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5 05:08:44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轉貼﹞中國人應讀:環境污染嚴重,中國出現大批「環保難民」
來自北京的報導﹕污染成為社會不滿導火線
2006年2月25日0:17:51(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
德國之聲報道/中國政府雖然知道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和其在中國的嚴重性﹐但並不想對此大張旗鼓。德國外長此次訪問中國期間與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們見了面﹐但記者不得入內。德國之聲特約記者對中國環境問題現狀報導如下。
中國經濟在繁榮著﹐它的劇變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敬佩﹐但也引起了一些恐懼﹐因為高速發展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清晰。幾乎沒有一天是在沒有報紙報導新發生的礦難﹐煤氣爆炸﹐或者化學品事故的情況下空白著過去的。
中國多年來不顧一切地發展經濟﹐為了制服貧窮﹐保持國家的穩定。一個悲哀的小結﹕這個國家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空下著酸雨﹐50多個湖泊由于環境被破壞而干涸﹐煙塵讓城市的天空不再露出藍色﹐70%的中國河流受到了污染。
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社會不滿的導火線。綠色和平組織的尼娜.圖仁說﹕“甚至中國環保副部長(好象應該說是副總局長)也發出警告說﹐中國將因此而出現大遷徙﹐也就是說環境難民﹐他們離開他們所在的地區﹐因為他們在那裡已經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中國發生的示威抗議越來越多。農民覺得他們的土地受到了威脅﹐漁民擔心他們的收入來源被切斷﹐城市居民擔心他們的健康受到傷害。就象這位北京姓劉的29歲青年說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必須命令式地來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大多數情況是用錢來解決的。假如發生了災難﹐受害者家庭得到一筆補償金。接下來呢﹖接下來就什麼聲音也沒有了。”
環保規定和安全規定至今在日常事務單子上還排在很後面。與此同時﹐腐敗欣欣向榮。一旦現金流動﹐兩眼經常就閉了起來。在最近的一系列環境災難發生後﹐中國國務院推出了一個保護環境的計劃。根據這個計劃﹐到2010年﹐受污染的地區要恢復潔淨﹐進一步的污染要阻止住。
環境保護者李先生對此能否貫徹持懷疑態度。在騎著自行車穿越北京時﹐他總是戴著一個口罩。他罵道﹐由于空氣污染﹐他一直在不停地咳嗽﹕“北京西面有一個鋼鐵廠﹐東面有一個化工廠。大多數人在冬天還是靠燒煤來取暖。有那麼多汽車向空氣裡排放廢氣。當然還有更多導因。控制汽車尾氣可能還是最容易做到的。要投資很多錢﹐給工廠安上過濾系統。”
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這個國家打算加大力度﹐發展諸如太陽能﹑地熱﹑風力這樣的可再生能源。但中國能源今天的主要來源仍是化石類燃料﹐超過80%﹐比如石煤。
綠色和平組織的圖仁女士說﹕“煤的問題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整個的經濟發展在能源上可以說主要是站在煤的腳上的。雖然人們打算在今後2至3年裡每年都建設一些核電廠﹐但這絕不是好的解決方法。”
到2020年﹐中國將共新建30個新的核電廠。人們只能希望﹐到那時﹐環境保護獲得更大的重視﹐安全規定得到遵守。
《生態危機:國在山河破》
絕大多數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環境本身對於廢棄物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如果因為現在不合理的發展而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災難性掠奪和破壞,從而毀滅了未來的民族生存資源,那麼這樣的發展其實是對整個民族犯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江澤民時代以GDP為中心的片面「經濟增長」確實改變了中國——中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幾乎是不可逆轉的根本性破壞。
據2004年3月3日新華社消息,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說,中國的GDP數字裡有相當一部份是靠犧牲後代的機會獲得的。2003年中國貢獻了世界經濟總量的不到4%,對原煤、鋼材、水泥等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卻佔到全球總量的1/3左右。
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解振華指出,據世界銀行測算,1995年中國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占當年GDP的8%;據中國科學院測算,2003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占GDP的15%。
把以上數字與不計成本的GDP年增長率7%—8%相比較,所謂的「高速發展」其實是很大的負增長,從長遠來看不僅無功,反而有罪。但是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卻由於直接動搖了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在中國竟然沒有媒體敢於說出這個當代「皇帝新衣」的實質。 生態危機具體體現在:
1、國土接近承載極限 1.5億人將淪為生態難民
儘管中國人從小學就瞭解到中國地大物博,但就人均佔有量來說,中國並不是資源大國,人均自然資源是世界平均值的1/2。
