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7-30 23:27:28牛牛

最熟悉的陌生人2009/7/30

遊戲,出門玩,是兒童的驅力;

對有能力照顧自己釋出善意,滿足生存需求,也是孩子的本能。

媽媽餵奶帶大的孩子,跟母親間自始有著強烈依附關係,和銘印作用。

孩子黏媽媽很正常。

當然,孩子自己會去區辨每個照顧者的功能。

 

爸爸面對孩子剛出生,長得像自己的「最熟悉的陌生人」,認同感還有待建立。

而後,發現老婆的時間都被孩子霸佔了,

加上自己對照顧孩子能力的沒自信,擔心做不好,

反而有點小討厭、小排斥,而有疏離的舉動,這也是父親的防衛機轉。

 

但看著孩子漸漸成長的喜悅,日久累積的互動下,

自己對孩子照顧能力慢慢進步,

時而被需要的成就感,

親子間良性互動機會增加,

累積了互相需要的親子需求。

 

不一定非得有人專責扮黑臉2009/7/30

 

聽到,家中要有人扮黑臉,有人扮白臉這個概念,

記得多年前辦的強制性親職教育課程,也有家長提到這樣的概念,

而今,由於自己跟一些孩子互動的經驗,我有了不同的想法。

 

身為母親或主要照顧者,其實是可以同時扮演溫柔關愛與堅定規範的角色的,

當與孩子關係建立夠穩固時,事前與事後給予足夠愛的保證與關心,

當下給予常規要求與行為規範,是可行的。孩子還是會聽的。

 

當然會有一定時間的陣痛期,

孩子會測試一段時間用哭泣來換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判定是不合理要求時,讓他哭泣吧,一段時間後失效他會學乖,換其他方式。

養成一定習慣時,孩子會好教的多。

但同時有多位照顧者,是需要大家概念一致,

或至少其他人形成默契,不干涉、不拉鋸的方式才能有效。

 

否則,主要照顧者如此做,其他照顧者不認同,或換一套方式管教孩子,

孩子會察言觀色,學會見AA話,見BB話,孩子可是聰明的呢。

上一篇:靜心2009/4/14

下一篇:馴養200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