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2 20:06:59小金老師

小金老師雜記-且共雲泉結緣境


當年在北投復興崗政戰學校受政戰訓役期之時,每逢放假,原則上都要往佛光山台北道場跑,一來能親身去感受一點佛牙的聖靈之氣,一來孤身在台北,人生地不熟,到松山火車站是最不怕迷路的地方.每每在大殿打坐之時,往往會想到當初要迎佛牙來台之時,社會輿論也是不乏議論與反對的聲浪.這讓我不禁想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名士歐陽修由排佛到信佛的過程,在此與大家分享之:

宋朝杭州佛日契嵩禪師,七歲出家,十九歲遍參善知識,得法於洞山禪師,為青原禪師門下第十世弟子.禪師道心堅定,精進修行,每天夜晚,頭上必頂戴著觀音聖像,口中誦念觀音聖號滿十萬聲,才肯入室就寢,多年以來,從無間斷,因此宿慧大開,經書章句無不通解.曾著《原教論》十萬餘言,反駁崇拜韓愈,主張廢佛的文士之流,又撰寫《輔教編》,深得宋仁宗讚歎,寵賜封號為「明教大師」.

當時理學興盛, 一代碩儒歐陽修以儒家的立場,著《本論》毀謗佛法,並且蔚為風氣,獲得多人響應,明教禪師於是針對時弊,倡導儒、道、釋三教思想一貫,著《輔教編》加以辯正。歐陽修看到此書後,遂完全改變以往錯誤的觀念,說:「我連佛教經典中只有二百六十字的《心經》都未明其義理,還談什麼佛法?」並且讚歎大師道:「不意僧中竟有此龍象。」天微明,就整裝肅衣去拜見明教禪師,請求禪師開示,並語終日.

歐陽修在明教禪師處得到開示之後,從此對佛教有截然不同的體認,經常到名山寶剎去參訪。有一次遊廬山,禮拜祖印禪師,祖印禪師引用百家之說來啟迪他對佛法的認識,使歐陽修肅然起敬,大有省悟,對過去自己的狂妄謝罪道:「余舊著《本論》,孜孜以毀佛法為務,誠不知天地之廣大,不知佛法之奧妙,更不知佛之為聖者,今修胸中已釋然矣!」於是他改為信仰佛教,自稱為六一居士,時常行文勸善,與佛門高僧來往甚歡,成為當時文壇的佳話.

又有一次,歐陽修到嵩山去遊玩,看到一位老和尚獨自在閱讀經典,不喜歡與人交談,心中很好奇,於是上前請教說:

  「禪師住在此山多久了?」

  老僧回答說:「非常久了。」

  「平時都誦讀什麼經典?」

  「法華經.」

  「古代高僧,臨命終時,能夠預知時至,談笑自若,生死自如,這

  「什麼原因呢?」歐陽修緊握良機問道。

  「這是定慧的力量.」

  「現在的人有這種境界的寥寥無幾,又是什麼原因呢?」

「古德念念皆在定慧,臨終哪會散亂?今人念念皆在散亂,臨終哪會有定慧?」

歐陽修聽了這話以後,恍然有悟,於是走近禪師座前,再三頂禮,感謝他的開示,解去他胸中的疑團。歐陽修以當朝宰相之尊,以學貫翰林之譽,篤信佛教,那是因為佛教使他了解到生命的涵意,解除他對人生的迷惑,所以古文八大家之一的宿儒歐陽修,卻在佛法之中找到他的安止處。

事實上,在八大家之中,排佛最力的是向來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一般人對他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因拒迎佛骨入宮而被貶官,但是卻很少人知道韓愈晚年也一改對佛教過去的態度,甚至和大顛禪師相交甚好.是以,很多事情往往要看全局,而非單一定點,在對事情尚未了解之前,切勿輕易下斷言;對於一個人的評價,我們也不應用他曾經做過的某件事情去斷定這個人的人格,否則極易失之偏頗矣!關於韓愈對佛教觀點的轉變,又是另一個公案,就等下次再和各位學長們結緣了,阿彌陀佛!

愛風巖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稜;且共雲泉結緣境,他日當做此山僧.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