中國雖然地大,但其中大片是永凍高寒地帶、戈壁、荒漠等不毛之地,可耕地面積在1980年僅相當於人均2畝。由於生態惡化造成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到江澤民退出政治舞台的2003年人均可耕地面積只剩下1.4畝。在進入新世紀的最初幾年裡,僅由於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全國就損失了耕地約1億畝。根據林業部的數據,1997年中國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總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7.6%,到2004年這一數據已增長到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8.1%。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目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的38%,實際上已經達到了超飽和。中國還有超過90%的天然草場退化,年增退化草地200萬公頃。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處於沙漠化威脅之中。
對於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生態環境窘境,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2005年《財富》論壇上曾指出:中國45種主要礦產15年後剩下6種,5年以後70%以上的石油依賴進口;主要水系的2/5已經成為劣五類水(註:劣五類已喪失水功能,甚至不適於灌溉和觀賞),3億多農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億多城市居民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1500萬人因此得上支氣管疾病和呼吸道癌症……
除此之外,2003年全國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總量超出大氣環境容量80%以上,酸雨區約占全國面積的30%;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不足20%,工業危險廢物處置率僅為21.5%,簡單存放的占全部危險廢物產生量的33.2%,歷年堆存的危險廢物成為空氣、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全球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中國占5個。
必須明確指出的是,在「GDP中心」的發展觀中,江澤民只管撈取GDP年增長率8%的「功績」,而絕不承擔酸雨對生態系統、人體健康、以及建築、文物造成的損失,江也更不會從「經濟成果」中扣除城鄉居民因為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疾病的醫療費用。
據統計,由於耕地被佔用,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總數在4000萬人左右,每年還要新增200多萬人。2005年2月潘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轉述專家估計,由於廣大西部和生態脆弱地區難於承載現有人口,全國22個省市需要遷出1.86億人,而能夠接納人口的廣東、北京、天津、上海、遼寧、浙江、福建、黑龍江、海南等省市最多只能接納3000萬人。屆時全國將有1.5億人口淪為生態難民。
瑞士達弗斯「世界經濟論壇」發佈,世界各國環境質量可持續指數顯示,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名列倒數14,居第123位。
有人說21世紀是「中國崛起的世紀」。可問題是經過瘋狂掠奪與破壞所留下的生態資源還能夠支撐起中華民族這條東方的巨龍嗎?
2、即將枯竭的水資源
之所以要單獨談談水資源,不僅僅是因為水資源本身和國民經濟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更因為水資源不像其它生存資源,如礦產乃至木材都可以進口,水資源基本上必須自給自足。在歷史上,水資源的耗盡就意味著文明的消失。
中國人均淡水資源排在世界第88位,僅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6-1/5。但1995年水利部的檢查表明,中國700餘條河流中水質良好的僅剩32.2%,到2000年受污河流比上世紀80年代增加了1倍以上;2003年,全國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超出水環境容量60%以上;90%流經城市的河段受到嚴重污染。
此外,中國的「母親河」黃河中下游早就開始出現斷流,2004年甚至出現黃河源頭的鄂陵湖出水口斷流!這條曾經讓中華民族引為自豪的巨龍,如今已快變成奄奄一息的季節性內陸河了。據考察,在黃河源頭,由於過度放牧破壞了植被,草場退化沙化、鼠害猖獗、濕地萎縮、湖泊乾涸……生態惡化觸目驚心。不僅如此,「母親河」還要負責接納污水排放總量44億立方米(2003年),河道1/3水生生物因污染絕跡。
黃河如此,那麼長江呢?專家考察後得出的結論是:長江生態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長江源頭正逐漸乾枯,近10年來,沱沱河每年流量下降約20%。沱沱河和通天河流域干化、沙化、荒漠化問題日益嚴重。近20年來,江源地區荒漠面積增加20%以上。長江的泥沙問題上正在向黃河看齊,同時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排污水道,每年承接全國污水排放量的40%,2003年達到164億噸左右。
由於生態惡化,在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地區的瑪多、治多和曲麻菜等縣,如今越來越多逐水草而居的高原牧民開始淪為「生態難民」。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個地區曾經是全國首富。至於生態惡化的原因,幾乎每個牧民都能隨口道出:草原過度超載,「吃了子孫的飯」。說到底禍根就是江澤民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長」。這一地區的生態持續惡化不僅遺禍當地,還直接對長江、黃河流域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江澤民任中共總書記的第5年,1994年7月中旬,淮河發生了一次特大污染事故。總量2億噸的污染團順流而下,摧毀了中下游全部淡水養殖業,安徽北部的工業停擺,近百萬人無水可喝……污染團所到之處,河面滿佈泡沫和死魚,水體呈黑褐色,奇腥惡臭,儼然一條臭河、死河。
從前民謠有云「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而如今,沿淮居民甚至不敢接觸被污染的河水。這裡由水污染引起的癌症發病率比全國平均發病率高出10倍以上。但就七大江河水污染排名而言,淮河僅僅是第三,前有更為嚴重的遼河與海河,後有與之不相上下的黃河。中國水污染的狀況,從淮河可以略見一斑。
2004年,江澤民全面退出中國政治舞台。此時的淮河經過十年治理污染,投資已達人民幣數百億元,污染治理得如何呢?
