,也就是要有智慧作為六度萬行的根本指標。

                 

  行布施如果沒有智慧,所行的布施不一定很正確。有人說行布施會得到福報,可是如果布施給人毒藥,會有福報嗎?有人向你訴苦,他的家人沒飯吃,生病了,你就把錢給他,可是他是個嗜賭如命的人,又將錢拿去豪賭一番,你的布施只是讓他又去長養壞習慣,這種布施的方法錯了,因為沒經智慧判斷。有人向你要求布施一把刀子,你沒用智慧判斷他拿刀子要做什麼,就布施刀子給他,他拿這把刀去殺人殺眾生,你的布施反而成就他的惡業,造成眾生更大的苦楚,這種布施沒有智慧領導,結果做錯了。所以要有智慧判斷,才能做好的布施。

  持戒也要有智慧才能判斷做的對或不對,也能判斷到底會不會犯戒。就以不妄語戒來說。一個脾氣很壞的丈夫向太太要錢賭博,要不到就打太太。假如太太躲到你家來,先生問你有沒有看到他的太太。你想:「我已經受五戒了,不能打妄語。」就老實的告訴他。結果這位太太被丈夫抓出來毒打一頓,甚至還得住院。你這樣的守戒就是守呆戒,因為這樣對眾生沒有好處只有壞處。這個情形下應該打個方便妄語,等那個丈夫氣消了,不會打人,甚至先告訴他一些道理,使他不再凶暴,然後請他太太出來團聚。這是需要有智慧的。

  守飲酒戒也要有智慧。佛經記載,波斯匿王因為御廚的廚師太晚煮飯,他就要殺死廚師。王后末利夫人就想了一個方法。她告訴國王,晚上想和國王好好喝酒。由於國王非常寵愛她,就和她渴酒。宴飲到一半時,她問國王這些菜好吃嗎?國王直誇好吃,她把握這個機會,說:「可惜我們快要吃不到這麼好吃的菜了!」國王問她為什麼?她說國王下令要殺掉廚師,這個廚師以後不能再作菜了,其實廚師作的菜最合她的胃口,其他人的菜餚她都不愛。國王說:「這只是一件小事,既然妳愛吃他作的菜,我就赦免他吧!」這位夫人為了救一個人的性命,破了飲酒戒,這是她經過智慧判斷當時的情勢作出來的決定,是有智慧的人才能開的方便法門。一般人飲酒破此戒,都是為了名為了利為了面子,這種交際應酬是不對的,實在是犯戒。

 

  受五戒的人本來不可以殺生,所以有客人來訪,他很喜歡吃魚,你知道這個人對你的事業有幫助,為了升官發財,你就破了殺生戒來討好他,這種作法也不對。你應該想個法子婉轉的告訴訪客不吃眾生肉的原因,不要給他吃這類東西。

 

  修忍辱行也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看出對方的愚癡,不和他計較,也知道想辦法解決事情。外道常說浸在水裡或站在烈日當中曝晒就是修安受苦忍,是修行,其實我們雖然也說安受苦忍,卻不是指這種苦的忍受。

  精進也要有智慧來判斷正精進或非正精進。有人一天到晚宣揚政府的壞話,破壞社會的祥和,這種人早出晚歸都在蠱惑煽動,使人心散亂,這不是正精進。又有些人一連幾天不眠不休,三餐不思飲食,只為了忙著打麻將,這也不是正精進。為了要了解義理而夜以繼日的用功,為了眾生的利益好好的做事情,這些都是正精進。所以正精進要先用智慧判斷是非,不好的,一分一秒也不浪費,對的,就要愛惜時間盡力去做。

  總之,六度是以般若波羅蜜為根本。大智度論中說:「般若是諸佛之母。」諸佛以法為師,法就是般若,所有的佛都是由般若波羅蜜產生的,他們依法而學,依法而行,這個法是智慧的法,也就是說有智慧才能成佛。大般若經中說:「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母,能生諸佛,攝持菩薩。」這個意思與前面所說的意思相同,所有菩薩都由智慧產生,因為智慧能使我們行菩薩道,能使我們成佛,還能攝持菩薩。也就是說有智慧,又能永遠依智慧而行,就是菩薩。可見金剛經中所說的大乘或最上乘的人,除卻般若之外,是無法成就的。也可以說除了般若之外,就沒有什麼佛法可言,因為佛法所說的完全是智慧。

  大乘或小乘的佛法教義都由般若產生,有些教義與儒家、道家的最高理論相類似,如五戒相當於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但這也只是相近而已,並不就等於它們。般若不是一般人所能證到。所以,在華嚴會上諸大菩薩讚歎佛說:「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意思是說,在天上天下沒有人能和佛一樣,十方世界無論什麼聖賢,也不能和佛相比,這些大菩薩說,世間所有的聖賢都見過了,就是沒有和佛一樣的眾生。由此可見佛的智慧非常超卓。

 

云飄與弦月 2012-04-27 22:09:34

學佛深奧、實在很不容易。

版主回應
晚安 云飄與弦月~
沒那麼容易
但也不是那麼難啦
感恩來訪
阿彌陀佛
2012-05-08 19: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