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3 10:55:13惟願

大人的友情

河合隼雄著,賴明珠譯,《大人的友情》。臺北市:天下文化,2008年。

《大人的友情》是河合隼雄「友情」系列連作之二(第一本是《心的棲止木》,改天再來PO吧)。而所謂友情,尤其在成人之間,河合先生要強調的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礎中都含有友情」,包括朋友、親子、師生、戀人、夫婦……。

 

當然,就一般意義的朋友,本書也試圖「釐清」。認識的人、來往的人,和「朋友」,差別何在。他引了他老師阿道爾夫‧古根畢爾的祖父的話「半夜十二點開車來,後車廂裡裝著一個屍體,問你該怎麼辦時,都會二話不說的幫忙想辦法的人」。

 

他引的另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夏目漱石的《少爺》(或譯《哥兒》),山嵐曾請「我」(少爺)喝了一杯冰水,少爺認為山嵐是朋友就接受了,但後來因教務主任紅襯衫的誤導,少爺開始懷疑山嵐,覺得自己讓這種人請客,真是羞恥,雖只有一錢五釐,他還是堅持要還,山嵐不收,那一錢五釐在兩人桌子的交界,日復一日逐漸蒙上灰塵……。那一段寫得極為精彩,我記得小時在臺南開山書店買了《哥兒》,那是我初識夏目漱石,至今他仍是我極為喜愛的作家,而那一錢五釐的意義和演變,也是我對該書印象深刻的一個段落。

 

朋友之間必然彼此認同、有體貼心,但仍有其界線存在,同時也伴隨背叛和苦味,這是河合先生一向強調的。我之前提過的他另一本書《心的處方箋》,就說到太過「明理」的父母,沒讓小孩遇到挫折,也就不知份際所在,在此他再度強調朋友之間也是一樣,沒有磨合、沒有學習,也就不知份際,不知道哪條線是不能跨越的。再親密的關係,也有無論如何不能說的話和不能做的事,這時要注意的是禮儀和儀式。(細節不在此多說了,有興趣請看原書)

 

有關「背叛」,他花了許多篇幅,也講得最用心。暫且不提有關「信賴」一事,就舉他所有論述的一端為例,同體一心的兩個人,為什麼忽然就決裂了(作為榮格派心理學家,河合先生很自然就舉了佛洛依德和榮格的例子)?再怎麼一心同體,兩個個體畢竟是兩個個體,如果不能各自保有獨立的人格和發展,那麼另一個人很可能會被吃掉而犧牲了,所以無法保持距離的話,只有決裂或背叛一途,果然不愧是河合先生,這部份的分析極微深刻。

 

另外還有一點,是日常中常會碰到的。朋友是互相承認對方的存在,但每個人都有其陰暗面,要如何和這陰暗的影子繼續共處,願意接受(或容受)到甚麼程度,可能也是友情能否繼續持續的的原因之一吧,友情不免是要包容這淡淡的苦味的。而「我」接納某個人或拒斥某個人,當然和我們自己內心深沈的存在,也就是自己的「影子」有關,這部份,我想等談河合另一本書《影子現象學》時,再一併說吧。

 

河合先生是善於傾聽、善於閱讀的人,所以他舉例時,講解都很棒,像他談「喝茶的朋友」、談田邊元、野上彌生子,談《俘虜》,淡淡的文筆卻深深的打動人心。

想到他已穿越過像雪花般紛紛飄落的櫻花步道,去到他界,雖然河合先生提過,要想「他正在看著我們」,仍不免悵悵。

 

附贈《俘虜》最後的笑容(坂本龍一作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1iR965rexM&feature=related

 

F 2011-07-25 14:42:32

是啊
我也想重看

lotuslee 2011-07-24 23:34:03

聽完了附贈的音樂,覺得好像該把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拿出來復習ㄧ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