7月20日至27日,淮河突然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污染團,總量超過5億噸的黑色污染水團全長133公里,一時滿河黑暗,伏屍(魚蝦蟹)千里。10年治理不僅沒有改善,反而使污染愈演愈烈。
有記者前去考察發現,沿淮大量的工廠或明或暗的排污依舊。即使安裝了污水處理設備並通過檢驗合格的廠家,也僅僅是應付檢查時才不得不啟用污水處理設備——因為處理污水要增加成本。大小官員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政績」:產值和利稅。
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接受了一家媒體記者採訪時說出了心裡話:「很多事,就是不聽你招呼,你怎麼辦?『蓮花味精』是世界最大的味精廠,也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污染源,你能封了它嗎?你要它按照國家標準治污,它的利潤就跑了,就這麼回事。」
也就是說,工廠的生態環境成本,由沿淮居民、漁民買單了。
不但如此,2003年有75%湖泊的水環境退化,出現富營養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為重。水污染也不僅僅限於江河湖泊,2003年近岸海域超四類海水水質占21.5%。據《工人日報》2004年6月4日報導,由於渤海沿岸的化學工業及生活廢水嚴重污染,以及多條匯入渤海的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渤海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海洋檢測專家警告說,渤海的環境污染已到了臨界點。除非及時整治遏止污染,渤海將在10年後變成「死海」。那時,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恢復清潔至少也需要200年時間。至於積沉在海底的污染物,將存在更長時間。
經國家海洋局檢測,渤海水體中的無機鹽、活性磷酸鹽、銅、COD、石油、鋅等全部超標;海底泥中,重金屬竟超過國家標準的2000倍。素有「漁倉」美譽的渤海幾乎已經無可捕撈。另外,上世紀80年代美麗富饒的珠江口海域如今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因污染造成海水嚴重富營養化,致使赤潮現象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餘個城市缺水,50個城市已進入危機狀態。在32個百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受長期缺水的困擾,情況還在繼續惡化。甚至連上海都已被聯合國評為未來全球六大缺水城市之一。上海守著長江、黃浦江,卻沒有乾淨水可喝,屬於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黃浦江的水來自太湖,而太湖2004年檢測結果是「湖體各湖區水質均劣於五類標準」。
儘管如此,由於江澤民時代不計代價的「高速經濟增長」,中國的工業用水仍然大幅超出發達國家的10~20倍多,中國每萬元GDP用水量為103立方米,而美國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所謂的「先進生產力」,正是揮霍本已面臨枯竭的生態資源而拼出來的。
由於過度抽取地下水,使得土地表面嚴重下沉,許多城市的下面逐漸形成巨大的漏斗區。目前華北平原出現世界罕見的漏斗區,總面積至少在5萬平方公里以上,河北有的城市中心已下沉1.6米之多。簡單概括地講:以北京市為圓心,800公里半徑之內(200萬平方公里,超過1/5國土),已經沒有一條常流河,地表水基本枯竭,地下水全部嚴重超采,在北京等地甚至在已經使用千米以下不可動用的地下水。表面上看這裡都市繁華,高樓林立,殊不知這片城市群的淡水量已不足人均300立方米,在國際人均水資源警戒線(1000立方米)的1/3以下,為世界人均數的1/30。但是地方當局全然不顧迫在眉睫的危機,仍然追求所謂的經濟「高速增長」。
超量採取地下水的可怕後果卻是,首先,深層地下水被抽取後,地表的降雨要重新滲入,大約需要一百年或更長的時間;其次,地下水為各土壤層的張力填充,它被抽取後,地面下沉,而且必然有其它東西來填充真空,那就是海水或是污染水。即使將來環境改善,地表有了充足的、淨潔的水源,但也根本無法將已經鵲巢鳩佔的污水鹹水排擠出去。所以說,這將造成一個永遠的悲劇。事實上目前秦皇島等市已經面臨這一可怕境地了。
如果華北平原的地下不再有淡水,緊接著就是此處寸草不生,土地在極短的時間內沙漠化,幾億人口將面臨著無家可歸、無糧可吃的絕境。華東平原現在也正在步華北的後塵。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一個幾乎無法扭轉的殘酷現實。
水資源僅僅是中國環境災難的一個側面。實際上森林、草原、礦產等許多資源都在「GDP中心」的經濟發展政策下被盜被搶。同時由於社會道德淪喪,國有財產產權不明確,大家都抱著我不污染別人也會污染、我不拿別人也會拿、我不偷別人也會偷的態度對待自然資源,使中國這個人口壓力本來就已經萬分巨大的國家陷入生態資源的全面崩潰中。
