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5 21:35:26秋拓

重讀〈上樞密韓太尉書〉

    老實說,我曾懷疑過:我是不是一個有才氣的人?

    這個問題的產生,來自於剛升高三的時候,第一次舉行的學力測驗模擬考。那是剛升高三的第一件大事,鄭重地宣告著高三生進入了戰備狀態,由此,一年內,考試不斷、復習不斷,以念書為其導向,因為大學指引著你未來的可能,是大事,成與敗,就在那用2B鉛筆塗寫的答案卡上。

    第一科,國文,拿手科目,然而就在那個限時作文,套用國中老師教會我的一句話就是「陰溝裡翻船」。(且註定了以後就在限時作文這關上,一直在翻船。)

    短暫時間要擠出一篇文字,且以拿高分為其目標,除卻那些套入公式寫法,對於寫作的高標準,想要由新意入手,必然花費大量時間思索,又加上,精練字句不是一時間的功夫,是故,往往一篇的限時作文,那時高中的我,僅僅三百多字就急忙交稿。想當然爾,成績不高,而且屢試不爽。

    那時,高中的國文老師曾把我找去約談這件事,詳細地指導寫作文的技巧,猶記得,她拿著另一篇別班同學的作文,告訴我:「你也許沒辦法像她有才氣,所以你只能努力!」

    執拗且有些自傲的我,開始想一個問題:我沒有才氣?



創作需要的是才氣?還是努力?.JPG

才氣的疑問之一

    相同的問題我也問過王大娘:「妳覺得妳在創作方面算是有才氣的嗎?」

    王大娘很斬釘截鐵地說:「我覺得我很笨。」(這倒讓我想起有人說過:「要承認自己笨,是需要智慧。」)



如果你說一個人有才氣,你是看到他的天生?還是看到他的努力?.JPG

才氣的疑問之二

    曹丕〈典論論文〉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這正說明著與生俱來的天賦,無法改變,也無法造就。而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則顛覆了這個說法,他說:「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明白揭示著關於「氣」,是可以後天培養,而反應在文章當中,並舉太史公(司馬遷)的例子加以論述:「太史公行天下, 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故其文疎蕩,頗有奇氣。」 那樣的「奇氣」揮發在創作裡,實為「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與燕、趙間豪俊交游」的展現。

    所以,氣,到底是「不可力強而致」?還是「可以養而致」?



有才氣是重要的嗎?.JPG

才氣的疑問之三

    某人跟我說過李白與杜甫是怎麼劃分成「詩仙」與「詩聖」的,他說,「仙」,天生如此,具有極高才氣;「聖」,後天努力,突破原有囿限。而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正是為這個想法下了一個註解。

    所以,這當中啟示的是:仙不可學,聖可學?



我們也許沒有才氣,但我們創作.JPG

    這幾年來,我與王大娘各自認識了幾位朋友,聽了幾個故事,出去旅行了幾次,創作了幾件作品,交代了幾份功課。如果你問:「那些疑惑才氣的問題有了答案了嗎?」

    我會說:「沒有答案,也不重要。因為,我讀、我寫、我看、我觀察、我旅行、我思索、我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