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6-11 14:48:27傑夫叔叔

[工作]你幸福嗎? 

太多的產品、太多的規格、太多的連接方式、太多的產品組合,雖然這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消費者多方選擇,可以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但是選擇過多,反而造成使用者的負擔,讓人不知所措。


應該沒有人會說這不是一個資訊時代吧!

但是不知道你覺得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是一件幸福的事,還是一件痛苦的事。「資訊爆炸」當然可以說是訊息量的爆炸,每天的電視、報紙或是周刊、月刊,你會不會覺得光是消化,也先別說消化,光是把各式消息瀏覽一篇,都是件不簡單的事情。更別談要把有用的資訊,消化到腦袋裡轉化為有用的資訊。

另一方面,資訊爆炸可能也可以解釋為資訊產品數量、種類爆炸。我想這一點,各位應該可以從每個月《PC Shopper》的厚度看出端倪。不僅如此,在雜誌上報導的主要仍是以新產品為主,而不包括市場上還在銷售的產品,如果廣義一點來算,從通訊產品、電腦產品、甚至是家電產品,加起來的總數更是不知有多少。

在這眾多廣義的資訊產品中(包括各式軟、硬體),不知道你擁有或是想擁有的有多少?例如:數位相機、PDA、各式電腦配備,或是另一類炒得火熱的上網方案,包括了ADSL、纜線數據上網,而這其中又包括了固接式、計時制,又或是單向、雙向,不同速率、不同時數、月繳、季繳、年繳……。頭暈了沒?太多的產品、太多的規格、太多的連接方式、太多的產品組合,雖然這也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消費者多方選擇,可以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但是現在的情形,又好像選擇過多,反而造成使用者的負擔,讓人不知所措。

你可能還是得學會用這些東西

或許你又會說,那我乾脆不要用這些東西好了!生活簡單就是美!這也是可以,只是總有一天你可能非得用到這些資訊產品,或許是你自己覺得該用、可用,例如現在的數位相機,很多人便很有興趣考慮買一臺來用。又或許是不得不用的東西,例如電腦的操作Word、Excel、上網收發電子郵件,輕者只是朋友覺得你怪,什麼時代了你還沒有電子郵件帳號;重者,可能在職場上生存不易。所以,一部分是你自己會被這些好用的產品所吸引,自發性的使用,一部分是大環境迫使你用這些產品。

然而,這些產品基本上來說,從硬體設計到軟體操作,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都是不容易接受的。例如現在幾乎人手一支的行動電話來說好了,調個鈴聲大小、修改電話簿,可能就考倒不少人。更別談什麼更換鈴聲、待機畫面、上網。

又或是拿許多人想用的數位相機來說好了,拍照的時候可能是最簡單的,對準目標,快門一按就解決了。可是後續的讀入電腦、調整大小、保存或是你想把它寄給朋友,該寄多大的檔案好,太大收發信都慢,可是照片比較漂亮,太小,雖然寄得很快,但是照片壓縮得太厲害,看來相片畫面又很糟。

雖然有這些產品,就某方面來說是幸福的,以前用傳統相機,要拍得多出門得要帶一大堆底片。除此之外,底片有沒有裝好?沒裝好就白拍了。或是一不小心打開背蓋照片就曝光完蛋。另外,在拍完了以後送洗照片,不管你拍得如何,拿去沖洗照片一定是一整卷一起沖出,不論照得好與不好,都得沖出來再說,而且沖了照片你就得付費。用數位相機,就沒有這樣的問題,小小一張卡片,可以拍個百來張,甚至是數百張都不會有問題。拍照以後,你馬上可以從螢幕上看看,是不是要保留這張照片,還是拍得不滿意,要再重拍一張。

你家有沒有資訊管家?

如果我們再把一些廠商所發佈,或是一些大家從電影、電視上想像未來的生活情形來看。像是到家前,籍由手機的控制,已經把該開的燈或是空調打開,讓你一回家就有個舒適的環境。又或是有所謂的上網冰箱,把冰箱連上網際網路,沒菜了也不必上菜場,在冰箱上點一點、按一按,青菜水果就會自動會送到家。這樣講好像太遙遠了,這些都還困難重重,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真的實現。

先別談那麼遠,看看在許多人家裡就有的電視、錄放影機、VCD/DVD放影機,或是音響、卡拉OK。想想如果有一天你拿吸塵器,在那一堆亂成一團的線路裡吸一吸堆積已久的灰塵,一個不注意拉掉了一條線。或是你因為只了新家具、搬家,非得把全部的影音器材拆卸下來。你有沒有辦法把它再接回去,讓它能夠順利工作?當然你也可以請人來幫你做這些事情,只是有些不大不小的問題請人來看,好像又不太划算。
好像扯得太遠了?這種資訊產品好像沒什麼太大關係,充其量只能說它們都是用電的設備罷了。其實我只是要讓你看看身邊這些存在已久的設備,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發展,都還是如此的複雜。我對於資訊產品的簡單化,實在還不抱太大希望。如果你要用這些產品,我還是會建議你要花些時間多做些學習。而這些學習,其實多多少少在各種產品上都還有點共通性,勉強可以一招走江湖。

如何學會駕馭資訊產品?

當然最簡單的就是照說明書操作,但是實際上有耐心看完的人恐怕不多,多半可能會用「試誤法」學著操作。這也不盡然不好,但是這個「試」不是亂試,而是要「專心一點試」。為何強調要專心一點試呢?簡單講,就是不要莫名其妙隨便亂按亂點。按了什麼功能要記得,按了之後有什麼變化也要看仔細。要有看有到,千萬不要什麼都沒看就亂按,亂按之後如果是操作錯誤,一般來說都會有「反應」,可能是聲響,可能在螢幕上會出現個X再接著一些文字說明。這些都是訊息,千萬要記得,不要有看沒到就按「確定」、「取消」就跳過去,這樣你永遠不會知道到底是因為做了什麼動作,而造成什麼問題。說到這裡我還是忍不住要把我一位好朋友的案例,拿出來笑一笑。有次透過電話想辦法解決他PDA遇到的一個問題,我們的對話是這樣的。他說:我按了一個按鍵,出現一個錯誤訊息。我問:按什麼?答:不知道耶。那現在螢幕上面寫什麼?答:上面寫英文。我:……(無言以對)。

這道理大家應該都懂,只是許多人不會「擴大解釋」一下。像是你吃了不乾淨的食物結果拉肚子,你去看醫生的時候,應該都會回想,喔!我今天吃了XXX,可能是其中什麼東西有問題。下次你可能就不會再去同一家店吃東西。再對照前面說的,是不是了解我的意思了?

其實,只要你在遇到問題時多想一下,最好還能夠自己去找找資料。可能的話就買書來看,可以有比較系統化的了解,或是簡單一點的方法,可以到一些BBS或是討論區,上面通常會有所謂的「精華區」,你可能遇到的問題,其他使用者可能也都遇過,大概也都有機會找到解決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其實都有一定的邏輯可循,例如前面提到的錯誤訊息。當你做了一個什麼動作,而系統無法了解的時候,就利用一個聲響或是對話框告訴你,它無法了解你要做什麼,要你以正確的方法操作。

這樣的人和機器「對話」的情形(其實也不能說是機器,應該是透過機器和它的設計者對話),我想會愈來愈多,我也建議你應該要能夠了解這些人和機器之間的對話。你愈能夠適應這些狀況,你愈容易駕馭這些資訊產品,更能利用它來好好為你做些事情。才不會老是覺得花了錢買了這些東西,是給自己找麻煩。


(本文刊登於2001年1月號PC Shopper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