自從1972年著名的「羅馬俱樂部」發表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以來,國際上1980年代就正式提出注重人與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然而採用可持續發展策略就意味著放棄「高增長」所帶來的光環,對中共而言就意味著「先進生產力」成為泡影。10年之後,在中國的生態已經面臨絕境的時候,官方才不得不採用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建言。2005年在《財富》論壇上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承認,中國的環境問題不是專業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源,是整個社會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扭曲發展觀。某些人的先富犧牲了多數人的環境,某些地區的先富犧牲了其他地區的環境。
晚了10年時間,意味著中國已錯過了調整發展結構改善環境的最好時期。如今,中國許多生態災難的後果已幾乎不可逆轉。
2/9/2006
2006年2月25日0:17:51(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
德國之聲報道/中國政府雖然知道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和其在中國的嚴重性﹐但並不想對此大張旗鼓。德國外長此次訪問中國期間與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們見了面﹐但記者不得入內。德國之聲特約記者對中國環境問題現狀報導如下。
中國經濟在繁榮著﹐它的劇變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敬佩﹐但也引起了一些恐懼﹐因為高速發展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清晰。幾乎沒有一天是在沒有報紙報導新發生的礦難﹐煤氣爆炸﹐或者化學品事故的情況下空白著過去的。
中國多年來不顧一切地發展經濟﹐為了制服貧窮﹐保持國家的穩定。一個悲哀的小結﹕這個國家三分之一以上的天空下著酸雨﹐50多個湖泊由于環境被破壞而干涸﹐煙塵讓城市的天空不再露出藍色﹐70%的中國河流受到了污染。
環境污染越來越成為社會不滿的導火線。綠色和平組織的尼娜.圖仁說﹕“甚至中國環保副部長(好象應該說是副總局長)也發出警告說﹐中國將因此而出現大遷徙﹐也就是說環境難民﹐他們離開他們所在的地區﹐因為他們在那裡已經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要。”
中國發生的示威抗議越來越多。農民覺得他們的土地受到了威脅﹐漁民擔心他們的收入來源被切斷﹐城市居民擔心他們的健康受到傷害。就象這位北京姓劉的29歲青年說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必須命令式地來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大多數情況是用錢來解決的。假如發生了災難﹐受害者家庭得到一筆補償金。接下來呢﹖接下來就什麼聲音也沒有了。”
環保規定和安全規定至今在日常事務單子上還排在很後面。與此同時﹐腐敗欣欣向榮。一旦現金流動﹐兩眼經常就閉了起來。在最近的一系列環境災難發生後﹐中國國務院推出了一個保護環境的計劃。根據這個計劃﹐到2010年﹐受污染的地區要恢復潔淨﹐進一步的污染要阻止住。
環境保護者李先生對此能否貫徹持懷疑態度。在騎著自行車穿越北京時﹐他總是戴著一個口罩。他罵道﹐由于空氣污染﹐他一直在不停地咳嗽﹕“北京西面有一個鋼鐵廠﹐東面有一個化工廠。大多數人在冬天還是靠燒煤來取暖。有那麼多汽車向空氣裡排放廢氣。當然還有更多導因。控制汽車尾氣可能還是最容易做到的。要投資很多錢﹐給工廠安上過濾系統。”
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這個國家打算加大力度﹐發展諸如太陽能﹑地熱﹑風力這樣的可再生能源。但中國能源今天的主要來源仍是化石類燃料﹐超過80%﹐比如石煤。
綠色和平組織的圖仁女士說﹕“煤的問題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整個的經濟發展在能源上可以說主要是站在煤的腳上的。雖然人們打算在今後2至3年裡每年都建設一些核電廠﹐但這絕不是好的解決方法。”
到2020年﹐中國將共新建30個新的核電廠。人們只能希望﹐到那時﹐環境保護獲得更大的重視﹐安全規定得到遵守。
《生態危機:國在山河破》
絕大多數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環境本身對於廢棄物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如果因為現在不合理的發展而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災難性掠奪和破壞,從而毀滅了未來的民族生存資源,那麼這樣的發展其實是對整個民族犯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江澤民時代以GDP為中心的片面「經濟增長」確實改變了中國——中國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幾乎是不可逆轉的根本性破壞。
