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散步之5:滬尾礮臺 (2021/09)
淡水這邊其實古蹟很多,只是景點之間距離比較遠,沒有騎車的話真的很難一次逛這麼多地方,滬尾礮臺就因為比較遠,我之前只有聽說過卻沒去過;其實砲台類的我都沒涉獵啦,基隆的白米甕砲台我也沒有繞過去看。但是其實這些都是真實見證了歷史的地方,我應該更關心才是。
在入口的售票亭做好實名制、出示了之前在紅毛城買好的門票就可以入內參觀了
滬尾礟台的平面圖
滬尾礮臺建於清光緒12年(1886年),它是由第一位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建的,它之所以被稱為”滬尾礮臺”而不是淡水礮臺,是因為滬尾是淡水的舊稱,原本應是凱達格蘭語的”河口”的意思,不過關於這個舊稱的來源還有其他說法,但是這個稱呼在清朝已經存在了。在嘉慶17年(1813年),在現在礮臺的原址已經設有礮臺來守衛淡水河口,在清法戰爭後,清廷命劉銘傳加強戍防,連續在基隆、滬尾、安平、旗後、澎湖等地建了10座礮臺,而滬尾礮臺是現存唯一完整的一座,在民國74年被列為二級古蹟。
在入口大門上還有劉銘傳親自題字的”北門鎖鑰”四個大字,更感覺得出來它的重要性;在清法戰爭中要是沒有這邊駐兵幫忙守住淡水,更沒有機會收復基隆,打退法國。
古典的石砌城門看起來好像電玩的場景,好不真實,但這裡確實是百分之百真實的古蹟。
現在的礮台已經轉變成為公園,四周充滿綠意,中間原本是有官員的辦公室的,房舍目前已經只剩半片牆還矗立著,在外廓一整圈的牆上有數個入口及開窗,這些空間原本都是通的,空間分別做為儲藏室及軍營使用。
其中比較大的入口則是通往上方礮台的地方
中間房舍僅剩半片牆
進入到城廓內部的空間,現在因為要符合現代管理單位使用的想法,把原本都是暢通的空間切分成很多部份,我們第一個進入的部份變成了休息的空間,放置了桌椅、飲水機,及一些戰爭相關的模型。
最重要的模型展示就是當初裝設在此的英製阿姆斯特朗礮模型了(其實音譯的名稱也可以叫阿姆斯壯),這樣的礮之前有不同規格的裝設在此,戍首著淡水河口。在多次戰役後原件已經流失了,還好還有模型可以參考。
另一個玻璃櫃展出的模型則是當初參與清法戰爭時法國所派出的三艘巡洋艦的模型,光是看著小小的模型已經可以感受到當時洋人的船堅炮利,據解說牌的介紹,參與戰爭的法國軍艦至少有50艘,雖然這些是歷史,但是要在全球化的職場上競爭的我們,更要準備好自己的技能,不能一直看別人船堅炮利,自己卻沒有進步(說給我自己聽的,大家不要拉板凳入座)。
另一個空間目前還保有原本的牆面,但是在中間設了一道門。
門後原本應該是佈置成武器庫的空間,但是現在連沒用到的凳子也收在這邊,完全破壞了想營造出的感覺啦
另一部份的室內空間改造成有影音互動的地方,來吸引小朋友多了解一些背景故事。
可能因為我不是這些設備要吸引的閱聽眾,只覺得這些影音的美術做得不怎麼樣,對我來說一點吸引力也沒有。
中間的庭院有大樹的綠蔭
我們從比較大的入口進入寬敞的通道中,上2樓參觀。
一上到2樓的空間,其實就是真正原本裝上了大礮的地方,看似平凡的陽台空間中間凸起的圓盤就是原本裝設大礮的地方
角落還有瞭望台
從另一個角度看裝設大礮的”陽台”區
其中一個”陽台”有放上一比一的礮台模型,讓大家了解礮臺不只是放上大礮就好,大礮要修正發射的方向是需由推動下方的轉台才能做到的,所以下方的轉台也佔了很大的空間,地上還裝有滑軌方便轉台滑動。
在礮臺區外的屋頂則鋪上了厚厚的土,種了綠綠的青草,原本這些厚鋪的土是用來吸震,保護躲在下方軍營中的軍人的,現在這些土提供了養份滋養著上面的樹木青草,讓原本肅煞的軍營變成公園。
漫步在樹蔭下,吹著陣陣涼風,這裡真的是美麗的公園啊
在大熱天特別感激老樹提供了綠蔭
第一次來參觀滬尾礮臺,真的對它的美印象深刻,在紐約曼哈頓島南邊有一個Battery Park(音譯巴特利公園,其實就是砲台公園),以前也是戰場,現在轉變成市民公園,也讓後人經由它的名字記得當初的歷史;其實現在的滬尾礮台也是一座這樣的公園,充滿美麗的綠意及歷史,需要被我們了解、親近。
滬尾礮臺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4號
電話:(02) 2629-5390
雖到過淡水幾次,但滬尾礟臺從沒去過。
看了你拍的照片,像自己也去遊覽了一次。
這次去了大開眼界
很高興您也喜歡這裡 2021-12-13 15: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