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5 23:36:21littlewan

敘事1 與2

這兩天在敘事課堂上有很多發現,
原來主流文化無所不在,也就是常常會用自己會的、相信的去框別人,
當我聽懂敘事的語言,或是在用這樣的語言的時候,得留意還是有人聽不懂。
而熙琄老師說,個案不回答問題也很好,
因為他才知道他想說的是什麼,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是什麼,
也有可能對於我們的提問,從沒想過,所以沒能意會,需要時間思索、醞釀,
也有可能我們的提問會帶來他的聯想,開啟他說更多的自己,
反正怎樣都很好,我們就是負責去好奇,去看到寶貴之處。

在外化時,我也有許多發現…
我為自己的問題命名為「需求偵測機」。
發現在過去它花了許多心力往外偵測別人,但很少偵測自己。
而在現在,它偵測別人也偵測自己,
但有個聲音讓我害怕去相信它,
所以即使偵測到了自己的需求,還是會想先等一等、緩一緩。
未來我需要它更幫我的忙,持續偵測,也持續提醒,
我們需要一起去面對抵抗那個令我不敢輕易相信或提出需求的聲音,
就暫且外化命名它為「那個人」吧!!哈哈~~

外化讓我看到自己緩慢而寧靜的改變,
也看到我原來錯怪了需求偵測機,
也發現原來我已經走入下一步,
給自己多點空間時間去看自己的需要,真實恰如其份地表達自己。
試著做不同,溫柔地陪伴…

還有,我很感謝和我一起練習的伙伴,
從她的故事中我好被觸動,母親的愛、堅強與強韌性讓人深深感動。
在我的生命中,還沒有這樣為孩子的健康操心,被死亡或失去威脅的經驗,
也看到當在生死面前,價值觀的優先順序一覽無遺,
在生命的存在延續,或是身體健康面前,成績個性世俗成就又算什麼?

生命的豐富,在於我勇敢去接納變化與彈性面對各種角色,像齣劇全力去演。
而當我決定與人發展親密的關係,與某人有所連結,
就表示我也必然將面對關係失去、連結終止的可能,
但能因為不想失去所以就不親密嗎?
要因為連結可能會終止所以就不靠近嗎?
在「死」面前我謙卑,但也勇敢去「活」,這才是我最豐富的存在法。
珊珊來遲 2007-07-30 20:44:58

謝謝你寫的網誌和分享
也讓我一補沒有上敘事的遺憾

你真是個好細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