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3 13:08:04寒枝

【之五】飲酒清茶街區--茶香酒味的生命舒放



※飲酒店老街

日治時代的藝妓酒樓,轉型為飲酒餐廳、清茶館,是萬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包括街區中的多棟二層樓房,建築歷史至少有三、四十年,室內小小的隔間,透顯出五、六零年代酒店的特色,也是萬華區的活歷史。

※小人物謀生、飲食娛樂街區

四通八達的巷道,曲折蜿蜒,座落著各種風情裝潢風格的店家,不管是提供飲酒划拳的休閒空間,還是讓碌碌營生的勞動人群有個談笑狂放、高歌歡唱、或是品茶笑話當年勇的一個抒緩壓力的好所在。緊密的生計網絡,促使周邊產業聚合,理髮廳、菸酒商、藥房、雜貨舖點綴其中;流動小販烤香腸裊裊炊煙傳送誘人氣味、涮嘴小吃切仔麵豬頭皮、油蔥粿碗粿與涼水攤競相提供餐後小點心,散在巷弄中的攤位或餐車,填補往來人客的口腹之欲;飲酒清茶街區,自成一格,承載勞動平民的生活機能與身心平衡的舒壓出口,也支撐賴此維生的商家生計負擔和生存迴圈。

本地餐廳及清茶館規模不一,從十幾坪到七八十坪、百多坪都有,提供泡茶、飲酒的服務,只要花二、三百元,就可以在店裡待上二至三小時,實屬平民消費。不僅是在地居民,許多小市民尤其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家,因為這裡輕鬆而愉快的氣氛,只要搭乘便捷的公車或捷運,就可以來到這裡消磨一整天的時光。另外,也有許多人遠從台北縣前來消費,不管是鄰近的三重、蘆洲、板橋,或遠從土城、平溪的都有。

而有些店家老闆娘熱情又好客,擅於與客人閒話家常、活絡氣氛,許多常客也因此跟老闆娘成為好朋友,來此地消費,就像是找老朋友喝茶聊天。在艋舺公園下棋的老人,偶爾也會來走走。許多基層的勞動者,比如奔波鎮日的郵差、在工地揮汗忙累一天的板模師傅、在印刷工廠聽著隆隆作響器械聲的作業員、聞膩了刺鼻溶劑氣味的油漆工…帶著疲憊的身軀,從緊臨的店家「歡喜來」「心如意」「快樂亭」…之中(連店名都取得讓人心曠神怡),找一間喜歡的店門走進小酌,透涼的津液洗去一身繁忙,沒有利害關係的人際互動,調適了都市化冷漠疏離的人心。

飲酒清茶街區替現了「健康」的定義,健康的基礎應該是建立在市井小民們得以滿足衣食生活所需、生計得以維繫、情感或情欲可以獲得紓解、人際脈絡可以尋求互動、對生活的情緒可以得到合理的展現、生活與社區型態可以獲得尊重。

※自治組織.生機再造

盛極一時的飲酒清茶文化遍佈此街區,有三、四百家之多,當時(約西元1993年)業者曾自主組織一個調協功能的非正式自治會,直至近幾年經濟不景氣,許多店家倒閉或易手,為了振興及處理營業上會踫到的問題,在西元2006年自治會正式向社會局核備,成立「台北市萬華飲酒店業協會」;當時此街區的業者約有二百多家,至今有七至八成業者加入協會。

在此街區,飲酒店業協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是業者、居民、政府三方之間的平衡要角。有時客人喝酒,酒酣耳熱之際,言談音量不知不覺提高,或是唱歌興致一來,颷歌助興,店家又沒有留意隔音狀況,此時飲酒店業協會成為居民與業者的橋樑,要是聲響太大有噪音,居民不見得找業者,而來找協會,協會則居中協調,或在定期會議中請店家自律、多加留意。而在社區安全的部分,在各條巷道加裝監視器,畫面回傳至協會辦公室,一有異狀或偶爾熱情的酒客起爭執,可以即時報警處理。

此外,協會也是業者與政府之間的橋樑,每年召開會員大會,理監事也會定期開會,蒐集會員近期反映的問題,跟里長、管區、社會局進行相關協調與支援。比如公共衛生和環境清潔部分,店家營業時間各異,往往打烊已經半夜,與傳統垃圾車清運的時間不符,於是協會與環保局開協調會,希望能集中垃圾,請環保局加派專車清運。又如,免費統一招牌及牌面重整,不僅讓里長達到街區美化的目的,經協會遊說店家也都欣然贊成,民眾對飲酒店老街的觀感也大幅提升。

政府和民間單位共同參與街區生機再造的工程,協會及青山里里長很期待,為飲酒店清茶館街區注入新的活力後,能吸引更多來萬華龍山寺觀光的遊客停留、消費,重塑歷史的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