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1 12:57:29M-I

水滸完結 痛罵時事 下有文章預出版(處女座倒數計時)

  聽聞央行又急降匯率,用的理由當然是那套經濟成長的大謊言。
不肖報紙(中時、自由等)又用「跟韓元車拼」等字眼誤導民眾

好像這只是個簡單的遊戲誰貶值的快誰就贏了...
  韓圜真的瘋了嗎?我存疑。《民國一百年大泡沫》指出韓國這十年來都沒控制過匯率
到底是自己這樣搞,就已為全世界的人都在玩這套?還是真有其事?

我們不要以為媒體會替人民搞清楚再來報導
。 
你看,左一句「有利於國內廠商出口商競爭力」,右一句「跟南韓一較高下

  2008年到今天幾年了?還有人相信:不用把體質搞好,光靠貨幣政策就可以一手回天....
反自由時報更拿「如果不快貶,台灣很快就要放無薪假」....  要嚇誰啊?台灣不就早放無薪假了嗎?還需要拿這個來嚇唬老百姓!


曾幾何時,當志工只為了找工作寫履歷用

  群眾運動愈來愈強調、宣傳組織的重要;一群自以為是觀察家的人,動輒說沒有組織就不能怎樣怎樣。只要有不認命的聲音,被迫不及待的醜化成「情緒化」

  把不合作主義者都說成「骨頭賤」,所以印度國父 聖雄甘地變是世界第一大賤種了。
中國人一向讚譽做,自以為不賤,結果最賤。

  所以不要說從歷史,就是幾個月前的希臘暴動、這個月的倫敦暴動....以及法國的Tarnac 9

台灣一律都得不到教訓,因為教訓只會從長官們的口中說出。為了要堵起這群人(還可以當作是人嗎?)的嘴,必須要等到台灣人有足夠數量受苦受難

他們老是會講"那某某人不是還有工作?打從心裡就覺得沒有這種社會問題。

沒有觀點,只有盲動....這不是說倫敦的年輕人,而是身受所謂亞洲價值所支配的東亞人。

  弗雷勒雖然已經過世,但它說的新壓迫者卻源源不絕的產生。
台灣從沒有像巴黎、倫敦那樣的暴動。

  這顯示台灣的毛病不在於太基進;而正好相反:臺灣人太不夠基進----沒錯,Radical!!

 -  = _ =  - 。 -  = _ =  -

 又老是說臺灣人怕吃苦。媒體、奴化獸只會脊髓反射說這些,你若跟他講實話他們就要給你扣帽子。

先問問為什麼外勞要來台灣

  各位,難道外勞們的智慧真的比「中華民族」低?他們真的個個愛操勞、人人賤骨頭?  四海皆平等,他們絕不會比臺灣人笨。

如果有一個地方做勞工可以"一個月五、六萬新台幣",你會不會做?
當然做!    做工還比所謂工程師好,怎麼不做!!

  答案揭曉!答案還是---匯率!!  台灣人定存全被通膨給吃掉,就是長期將匯率貶低的惡花、惡果!!!

但即使如此外勞們將新台幣轉換給母國的錢幣,就瞬間變出數倍!這種數鈔票的快感,誰人不願、誰人不喜?

  就算只單純算匯率不準,那算大麥克指數吧,這就要看母國的物價到底怎樣了。
不但夠用,還有的存....臺灣人,賺新台幣,就是沒有這個福利。

外勞勤奮,台灣人懶?好棒的藉口,可以做不想變革的好理由。
  奴化獸又夸夸而談:「台灣生存不下去不會去當台勞喔」,一副無論怎樣都有生機的樣子。

那就要像外勞一樣,找個幣值遠大於台灣的國家。 英國嗎?歐元國家嗎?美國嗎?太遠了....相信對外勞而言,台灣還是比日本離家近。
所以他們的言下之意就是指中國了,所以這批人會罵國民黨但是不再喊「愛台灣」了。

  他們就是不要檢討台灣的體質,他們就是只會檢討老百姓。

可笑的是,明明台灣人已經沒有可去之處、只能留在台灣,
他們還是只會說「說日本(北歐、美國...)那麼好,你就不要當台灣人」、「台灣沒工作,不會去外國喔 」這類的渾話!

  為了維持這可惡社會的正常運作,台灣錢淹腳目後世代究竟犧牲了多少?
絲毫不檢討這種制度有什麼好讓人尊敬的,但憑身分就要人尊敬。


台語說「吃飽閒閒才在作亂 」。事實相反,是疲極、餓極、渴極才要作亂!
  有錢人自然是舉止優雅,不會大聲小聲;只有窮人才會大聲吼叫、聲嘶力竭。

在人們的宣傳之下,這一切都被化約了。

  惡性循環流轉如此迅速,年頭說景氣大好....年中就翻船。非要真的要嚴格到每個人都要丟工作才肯說台灣真的有問題?

  如同非要準備善後了,才要承認泡沫真的存在

  該說是特例的說是常態,不該說特例的拿出來大鳴大放。盡說些「態度」、「自我」、「爭取」,就如同紙會動貨幣政策一樣的無濟於事.....

 太會看場合,只是腐儒之流。老百姓該做的從來都不是收起不滿,搖尾逢迎。該連結起來,大聲發聲
  主流媒體受到太多潛規則支配,但現在我們有網際網路.....


