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0 11:28:37期指贏家

外寒內熱者 吹風便流清涕或鼻塞

外寒內熱者 吹風便流清涕或鼻塞

有些人一吹風便流清涕或鼻塞,自覺怕冷又容易口乾、便乾,舌紅苔黃,中醫師何宗憲指出,此屬外寒內熱的表現,治療多以麻杏甘石湯、大青龍湯等方加減為主。


中醫師何宗憲表示,麻杏甘石湯常用於呼吸道過敏、感染的治療,寒性體質常用用小青龍湯、射干麻黃湯等;熱性體質則常用麻杏甘石湯、定喘湯。


傳統方麻杏甘石湯在現代也常用於肺炎的輔助治療。中醫師指出,麻杏甘石湯清宣肺熱,降熱平喘,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等均常見以該方的加減方來治療。


小兒發燒又出現頭脹痛或頭昏,痰黃黏,喉嚨紅腫疼痛症狀,父母要留心,醫師表示,部分未留意治療的病毒感染亦可能繼發引起中耳炎,這也是發燒常見原因女性多吃黑巧克力抗衰老降壓力
導讀:巧克力對胃液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具有活化性的作用,可幫助消化。使用黑巧克力,可以提高機體的抗氧化水平,從而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發生,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黑巧克力。

女性多吃黑巧克力抗衰老降壓力

降壓——每天6克

志願者在實驗剛開始時,血壓平均值約為86毫米汞柱/147毫米汞柱。此後,部分志願者每天只吃6克黑巧克力——德國“運動排塊”牌巧克力一板分16小塊,他們只吃一小塊。其他志願者作為對照組,每天吃相同數量白巧克力。
連吃18個星期後,研究人員發現,食用黑巧克力組收縮壓平均降低近3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降低近2毫米汞柱,而食用白巧克力組血壓沒有變化。

保重——每天30卡路里

人們對食用黑巧克力降血壓的疑慮之一,即它所含可可成分具有高熱量,容易導致肥胖。為此,研究小組只讓志願者每人每天吃含30卡路里熱量的黑巧克力。實驗結束,食用黑巧克力組血壓降低,但體重並未增加。
此前研究顯示,黑巧克力中的可可含有黃烷醇成分,具有與阿司匹林類似的稀釋血液作用。許多蔬菜、綠茶以及紅酒中都含有這種物質,它能夠增加血液中的一氧化氮,改善血管功能。

黑巧克力怎麼做的

人們將可可豆發酵,接著將其磨成糊狀成為巧克力液。從巧克力液中榨出可可脂,剩下粉末就是可可粉。可可脂和可可粉或者巧克力液再加糖,就可以製成黑巧克力。可可粉賦予巧克力濃香的口感,可可脂則提供絲般的質感。當可可脂達到某種結構形式時,製成的巧克力外觀、口感俱佳。

黑巧克力該含多少可可

歐洲及美國FDA的標準,黑巧克力中可可含量不應低於35%,歐洲還規定其中18%必須是可可脂。我國的最新規定只是要求黑巧克力可可脂含量不應低於18%。其實可可含量在50%以下的黑巧克力不可避免會變得太甜,最佳的可可含量約在55%至75%之間,可可含量在75%至85%屬於特苦型巧克力。
可可脂和代可可脂區別

天然可可脂中含有硬脂肪酸,能夠降血脂,對身體有益;代可可脂是一種由動物蛋白油脂、植物油脂與可可粉混合的油脂,膽固醇含量高,不易被腸道吸收,更易令人發胖。另外天然可可脂每噸約3萬元人民幣,而代可可脂每噸6000到1.5萬元不等。

抗衰老

因為黑巧克力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從而阻止了人體的快速衰老, 實驗證明,經常適量吃黑巧克力的老年人,壽命明顯比未食黑巧克力的一組長。

其他優點

1.提高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吃黑巧克力,會給人以愉悅的心情,從而在更大的意義上降低了更多疾病的發生。
2.懷孕後期食用,會生個聰明活潑的寶寶。
在懷孕後期,適當的少吃些黑巧克力,出生的寶寶明顯比媽媽沒有吃過黑巧克力的要更開朗,活潑。