據2004年3月3日新華社消息,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說,中國的GDP數字裡有相當一部份是靠犧牲後代的機會獲得的。2003年中國貢獻了世界經濟總量的不到4%,對原煤、鋼材、水泥等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卻佔到全球總量的1/3左右。
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長解振華指出,據世界銀行測算,1995年中國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的損失占當年GDP的8%;據中國科學院測算,2003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占GDP的15%。
把以上數字與不計成本的GDP年增長率7%—8%相比較,所謂的「高速發展」其實是很大的負增長,從長遠來看不僅無功,反而有罪。但是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卻由於直接動搖了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在中國竟然沒有媒體敢於說出這個當代「皇帝新衣」的實質。 生態危機具體體現在:
1、國土接近承載極限 1.5億人將淪為生態難民
儘管中國人從小學就瞭解到中國地大物博,但就人均佔有量來說,中國並不是資源大國,人均自然資源是世界平均值的1/2。
中國雖然地大,但其中大片是永凍高寒地帶、戈壁、荒漠等不毛之地,可耕地面積在1980年僅相當於人均2畝。由於生態惡化造成的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到江澤民退出政治舞台的2003年人均可耕地面積只剩下1.4畝。在進入新世紀的最初幾年裡,僅由於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全國就損失了耕地約1億畝。根據林業部的數據,1997年中國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總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7.6%,到2004年這一數據已增長到17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18.1%。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目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的38%,實際上已經達到了超飽和。中國還有超過90%的天然草場退化,年增退化草地200萬公頃。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處於沙漠化威脅之中。
對於中國目前所面臨的生態環境窘境,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在2005年《財富》論壇上曾指出:中國45種主要礦產15年後剩下6種,5年以後70%以上的石油依賴進口;主要水系的2/5已經成為劣五類水(註:劣五類已喪失水功能,甚至不適於灌溉和觀賞),3億多農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億多城市居民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1500萬人因此得上支氣管疾病和呼吸道癌症……
除此之外,2003年全國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總量超出大氣環境容量80%以上,酸雨區約占全國面積的30%;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不足20%,工業危險廢物處置率僅為21.5%,簡單存放的占全部危險廢物產生量的33.2%,歷年堆存的危險廢物成為空氣、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全球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中國占5個。
必須明確指出的是,在「GDP中心」的發展觀中,江澤民只管撈取GDP年增長率8%的「功績」,而絕不承擔酸雨對生態系統、人體健康、以及建築、文物造成的損失,江也更不會從「經濟成果」中扣除城鄉居民因為空氣和水污染造成疾病的醫療費用。
據統計,由於耕地被佔用,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總數在4000萬人左右,每年還要新增200多萬人。2005年2月潘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轉述專家估計,由於廣大西部和生態脆弱地區難於承載現有人口,全國22個省市需要遷出1.86億人,而能夠接納人口的廣東、北京、天津、上海、遼寧、浙江、福建、黑龍江、海南等省市最多只能接納3000萬人。屆時全國將有1.5億人口淪為生態難民。
瑞士達弗斯「世界經濟論壇」發佈,世界各國環境質量可持續指數顯示,全球144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名列倒數14,居第123位。
有人說21世紀是「中國崛起的世紀」。可問題是經過瘋狂掠奪與破壞所留下的生態資源還能夠支撐起中華民族這條東方的巨龍嗎?
