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4 01:33:10尚未設定

符號的完成

不知是我的哪一句話、哪一個動作,抑或是哪一個意識型態,
在拋擲出去的那一瞬間,即被你看成符號的完成。
於是,在無法重現的歷史中,
你解構、重建,再解構、重建,
如此綿密的儀式化行為中,
純然的歷史,已被你建構成別人無法剝解的、屬於你自己的認知主體。

而在這全然屬於你自己的歷史觀裡,
你自私地解讀我的言語、動作,甚至是意識型態,
之後,再斷然地將它劃下句點、終結符號。
我毫無解釋的機會,只有眼睜睜、看著符號的完成,卻束手無策。

羅蘭巴特認為:「作家已死。」有人解讀為,這是因為作家在創作的同時,他無法用言語確切表達想法,只有將意識型態不斷地扭曲、變異,使之適合語言之後,再挑選適當的言詞來加以描述。但我卻以為,作家在完成作品之際,他便脫離作品本身,亦即,作品有其自己的生命,任憑讀者用自己的認知主觀建構。於是,作家已死,作品即與讀者融為一體,與作者無涉。

如果,如果以這個觀點來看,
如果日常的生活言語、動作亦視為一種創作的話,
那麼,無論我的所作所為,我都無須同人交代緣由,
因為,在動作完成的當下,我與動作本身已脫離關係,
無論我做何解釋,接收者只以他自身的角度來看待。

終究,在你的認知裡的我,有百分之幾是全然相同的呢?



-------------------
【圖說】羅蘭巴特《明室‧攝影札記》原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