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9 02:52:33黑與白

黑白集--欲界、色界(詳識)、無色界--概知一二



所謂三界,即天界之三個層次:欲界、色界、無色界。天界眾生以須彌山或其上而居,越往上壽命越長,例如忉利天人壽命為一千歲,其一日相當於人間一百年,因此其壽命相當於人間三千六百萬年,以此類推。

[欲界]再分三界(六道):1>天界:天道、阿修羅道(鬼神道)。2>人界:人道、畜生道。3>地界:餓鬼道、地獄道。

欲界天:所居越高慾望越淡,仍有男女情事,依居住的地方分為兩類:(1)地居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天主為帝釋天),分別居於須彌山的山腰和山頂。(2)空居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為質礙之義,有形之物質,就是禪定的深淺粗細分四種階級,稱四禪天。指的是仍有色身,但不再有男女的差別,色界位於欲界之上。相傳生於此界之諸天,遠離食、色之欲,但還未脫離質礙之身。所謂色即有質礙之意。由於此界眾生沒有食色之欲,所以也沒有男女之別,生於此界之眾生都由化生,依各自修習禪定之力而分為四層,分別是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

1>初禪天:不需分段食,故無鼻、舌兩識,唯有眼、耳、身、意四識,有喜愛而與「意識」相應,有樂受而與三識「眼、耳、鼻」相應。分三層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居於大梵天的梵王為初禪天之主)

梵眾天又稱梵身天,是色界初禪諸天中的第一層。居於此處諸天眾,相傳為大梵天所領,因此稱梵眾天。

梵輔天又稱富樓天,是色界初禪天中第二層。此天諸眾生均為大梵天王之輔佐,當大梵天王出行時,此諸天必侍衛左右。

大梵天又稱梵天、梵王等,是色界初禪天中的第三天。他是初禪三天之主,又是此娑婆世界之主。在佛教經典中,大梵天往往是佛法的護持者,經常為佛法而向佛陀請教。在古代印度,對於梵天的信仰很早就出現了在印度教中,梵天與濕婆、毗濕奴一起成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佛教吸收了古代印度信仰中的這一神祗,將梵天作為佛教的護法神之一,並列于色界初禪天之中,作為初禪諸天之首。

在初禪三天中,大梵天是主,梵輔天是大梵天的輔臣,而梵眾天就如同大梵天之臣民。另外,在佛教有些經典,如《長阿含經》等中,將色界初禪分為四天,即梵眾天、梵身天、梵輔天、大梵天。而佛教有些部派則僅分梵輔、梵眾二天,以大梵天歸於梵輔天中。

2>二禪天:只有第六識,但比較不穩定,會動念。分三層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光音天)

一少光天,指在二禪諸天之中,以此天光明最少,因此稱少光。

二無量光天,是說自少光而上,此天中諸眾生光明漸增,其量無限,難以測定,所以稱無量光。

第三是極光淨天,又作光音天。是說此天中諸眾生光明遍照,較之以前更盛,而且此天眾言語時,口出淨光,以光明為語。

二禪諸天,遠離初禪的尋、伺等心理活動,故內心明淨,具有淨、喜、樂、心一境性四特性,住于喜樂等情感之中,所以其境界稱為定生喜樂

3>三禪天:只有第六識,比較穩定,不會動念。分三層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第一少淨天,所謂淨是說此三禪天中諸天已離喜樂之情,唯受自地之妙樂,所以稱為。其中少淨天是三禪諸天中受自地之樂最少的,故稱為少淨

第二無量淨天,指此天眾所受之樂漸增,其淨難以衡量,故稱無量淨

第三遍淨天,是說此中諸天眾所受之樂遍滿,故稱遍淨

三禪諸天,已離二禪所有的喜樂等情感,唯具行舍、正念、正知、受樂和專心一境等五種特性,其所獲的境界稱為離喜妙樂,並以正念正知,精進修行,以求得更高的境界。

4>四禪天:只有第七識。分八層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一無雲天,這是相對于以前諸天所居之處而說的。按佛教所說,色界三禪之前諸天雖為空居天,但其所所居之處如雲層密合。自四禪以上諸天所居之處,則在此雲層密合處之上,其雲輕散如虛無,故將此四禪中第一層天稱為無雲天

二福生天,指生於此天之眾生福力最為殊勝,故稱。

三廣果天,指色界諸天中以生於此天之眾生果所最勝,所以稱廣果。

四無煩天,此天中諸眾生沒有紛亂繁雜的各種煩惱。

五無熱天,意思是說生於此天諸眾生已經完全降伏了諸煩惱熱障,故稱無熱。

六善現天,此天中諸眾生修行之果德已現,故名善現。

七善見天,此天中諸眾生修行已到極細微之境界,其所見均極清澈。

八色究竟天,已修行到達色界的最高境界,如超越此界,即到無色界。

四禪諸天,通過修行已經離開了三禪諸天還有的妙樂情感,一心憶念清淨之修養功德,具有舍清淨、念清淨、不苦不樂受和心注一境等特性。

四禪八天中,自第四無煩天起以上五天,已到達聖者的境地,為阿羅漢四果中的不還果(即不再進入輪回轉生),因此稱為五淨居天,或五不還天。

另有色界十八天的說法,分別是:梵輔天,大梵天,梵眾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光天,徧淨天,無量淨天,無想天,少淨天,廣果天,福生天,無雲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初禪到四禪是屬於色界,五定到八定是屬於無色界。要離開欲界才能進入色界,離開色界才能進入無色界。能離開三界,又能入三界,這是解脫者於三界出入自在。住居於禪定、而只存識心,謂之無色界。但即使四禪八定(世間定)具足者,其修禪仍依緣而有迎、拒之心,未能如修出世間定者一般涅槃從而解脫一切諸苦煩惱。

[無色界天]:以無色身的形式存在,分為四層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無色界又作無色天、無色行天,即指超越物質(色)之世界,厭離物質之色想而修四無色定者死後所生之天界。謂此界有情之生存,固無色法、場所,從而無空間高下之別,然由果報之勝劣差別,則分為四階級,即「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四空處,故又稱「四無色」、「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四空天」、「四空」、「無色界諸天」。若三界分為九地,則此四界相當於後半之四地,而一一附加『地』字稱呼,例如『空無邊處地』等。復以其屬於天界,故有時亦一一附加『天』字,稱為『空無邊處天』等。

                                                      --黑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