有關癌症…….看完可多活10年
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對自身健康很有幫助。

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服務於公賣局台北啤酒廠的張先生,參加該啤酒場選派技朮人員到國外深造的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及格。在出國前經某公立醫院體檢發現,罹患有像小孩拳頭大小的肺部腫瘤,因而不能出國。張先生非常失望之餘,一直懷疑診斷有誤﹔於是再到另一家醫院檢查,結果還是証實原來的診斷并無錯誤。

當時年輕力壯的張先生得到這樣的絕症,在人生絕望之餘,多次打電話給當時任職台東縣政府黃順興縣長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魏姓同學便利用星期日趕到台北和張先生見面,張先生向魏同學詳述相關絕望的詳情和悲觀感受。并請位同學協助其後事,恰逢魏同學與前任馬偕醫院院長1949-55專精於癌症臨床研究的呂革令博士)系知交好友。

當即建議前往訪求呂博士醫治,起初張先生說不愿再看醫生,以免徒增傷悲。但魏同學說先前已以電話請教過呂博士并安排好時間,張先生只好偕同前往呂博士住處造訪。呂博士和張先生見面就說:「魏先生是我的好友,介紹你和我認識是我們緣份,感謝上帝賜給我們這個機會。我請教你:『癌為什麼叫絕症,你可知道嗎?』張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

呂博士又說:「人類醫治癌症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第二條路是增加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癌無論用鈷60或其他藥物去消滅癌細胞,可是癌細胞還沒被消滅,好的細胞卻先被殺死。另無論用什麼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癌細胞卻先吸收、讓癌長得更快﹔因此可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症。」

呂博士又說:人類的聰明連登陸月球也都已經成功,但為什麼沒有人去懷疑上述兩條治癌的路是在鑽牛角尖,另外找第三條路?感謝上帝賜給我以往在馬偕醫 院做癌症方面的臨床實驗,并得院內各部同仁協助的機會,我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

長期素食、且生活接近然的佛寺僧尼,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鹼性,生活接近自然的佛寺僧尼,由於體質都偏屬優質弱鹼性,所以尚沒有發現罹患癌症的病例。因此我大膽的斷定在弱鹼性體質的狀態下,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甚至是無法生存的。張 先生我建議你從現在起少吃酸性的葷食類,多吃鹼性食物,另外可吃綠藻和帶殼菱角湯,改變你的體質,并勵行接近自然的良好生活規律﹔如果五年內不死、你就沒問題了,愿上帝祝福你。」

張先生依照呂博士的建議,認真改變吃的習慣,每天又吃綠藻、喝菱角湯,樂觀加上每天適當的運動,一年後再到同一公立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腫瘤不但沒有長大、反而已呈現萎縮狀態,遂令醫院檢查人員驚為奇跡,五年後竟完全處於萎縮、至近於消失狀態。經過了將近四十年歲月,現在張先生的健康情況完全正常,生活起居甚為愉快。

繼張先生之後,有位前台東省立醫院總務課長陳添壽先生,同樣得到肺癌﹔魏先生得知後將張先生的經過轉告陳添壽先生,陳先生乃依照呂博士的建議進行改變體質,結果與張先生同樣愈癌症。那時呂博士全家已移民美國,事後呂博士回來台灣再與魏先生見面時,魏先生將張先生和陳先生的經過告訴呂博士,并提議由他們倆位親自向呂博士陳述,請呂博士發表其改變體質之自療成果報告。呂博士謙虛地回答說:我年事已大,況且沒有臨床紀錄不能做為成果。請魏先生轉告親友,如果友人認同的話,請他們繼續做體驗并廣為宣導........。」

關心自己也要關心別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
*健康人的血液是成弱鹼性的,約是PH7.35~7.45左右。
*嬰兒也是屬於弱鹼性的體質。
*成長期的成人有體質酸化的現象。

