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遇見上師之後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50027
橡樹林出版的《遇見上師之後》簡介如上述之博客來說明
書中提及【事師五十頌】是格魯派的基本律儀。全文如下:
事師法五十頌(馬鳴菩薩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宣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日稱等奉詔譯
依諸經律祕密教 略出承事師儀軌
聞已愛樂發淨心 當獲如來金剛智
若於灌頂師 三時伸禮奉 則為已供養 十方諸如來
起最上恭敬 合掌以持花 散彼曼挐羅 頭面接足禮
彼師或在家 及新受具戒 置經像於前 則息諸疑謗
若出家弟子 常淨心承事 已坐當起迎 唯除於致禮
彼師及弟子 當互審其器 若不先觀察 同得越法罪
若忿恚無慈 貪愛多散亂 慠易恃種族 以惠當揀擇
具戒忍悲智 尊重無諂曲 了祕密儀範 博閑諸論議
善達真言相 曼挐羅事業 契證十真如 諸根悉清淨
若彼求法者 於師生輕毀 則謗諸如來 常得諸苦惱
由增上愚癡 而獲於現報 為惡曜執持 重病相纏縛
王法所逼切 及毒蛇傷螫 冤賊水火難 非人得其便
彼頻那夜迦 常作諸障礙 從此而命終 即墮於惡趣
勿令阿闍黎 少分生煩惱 無智相違背 定入阿鼻獄
受種種極苦 說之深可怖 由謗阿闍黎 於中常止住
彼阿闍黎者 弘持正法藏 是故當一心 輒莫生輕毀
常於阿闍黎 承事而供養 發生尊重心 則蠲除障惱
又復於師所 樂行於喜捨 不希於己身 何況於財物
於無量億劫 勇猛勤修習 今始證菩提 斯極為希有
善護其深誓 供養諸如來 恭敬阿闍黎 等同一切佛
若於己所有 最上諸珍玩 求無盡菩提 誠心而奉獻
施佛阿闍黎 念念常增長 是最勝福田 速得菩提果
如是求法者 具戒忍功德 不虛誑於師 當獲金剛智
若足踏師影 獲罪如破塔 於床坐資具 騎驀罪過足
若師所教誨 歡喜當聽受 自己或不能 則善言啟白
由依止師故 所作皆成就 現樂及生天 何敢違其命
守護師財物 猶若己身命 於彼執侍人 如親常敬奉
不應於師前 覆頂及乘御 翹足手扠腰 安然而坐臥
或事緣令坐 勿舒於雙足 常具諸威儀 師起速當起
若於經行處 不應隨舉步 端謹立於傍 無棄於涕涶
亦勿於師前 私竊而言說 及鄰近語笑 歌舞作唱等
或令坐或起 各安徐禮敬 若於險路中 白已作前導
又不應於前 身現疲勞相 屈指節作聲 倚柱及牆壁
或浣衣濯足 及澡浴等事 先白師令知 所作無令見
又復於師名 不應輒稱舉 設有固問者 當示之一字
師或令幹集 當伺其遣使 於彼所作事 憶持常不忘
或笑嗽伸呿 則以手遮口 若有事啟聞 當曲躬軟語
若在家女人 淨心來聽法 合掌具威儀 專視於師面
聞已當奉持 捨離於憍慢 常如初適嫁 低顏其慚赧
於彼嚴身具 無復生愛樂 與善非相應 皆思惟遠離
常慕於師德 不應窺小過 隨順獲成就 求過當自損
說法度弟子 曼拏羅護摩 城邑同師居 無旨不應作
或說法所得 淨施諸財物 悉以奉其師 隨得而可用
同學及法裔 不應為弟子 亦不於師前 受承事禮敬
若以物上師 二手持奉獻 師或有所施 常恭敬頂受
自專修正行 常憶持不忘 他或非律儀 愛語相教示
若師所教勅 或病緣不作 當作禮咨陳 斯則無其咎
常令師歡喜 離諸煩惱事 當勤而行之 恐繁故不述
彼金剛如來 親如是宣說 及餘教所明 依師獲成就
若弟子清淨 能歸依三寶 設使命將終 亦為宣法要
及授祕密教 令作正法器 若現相誦持 當獲根本罪
若能隨順師行學 則成一切諸功德
以我所集斯善因 願與眾生速成佛
取自: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能遇見上師,真是一件再美好不過的事情了。然而,前提是能遇見一個具德、具緣的上師。上師來來去去,我也走走停停。於是,這年頭,當上師難上青天,找個好上師也是同理。
能遇見一個好的上師,真是幸福。
祈願每個人都能遇見自己的上師,從而走向證悟。
讀後感:這本書告訴我們,為什麼需要尊敬上師,從大方向來告訴我們。再來,他告訴我們如何落實尊敬上師這件事情,提供一些實例給我們參考。最後,以佛學中心為實例,提醒我們,如何成為一個上師的護持者,而不是自己想法的護持者。相較於馬來西亞,現在台灣的道場可以說是密度極高,傳承豐富而完整。這是台灣人的福報,相對卻也讓台灣人有了更多更多的選擇。無奈的是,在這些選擇的背後,我們真能捨棄自我的執有,一心一意地跟隨上師嗎?還是隨著自己內心的渴望,隨著頭銜、法會到處飄搖呢?
有時候覺得,宗薩仁波切會希望我們這些弟子非常獨立,承接教法之後,學習自我修持。有什麼問題,學著自我解答,自我渡過。大寶法王噶瑪巴則是非常替我們著想,法本是中文的,教授的語言也是中文。什麼最有益於你,法王就給你甚麼。
獨立是我們需要的,獨立可以培養思辨與體悟的智慧,同時,避免在表象中忘了初衷。善巧方便也是我們需要的,讓我們更快速地累積功德,清除罪障。學佛的路上,智慧與善巧是我們必備的雙翅,讓我們能走得有信心,有踏實感,有累積感。
上師都替我們想到了,我們的需求該往哪走,我們的障礙如何去除。但我們呢?閉上眼睛想想,我為上師做了什麼事情?好像不多,連供養金都薄薄的。如果不能利益他人,不能斷除執有,我還能做什麼呢?
上一篇:醒與夢之辯論(轉載)
下一篇:緬懷第三世蔣貢仁波切
這本書似乎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性地看待宗教,對於上師的虔敬與尊重也不會因此螁色。閱讀之間,存在一點距離,好像比較不會被文字帶走,失去應有的理性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