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1 21:14:53amita buda

我執與法執

金剛經講解/慧深法師講解

眾生的妄想由分別心起,眾生的執著也可從兩方面說,一方面從色受想行識等五蘊之身,認為是實實在在的「我」,佛法稱這為人我執,簡單的說是我執;另一方面從執著一切法,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美的?什麼是醜的?這些就是法我執,簡單的說是法執。我執不除就會生出煩惱障,法執不除就會生出所知障,這些都是惑障。由於對我和法有所迷惑,就會由惑而造業,由於造業就有業的障礙,因為造業受種種痛苦的報應,有了報障。由於妄想分別,惑、業、報三障全生出來了。

  我執和法執細分起來,又有分別和俱生的執著。起心分別的執著就是分別的法執。什麼是分別呢?如兩種不同型式的手錶,雖然一樣是要看時間而製造,但是樣式不一樣,我們會去分別方的難看,圓的好看,這就是分別的我執或法執。另一種分別不是有意分別,但是由凡情隨念而起,叫做俱生我執或法執,如我們身體需要蛋白質的營養素,有人認為蛋的蛋白質比較多,不知道豆類和一些蔬菜水果也有很豐富的蛋白質,像這種不是故意去分別的,自然而起的,就叫做俱生我執或法執,大部分是多生以來的習氣種子,在我們的八識田中,所以隨念就能生起,這是比較難除去的。妄想執著就是由無始無明而起的,現在我們所要了解的般若是理體正智,我們的智慧如果開了,無明自然就明了,去除了無明,比如一間房子幾十年都未點燈,我們把電線、電燈裝好,打開電燈,房子也立刻就光亮起來,黑暗消失了。無明要成為明,也就是沒有智慧的要成為有智慧的,那麼妄想執著一定要斷除。

  佛教我們從他開示的智慧,來悟到他的知見(般若正智)。任何法門都要讓我們了解佛的正智,因此可知一切法不離般若。佛教的法門無論深淺,無非要我們學智慧。淨土法門,念佛,也是一樣。經中說「心淨則國土淨」,我們的妄想執著不除,心如何清淨?古大德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因為我們的情愛很重,有執著,所以會在娑婆世界中受種種痛苦。愛從哪裡來?由對情的執著來,從我見來。人的情執活動很多,例如有人說:「今世不能作夫妻,要等來世。」也有好朋友說:「希望下輩子能作親兄弟姊妹。」這就是情執。

  人一旦有了我見,就有「我所有」的種種,這都是愛的根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就要斷這些情執、我見,只是這一點很難做到。有人念佛念了幾十年,臨命終時,自己最疼愛的兒子或孫子一叫,他的心亂了,這就是有情執存在。能夠一心不亂,一心一意求阿彌陀佛接引,一定就能夠往生淨土。有情執、我見,所以有罣礙,有罣礙,就有難割難捨的情,所以念佛應該將情執放下,老實念佛。

  老實二字不簡單,一切世間的染緣,常引起眼耳鼻舌身意去攀緣。舉個例子來說,我常陪老和尚(上煮下雲老和尚)打佛七,大眾身心不散亂,很認真的在念佛。如果有一個人從外頭走進來,大家感覺到動靜,就會紛紛轉過頭去看個究竟。有一次晚上大回向時,老和尚正在開示,見到外面有很多人參加念佛,老和尚就請他們進到裡面坐,結果裡面念佛的大眾就轉過頭去看他們。這就是攀緣,頭一轉,心就不在念佛上面,注意到外面的境界,眼睛去看看那些是什麼人,耳朵去聽聽他們在說些什麼,這都是妄想心,不能老實念佛。

  我們的妄想由貪嗔癡慢疑而生,嘴巴在念佛,心中都是這些五毒在翻滾著,不是老實念佛,也不能一心。由此可知,般若與淨土並不是兩回事,人能將妄想除去,心能清淨,就是極樂淨土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