根據一項六百位癌症病人體液分布的研究,顯示85%癌症病患屬於酸性體質。因此,如何使體質維持在弱鹼性就是遠離疾病的第一步。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1.皮膚無光澤。
2.香港腳。
3.稍做運動即感疲勞,一上公車便想睡覺。
4.上下樓梯容易氣喘。
5.肥胖、下腹突出。
6.步伐緩慢、動作遲緩。

為什麼會形成酸性體質?
1.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
  a)肉類、乳酪制品與蛋、牛肉、火腿等皆屬於酸性食品。
  b)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
2.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酸性體質
a)生活步調失常會造成精神與肉體的壓力。
  b)據統計,晚睡者罹患癌症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五倍。
  c)人類本來就活在節奏的世界里,無法事先儲備睡眠或飲食,也不能夜顛倒。
  d)人體內臟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主要是交感神經活動,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及倒置,就亦百病滋生。
3.情緒過於緊張
  a)文明社會會造成的壓力。
  b)工作上或精神上的壓力。
  c)當一個人承受精神壓力後,一旦緊張松弛,時會造成猝死,稱為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症。
4.肉體的緊張
  a)動手朮之前應先檢查腎上腺皮質機能是否正常。如果副腎皮質機能較差,或手朮壓力遠超過副腎調整功能,則可能造成病人死亡或其他不良影響。
  b)若發現病患臉部浮腫,需詳加詢問病史及服藥狀況,為長期服用腎上腺皮質賀爾蒙者,施以針灸要特別注意反應。
  c)勞動或運動過度,通宵打牌、開車等壓力都應盡量避免。

附錄: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1.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4.弱鹼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5.中鹼性食品:蘿卜乾、大豆、紅蘿卜、蕃茄、香蕉、橘子、南瓜、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6.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12星座2012星座運勢
2012有幾個階段,是每個人的轉折期,也都潛藏著人際圈調整的變數。第一個是1-2月間,第二個是5-6月間,第三個是8月中-10月間。

2012上半年運勢較好的星座是魔羯座,獅子座,處女座,金牛座,以及上升星座是這些星座的人。上半年運勢較差的星座是天蠍座,寶瓶座,天秤座,射手座,雙子座,以及上升星座是這些星座的人。

2012下半年運勢較好的星座是寶瓶座,獅子座,以及上升星座是這些星座的人。下半年運勢較差的星座是天蠍座,射手座,魔羯座,雙魚座,以及上升星座是這些星座的人。

獅子座是整年度運勢比較好的星座,天蠍座及射手座是整年度運勢比較差的星座,魔羯座是先好後差,寶瓶座是先差後好。

你的太陽星座及上升星座,在同一個半年度內,如果都是屬於運勢差的,那段期間就得特別留意;如果都屬於運勢好的,那段期間就比別人平順;如果各有好壞,那段期間就可以用一半一半的概念來看。

以下是12星座在2012的年度運勢,前述「忙碌多事,逐一克服,割捨難免」,以及三階段轉折期的情形,也都會經歷。

牡羊座2012年度概要
人際互動多,事情多,活動多,去的地方多,是牡羊座在2012年的基調,下半年尤其明顯。從事業務推廣,或期望廣結人脈的牡羊座,可以好好利用這一年出現的機會。

金牛座2012年度概要
2012上半年,金牛座除了被一兩件事纏身,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跟心思外,心情上還算輕鬆。2012下半年,金牛座常為了錢的事情盤算著,週遭的人事、環境陸續有些改變,需要時間適應。

雙子座2012年度概要
2012上半年,是雙子座學習如何隨遇而安,學習如何順其自然的日子。這段時間雙子座越是在意,越是花時間的事情,越容易有狀況,或是有令人無奈的發展。雙子座在上半年,會過得比較低調,想很多,感悟很多,環境及週遭人事的變動比較頻繁,對未來有很多的期許,但也忐忑不安。

