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12 12:24:11安永經營管理顧問

2010 左永安顧問 綠能產業 低碳生活 PAS 2050—日本2009年公告TS Q0010 ISO 14067

2010 左永安顧問 綠能產業 低碳生活 ttqs 共通核心職能「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PAS 2050—產品和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範日本亦於2009年公告其碳足跡標準TS Q0010碳足跡標準(ISO 14067)

我國溫室氣體減量法架構與規劃


[環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吳心萍 主任工程師 責任編輯]

聯合國總部於1992年5月9日在紐約通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其間並透過1998年制訂的京都機制(於2005年生效),

使抑制全球溫室氣體增量之目標得以具體化與落實,

也使得溫室氣體管制成為20世紀末以來全球最熱門之環境管理議題。

在此世紀洪流下,我國自2004年開始也積極進行溫室氣體管理機制之規劃

並積極推動我國溫室氣體管理之基本法源:「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以下簡稱溫減法(草案)」,溫減法(草案)之訂定乃遵循國際管理主流思潮,

除做為我國未來溫室氣體管理運作之基石,更可幫助我國和國際減量潮流接軌。

溫減法(草案)係參酌歐、美、英、紐等先進國家氣候變遷因應策略制訂,

非我國所獨創,規劃前期作業及三階段減量策略,三階段減量策略包括:

第一階段的強制盤查與登錄、

第二階段效能標準及排放交易及

第三階段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

逐步建構我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能力,並輔以經濟工具(如:排放交易等),

協助排放源達到實質減量之目的。


前期作業:溫減法實施前之先期管理

我國整體作業執行的邏輯規劃乃由自願走向強制,以總量管制與交易抵換等機制,

做為未來溫室氣體管理運作之基石。但由於這兩項管理作業之運作在我國環保管理

歷程上均為首次嘗試,因此我國現階段主管機關推動先期減量專案管理機制規劃之

基本目標,建立產業減量規劃與管理能力並奠定未來溫減法之執行基礎,降低產業

適應之衝擊。

參酌國際溫室氣體管理之相關經驗,先期專案與抵換專案適用對象將採分流處理,

分述如下:

一、先期專案之實施對象:針對高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之產業,將研擬

「公告排放強度」作為減量額度計算基準。其「公告排放強度」

“計算式”所涵蓋之“製程”或“設施”,將被歸類為「適用先期專案排放源」,

所執行之減量將以排放強度之形式計算,若排放強度低於「公告排放強度」,

則其差值經過第三者查證及政府審查通過後,即可獲得「減量額度」。...


國際碳足跡推動趨勢介紹

[環科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王珮蓉 程師 責任編輯]

前言
國際上溫室氣體管理的推動趨勢已從組織盤查逐步擴展至供應鏈的盤查,

此舉不但能夠整合溫室氣體資訊、加速供應鏈各環節進行溫室氣體的管理,

並且帶動產業計算產品或服務的碳足跡量。

根據定義,碳足跡( Carbon Footprint )

產品、服務或某事件在生命週期中,因人為活動而在全球所釋放或累積的

所有溫室氣體量 (Wiedmann and Minx, 2008),

可以利用生命週期評估的方法進行計算碳足跡。

而所謂的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LCA)

則是指評估一個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對環境造成何等影響的過程

包含

1.製程前端的抽取、

2.處理、

3.產品使用、

4.再生利用、

5.維護、

6.回收,以及

7.最終丟棄等過程 (UNEP)。

碳足跡的重要性於協助消費者與生產者藉量化數據瞭解溫室氣體在環境



經濟面的衝擊,使企業能鑑別優先處理具溫室氣體減量潛力的環節。


碳足跡量化標準

碳足跡標準制定之目的,在於使碳足跡所建立之排放資訊具有可比較性

然目前國際主要關注之碳足跡標準為碳信託(Carbon Trust)

英國環境食品農業部門(Department for Environment, Food and Rural Affairs, Defra)

委託英國標準協會(BSI)所制定的

PAS 2050—產品和服務生命週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範

(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

PAS 2050於2008年10月公告後即成為國際推動碳足跡計算之主要參考依據,

亦成為國際標準組織(ISO)制定產品碳足跡標準(ISO 14067)之重要參考文件。

然而除了PAS 2050,日本亦於2009年公告其碳足跡標準TS Q0010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世界資源研究院(WRI)自2008年底即著手規劃

Product and Supply Chain Standards」,該標準預計2009年於產業界試行,

2010年底正式推出;該標準將包含兩項指引:

產品生命週期計算與報告(Product life cycl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以及

企業價值鏈(範疇三)計算與報告(Corporate-level value chain (scope 3)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另一方面,國際標準組織也正積極訂定產品碳足跡標準 ISO 14067

預計2011年正式公告,其內容架構則以PAS 2050為主要參考依據。

前國際上碳足跡準則之發展均奠基於生命週期(LCA)之精神與方法

然而當ISO 14067於2011年公告時,其他計算準則將有終止或依據ISO標準修正之可能。

國際碳足跡標章介紹

目前國際主要之碳足跡方案係以自願性參與為主,涵蓋的產品主要為食品或民生用品

隨著全球減量意識的形成,來自於消費者或投資者對於企業溫室氣體減量的

要求日益增強,在碳中和(carbon neutral)逐漸成為主要潮流的情況下,

碳標章觀念已在先進國家持續發燒,預估未來將成為產品標章主流之一

碳標章係註明產品或服務的碳足跡以供消費者參考,提供產品生命週期碳排放資訊,

讓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可以自行選擇對環境負擔較小之商品。

這項議題初期是在英國與澳洲發展 ,歐盟、日本、韓國、泰國、加州等

也陸續擬定適合該地區產業的碳標章制度,以食品與日常生活用品為主

邀請產業自願參與碳標章方案。

其中,

英國與澳洲的碳標章是屬於碳中和標章

獲得標章的產品或公司須承擔減量責任;

歐盟則持續研究計算工具以及碳標示的方法,

包括法國與德國等歐盟國家亦預定推出碳標章方案的指導準則,

相關方案推動現況如表1所示。

在碳足跡管理方案與碳足跡標章中,

英國碳足跡方案與澳洲的溫室氣體友善標章方案為最早推動的方案,

分別在2007年與2001年開始推動。兩方案皆希望藉由標示產品碳足跡,

提升溫室氣體管理的完整性 ,並將產品的溫室氣體資訊直接揭露在消費者面前,

以促進消費者對於全球暖化議題的重視,期能透過消費者的力量敦促產業

進行溫室氣體減量,最後達到碳中和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