2、即將枯竭的水資源
之所以要單獨談談水資源,不僅僅是因為水資源本身和國民經濟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更因為水資源不像其它生存資源,如礦產乃至木材都可以進口,水資源基本上必須自給自足。在歷史上,水資源的耗盡就意味著文明的消失。
中國人均淡水資源排在世界第88位,僅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6-1/5。但1995年水利部的檢查表明,中國700餘條河流中水質良好的僅剩32.2%,到2000年受污河流比上世紀80年代增加了1倍以上;2003年,全國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超出水環境容量60%以上;90%流經城市的河段受到嚴重污染。
此外,中國的「母親河」黃河中下游早就開始出現斷流,2004年甚至出現黃河源頭的鄂陵湖出水口斷流!這條曾經讓中華民族引為自豪的巨龍,如今已快變成奄奄一息的季節性內陸河了。據考察,在黃河源頭,由於過度放牧破壞了植被,草場退化沙化、鼠害猖獗、濕地萎縮、湖泊乾涸……生態惡化觸目驚心。不僅如此,「母親河」還要負責接納污水排放總量44億立方米(2003年),河道1/3水生生物因污染絕跡。
黃河如此,那麼長江呢?專家考察後得出的結論是:長江生態環境已遭到嚴重破壞。長江源頭正逐漸乾枯,近10年來,沱沱河每年流量下降約20%。沱沱河和通天河流域干化、沙化、荒漠化問題日益嚴重。近20年來,江源地區荒漠面積增加20%以上。長江的泥沙問題上正在向黃河看齊,同時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排污水道,每年承接全國污水排放量的40%,2003年達到164億噸左右。
由於生態惡化,在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地區的瑪多、治多和曲麻菜等縣,如今越來越多逐水草而居的高原牧民開始淪為「生態難民」。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這個地區曾經是全國首富。至於生態惡化的原因,幾乎每個牧民都能隨口道出:草原過度超載,「吃了子孫的飯」。說到底禍根就是江澤民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長」。這一地區的生態持續惡化不僅遺禍當地,還直接對長江、黃河流域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江澤民任中共總書記的第5年,1994年7月中旬,淮河發生了一次特大污染事故。總量2億噸的污染團順流而下,摧毀了中下游全部淡水養殖業,安徽北部的工業停擺,近百萬人無水可喝……污染團所到之處,河面滿佈泡沫和死魚,水體呈黑褐色,奇腥惡臭,儼然一條臭河、死河。
從前民謠有云「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而如今,沿淮居民甚至不敢接觸被污染的河水。這裡由水污染引起的癌症發病率比全國平均發病率高出10倍以上。但就七大江河水污染排名而言,淮河僅僅是第三,前有更為嚴重的遼河與海河,後有與之不相上下的黃河。中國水污染的狀況,從淮河可以略見一斑。
2004年,江澤民全面退出中國政治舞台。此時的淮河經過十年治理污染,投資已達人民幣數百億元,污染治理得如何呢?