巨蟹座2012年度概要
2012年,巨蟹座的心思及時間,被幾件重要的事情佔據了,上半年尤其強烈。那些要事,重要的環節免不了跟人來回溝通討論,有時無法太堅持自己的。下半年巨蟹座進入人生新局展開前的思索期,想得比較多。下半年會有很多的想法及念頭,有的稍縱即逝,有的盤算了一陣子之後,基於現實因素打消了。

獅子座2012年度概要
一直有事,環境變動,幾筆大開銷,是獅子座在2012年的主要寫照。雖然比較忙,但獅子座忙得有成就感,對一些事情會越來越上手,越來越進入狀況。獅子座的人際圈在這一年會有些改變,跟某些人會變得疏離,也會跟一些人變得熟稔。

處女座2012年度概要
1-2月間一些事告一段落,卸下心頭擔子之後,處女座在2012年的上半年,過得還算輕鬆。雖然仍有一念及就會悶悶不樂的事,但只要不去想便沒事。處女座所處的環境或週遭人事,2012年會有變動,上半年及9-10月間都會發生。變動的影響是正面的,即使有不好的感受,但從長期來看,是好的。

天秤座2012年度概要
2012上半年,天秤座的心境起伏比較大,會碰到不爽的事,跟人有關,牽涉到錢,也會經歷難過的事,不過會漸漸看得開,不去想那麼多,心情會調整過來。6月中之後,一些事情的發展漸趨正面,讓天秤座的心情變得比較輕鬆,淡定許多。

天蠍座2012年度概要
開銷大,環境變動,人的困擾,過得很累,感到無奈,是天蠍座在2012年的感受。天蠍座在整個2012過得比較累的原因,是狀況比較多,除了家裡(或親近的人)有狀況,工作(或學習)上也會有狀況。那些狀況多會讓天蠍座無奈,沒確定感,不知接下來會怎樣。

射手座2012年度概要
事情多,常外出,折騰,人的困擾搞得很煩,是射手座2012年的運勢基調。讓射手座忙的事情,都有時間性,雖然時間壓力還好,但是要張羅的東西很多,花許多時間,而且過程中經常得來回檢查,修修改改,很多事不是射手座可以決定。

魔羯座2012年度概要
上半年吃喝聚會多,新鮮體驗多,下半年事情多又雜,是魔羯座在2012年的運勢基調,9-10月間要留意人的困擾。魔羯座在今年會接觸不少新的事物,人際關係比以前廣,對於工作是屬於業務、推廣性質的,或是要打好關係形象的魔羯座,2012年是個衝刺年。

寶瓶座2012年度概要
變動,勞心勞神,是寶瓶座2012年的運勢主軸。事情多又雜,沒事的時候只想放輕鬆,不想再碰費神的事,是寶瓶座2012上半年會有的感受。2012上半年的這段期間,寶瓶座的週遭環境(除了自己的,家人或熟識的住房也算)有搬動、整理,或添購物品的情形。自己的事之外,家人(或熟識)的事,也有不少地方需要關心,而在上半年的這段期間,寶瓶座容易因為人的因素,心情變差。

雙魚座2012年度概要
事多,跑的地方多,環境變動,人際圈改變,是雙魚座在2012年運勢的基調。雙魚座在上半年容易心急,做事的順序及時間的分配,經常得看情形做調整。5-6月間,雙魚座操心的事多,也容易覺得累,這段時間雙魚座的居處環境有搬動,整理或裝修的情形。

撰文 摘星工廠


老人的定義是什麼?怎樣才算衰老?
最近很紅的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以剛邁入30歲的輕熟女為主角,劇中提到「初老症」這個用語,意思是,年過30歲,開始有老化症狀,像是身體不知不覺出現疲態,變得不太能熬夜等,得到許多同年齡層的輕熟女一致好評與推薦,不過在網路文章上也有一篇有趣的繞口令,用台語來定義老人,同樣也獲得許多老年人莞爾一笑的廣泛迴響,這則繞口令是這樣子說的,「站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倒咧困抹去,食飽多放屁,無食愛生氣,見講講過去,現講現忘記,出門無地去,要死無勇氣,祗好活下去。」到底精神沒有元氣、坐著就打呵欠、睡不著覺等這些現象,算不算衰老了?現在許多年輕人也都有這些情形,那是不是也老了呢?

