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8 18:15:05黑與白

108禪七--第33篇

  

 

                 如何是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

 

                       108禪七--第33篇

 

               修行之人不識真,只緣從來只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做本來人。

 

世間的聰明不能當智慧,真正的智慧是"空性慧"!參禪就是在往這條道上走的,智慧是跟情識相反,惑屬於情迷而醒悟屬於智慧,絕對不一樣的。有情就沒有智,有智則情淡薄!"三界一大情,三界似火宅。"各式各種的情,都會令心不得自由,那都是生死的源頭,情越厚生死越深哪!

 

若你已醒悟了,知道要用功參禪-如何是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去歸源見性,還是一樣要穿衣吃飯,日用之中要把身心放下,把妄想逐漸逐漸地放下-先是放下粗妄的,粗妄放下後還有細妄,細妄還要放下來。若這妄想放下來了,但還不能全去掉尚有殘執慣性,漸漸因參禪工夫深了,等到業風不刮了,長時間後就歇下來了。要知:心若不歇,永遠無法心淨,更別說開悟了!只要你把妄想歇下來,“歇即菩提”!下工夫是辛苦的,“吃不得苦,怎能做佛祖”呢?

 

用參禪起疑情的工夫,出苦海,了生死,哪能隨隨便便的呢!疑情不是一個六塵的塵境,那個"不明白處"是什麼地方呢?"如何是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呢?"如果你這個人善根深厚,對這一法,被人這麼一問,就像有個"棘栗蓬"卡在喉間一樣,吞也吞不下,吐也吐不出!要有這一種疑情,疑情才站得住,站得長!

 

這個不明白處是什麼地方?究竟在什麼地方?能不能回答?不能回答!這個地方有佛沒有佛?沒有!佛也無,眾生也無,那還有什麼?雖然沒有什麼,但有那麼個""!放也放不下,丟也丟不了,而且非要把它弄明白不可!這就重要了。疑情的所在處,是什麼風光呢?『圓滿菩提歸無所有』啊!

 

大家發起心來!提起正念來-如何是父母未生之前本來面目?參!參!參!

 

                                                       --黑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