7月20日至27日,淮河突然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污染團,總量超過5億噸的黑色污染水團全長133公里,一時滿河黑暗,伏屍(魚蝦蟹)千里。10年治理不僅沒有改善,反而使污染愈演愈烈。
有記者前去考察發現,沿淮大量的工廠或明或暗的排污依舊。即使安裝了污水處理設備並通過檢驗合格的廠家,也僅僅是應付檢查時才不得不啟用污水處理設備——因為處理污水要增加成本。大小官員關心的只是自己的「政績」:產值和利稅。
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局長接受了一家媒體記者採訪時說出了心裡話:「很多事,就是不聽你招呼,你怎麼辦?『蓮花味精』是世界最大的味精廠,也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污染源,你能封了它嗎?你要它按照國家標準治污,它的利潤就跑了,就這麼回事。」
也就是說,工廠的生態環境成本,由沿淮居民、漁民買單了。
不但如此,2003年有75%湖泊的水環境退化,出現富營養化,尤以巢湖、滇池、太湖為重。水污染也不僅僅限於江河湖泊,2003年近岸海域超四類海水水質占21.5%。據《工人日報》2004年6月4日報導,由於渤海沿岸的化學工業及生活廢水嚴重污染,以及多條匯入渤海的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渤海正面臨著嚴重的威脅。海洋檢測專家警告說,渤海的環境污染已到了臨界點。除非及時整治遏止污染,渤海將在10年後變成「死海」。那時,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恢復清潔至少也需要200年時間。至於積沉在海底的污染物,將存在更長時間。
經國家海洋局檢測,渤海水體中的無機鹽、活性磷酸鹽、銅、COD、石油、鋅等全部超標;海底泥中,重金屬竟超過國家標準的2000倍。素有「漁倉」美譽的渤海幾乎已經無可捕撈。另外,上世紀80年代美麗富饒的珠江口海域如今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因污染造成海水嚴重富營養化,致使赤潮現象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餘個城市缺水,50個城市已進入危機狀態。在32個百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個受長期缺水的困擾,情況還在繼續惡化。甚至連上海都已被聯合國評為未來全球六大缺水城市之一。上海守著長江、黃浦江,卻沒有乾淨水可喝,屬於典型的水質型缺水城市。黃浦江的水來自太湖,而太湖2004年檢測結果是「湖體各湖區水質均劣於五類標準」。
儘管如此,由於江澤民時代不計代價的「高速經濟增長」,中國的工業用水仍然大幅超出發達國家的10~20倍多,中國每萬元GDP用水量為103立方米,而美國是8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所謂的「先進生產力」,正是揮霍本已面臨枯竭的生態資源而拼出來的。
由於過度抽取地下水,使得土地表面嚴重下沉,許多城市的下面逐漸形成巨大的漏斗區。目前華北平原出現世界罕見的漏斗區,總面積至少在5萬平方公里以上,河北有的城市中心已下沉1.6米之多。簡單概括地講:以北京市為圓心,800公里半徑之內(200萬平方公里,超過1/5國土),已經沒有一條常流河,地表水基本枯竭,地下水全部嚴重超采,在北京等地甚至在已經使用千米以下不可動用的地下水。表面上看這裡都市繁華,高樓林立,殊不知這片城市群的淡水量已不足人均300立方米,在國際人均水資源警戒線(1000立方米)的1/3以下,為世界人均數的1/30。但是地方當局全然不顧迫在眉睫的危機,仍然追求所謂的經濟「高速增長」。
超量採取地下水的可怕後果卻是,首先,深層地下水被抽取後,地表的降雨要重新滲入,大約需要一百年或更長的時間;其次,地下水為各土壤層的張力填充,它被抽取後,地面下沉,而且必然有其它東西來填充真空,那就是海水或是污染水。即使將來環境改善,地表有了充足的、淨潔的水源,但也根本無法將已經鵲巢鳩佔的污水鹹水排擠出去。所以說,這將造成一個永遠的悲劇。事實上目前秦皇島等市已經面臨這一可怕境地了。
如果華北平原的地下不再有淡水,緊接著就是此處寸草不生,土地在極短的時間內沙漠化,幾億人口將面臨著無家可歸、無糧可吃的絕境。華東平原現在也正在步華北的後塵。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一個幾乎無法扭轉的殘酷現實。
水資源僅僅是中國環境災難的一個側面。實際上森林、草原、礦產等許多資源都在「GDP中心」的經濟發展政策下被盜被搶。同時由於社會道德淪喪,國有財產產權不明確,大家都抱著我不污染別人也會污染、我不拿別人也會拿、我不偷別人也會偷的態度對待自然資源,使中國這個人口壓力本來就已經萬分巨大的國家陷入生態資源的全面崩潰中。
自從1972年著名的「羅馬俱樂部」發表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以來,國際上1980年代就正式提出注重人與環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然而採用可持續發展策略就意味著放棄「高增長」所帶來的光環,對中共而言就意味著「先進生產力」成為泡影。10年之後,在中國的生態已經面臨絕境的時候,官方才不得不採用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建言。2005年在《財富》論壇上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承認,中國的環境問題不是專業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而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源,是整個社會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扭曲發展觀。某些人的先富犧牲了多數人的環境,某些地區的先富犧牲了其他地區的環境。
晚了10年時間,意味著中國已錯過了調整發展結構改善環境的最好時期。如今,中國許多生態災難的後果已幾乎不可逆轉。
2/9/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