如果有了網路卻沒人發言,或發了聲就被壓制下去,那有何意義?
這半年餘,我讀了許多好書

 從Yevgeny Zamyatin(從日文エヴゲーニイ・イワーノヴィチ・ザミャーチン,很明顯薩米亞欽才是對的念法)的《我們》

、Paulo Freire(パウロ・フレイレ)的《受壓迫者教育學》(日文稱之為"被抑圧者の教育学")

、黃武雄之《台灣教育的重建(增訂版)》

、隱形委員會(日本稱之為不可視委員會)的《革命將至......》(日文名稱前文已提不再贅述)

、濱野智史《架構的生態系》

  到這本Clay Shirky...並非什麼思想大將,而很多美國有的台灣都沒有條件
稍後在說明我的看法。
  書名有點欺騙,但至少在美國(而非在台灣)是正確的:

《下班時間扭轉未來 休閒時間X網路連結 改變時間的決勝點》





  結局是失望了,三大奸臣的結局一個也沒有。
宿太尉阿...高俅與蔡京上奏要陷害宋、盧二人的時候你是去那裡了....

 宋徽宗一句「誰說要次他毒酒了」,反到想到宿太尉為何知道那是毒酒....
大家都幾句帶過,關勝也是普通的落馬結局(喂!)

看到宋江像,怎麼沒有左右脅侍呢(左花榮 右吳用?鐵牛嘛....)
 這又是惡搞四格的好題材

落寞.......



上篇文章忘記了日文資料。
  CiNii這個資料庫,收集的都不是什麼很學術性的期刊......但有各大學的文獻。
依照〈日語研究資源指引〉這個小冊子,每星期一更新。

  隨手記下,然而未注意到文章的發布日期....而且、已經過本人之過濾選擇。
如想深入研讀者請自行去CiNii找吧(搜尋時間:9/21上午九時)

水滸伝の作者について

『水滸伝』に見える「義」の解釈(全文可下載)

日本における『水滸伝』語彙・語法研究文献目録 

鐘伯敬批評四知館刊本研究序説--水滸伝諸本の研究

巴黎本水滸全伝の研究(1)--水滸伝諸本の研究

陸謙の水滸伝図像をめぐって--馬琴・崋山・国芳 (特集 近世散文における引用と挿絵) 

京伝読本『忠臣水滸伝』、その『水滸伝』引用と翻訳ぶり (特集 近世散文における引用と挿絵)


覚書・『本朝水滸伝』出典拾遺  


影印插増乙本《水滸傳》缺葉補遺(
全文可下載)

『女水滸伝』論 : 「江戸の水滸伝」のうち(全文可下載)
魔星の行方 : 『忠臣水滸伝』の長編構想

(M某:不知所謂「北方水滸傳」、「忠臣水滸傳」、「天明水滸傳」、「拙点水滸傳」到底是中文的其他文本,還是流傳到日本人的再創作?)

馬琴書翰年次考 

水滸伝「扈三娘一丈青」命名考  

『金瓶梅』の構想--『水滸傳』からの誕生  

『水滸伝』閙江州・祝家荘物語における"把與"について(全文可下載)  

『四天王剿盗異録』に於ける『水滸伝』の影響 

「凶相」の「好漢」-《水滸伝》における人物の容貌描写について  

天書と泰山 : 『宣和遺事』よりみる『水滸伝』成立の謎  [全文可下載]

「金瓶梅」における山東方言の語彙の考証  (OPEN Access全文,然而是簡體字)

「金瓶梅」の発想(全文可下載)

『水滸伝』中の「梁山泊」の空間的考察 その1(2,3,4,5)(建築歴史・意匠)  [全文可下載]

水滸伝語彙・語法研究文献目録稿(中文1949-1990)  ("中国研究 創刊号", 然而是簡體字)

『水滸』における「対立」の構図  

『水滸伝』語彙計量分析試論 : 語彙・語法史研究におけるパソコン応用の試み
(覺得這個題目很有趣,可惜沒得下載)


芥川「戯作三昧」論--『水滸伝』のもたらした不安と茶の間の情景の解釈を中心に-1-  

『水滸傳』批判について (創立五十周年記念論集) (似乎批判了毛澤東、鄧小平、魯迅等人,全文可下載)

水滸伝批判と天安門事件--果てしなき路線闘争  

.....多半都沒有原文可下載(先不要考慮其實M某看不懂日文)

20頁搜尋終了。



  老實說現在我很能體會宋江的鬱悶了,不是說站在什麼立場,而是那種悶氣
明明知道世道無救,卻又把違反社會既有體制給放在心上。

然而,如果不把徹底顛覆給當作前提的話,討論就會走向岔路....如同弗雷勒先生指出新自由主義那樣。
 那是利用了後現代,事實上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實用主義的教育,就讓教育顯現她的本性即可。

不諱言,M某的確是個很悶的人。

  9月23日就要開獎了,雖然妄自菲薄不好然而這些年來已經習慣。
  實在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再報考地方特考嗎?找工作又沒有人要....沒錯,這就是現在的台灣

  每一個成功的網站服務都是個偶然,絕對沒有一個保證成功的經營法則
只要看了這本下班時間扭轉未來 休閒時間X網路連結 改變時間的決勝點就會很明白。



  被動適應只是死路,更慘的是聽不懂「死路」是什麼意思。
社會不是大自然,沒有所謂「天擇」只有「人擇」,以前M某也說了很多。

惟有更多人覺醒才是對大家都好

不知道22日還是23日,處女座也要過去了....

  原本打算在這時期寫些ACG的文章,這是其一....今天這篇完可能就趕不及在處女座之內寫完:
寫兩篇同好社團會感興趣的文章。

不過不會拖到十月的。

正逢水滸傳播出有感、以及顢頇鄉愿言論滿天飛。
網路上還很缺乏這些論辯的流通呢,這從台灣臉書只不過是現實人際關係的複製品可以看出。

這種問題絕對不只我有,這些言論也絕對不是我首創,只是將這些結論給統整起來而已。

 這些事情的本質,從Zygmunt Bauman以來,相信沒有改變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