這幾句定義老人的有趣繞口令,在網路上遭網友瘋狂轉寄,另外根據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指出,英國研究員也曾將人類器官製作一張衰老表,像是大腦跟肺在20歲就開始衰老,皮膚則在25歲左右開始自然衰老,而眼睛和心臟的衰老年齡為40歲,女性乳房則是在35歲就不再長大,這類老化有趣的文章都在網路上引起很大的迴響,不過究竟怎樣才稱作衰老?是心靈上的衰老,還是身體上的衰老才叫衰老?

為了替大家解答何謂衰老?記者搜尋研究老化專家,發現對各類健康醫療議題有多方研究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其底下有個「老年醫學研究組」;國家研究院於2003年成立老年醫學研究組這個單位,主要針對台灣老年族群的醫療需求,由老人醫學的專科醫師所建立規劃,監督國內老人醫療政策,促成國內醫界設置高齡醫學中心,發展老人照護中心等,站在老人的角度來關懷老人,此研究單位也針對老年族群常見疾病與老年症狀做治療,進行臨床、社區的整合研究,以促進社區老人健康為目的。

老年醫學研究組可說是對老年醫學有深入了解,且多年研究老年族群老化現象,研究單位向我們推薦一位資深的老年醫學研究醫師吳易謙,吳易謙醫師針對老年族群老化現象的判斷,主要可依據三大項,包括出現慢性疾病、身體器官功能以及心智功能退化,也就是說,若三大項條件中有問題,就表示已開始衰老了,相反若能保持三項指標的健康,就能延緩老化現象的產生,另外吳易謙醫師表示,現在許多老化現象提早報到,都是因為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不良所引起,像是熬夜,吃消夜,不運動,飲食精緻化等,都是引發提早老化的主因。

除了以上三大項指標外,也常常在網路上看到許多身體年齡與實際年齡之間的關聯指標,吳易謙醫師表示,台灣目前還尚未有一個標準的指標解答。至於怎麼知道開始步入衰老、是否還健康,還可以依據什麼簡單的動作來判斷?吳易謙醫師告訴我們一個非常特別的指標,那就是依據「走路速度」來判斷,吳易謙醫師說,老年人走路速度每秒若大於1.2公尺即代表身體狀況不錯,但若每秒小於0.6公尺就要小心了,不僅身體已老化,可能還隱藏著一些問題,可能會影響日後的生活品質,因此想要保有健康的身體,延緩老化,最好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想太快走入衰老,在飲食上要怎麼下手呢?榮總醫院衛教文章表示,目前有兩種延緩衰老的飲食方法,限食(主要是限制熱量攝入)和降低中樞體溫,首先不要吃太飽,盡量多吃蔬菜水果,因為水果除了有抗氧化作用能延緩老化、讓人青春長壽外,同時也有抗癌效果,豆類食品同樣也是非常良好的抗老食物,此外要避免大量吃肉,除了會導致過胖外,還容易有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糖尿病等病症。

另外文章還提到一項抗老佳品,芝麻,因其中不僅含有豐富的B群和維生素E,健腦成分,鈷、硒、鈣、鎂含量也很高,都有利於抗老,而多喝茶也能延緩衰老,因為茶葉中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維生素C、E等和鞣酸、茶黃烷醇等強抗氧化物質,茶多酚可降血脂、抗血栓、抑制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脂質過氧化,可防止細胞及組織被氧化破壞;也能增加體內自由基的消除,所以對抗老化,可以從飲食上來調養,不過最重要的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多運動加上均衡飲食,就是抗衰老的不二法門。

網路上這繞口令打著「老人的定義」,似乎是不正確的,因為許多青壯年也會有忘東忘西、坐一坐就打呵欠、站久也會累的狀況,但不代表就是真的老了;經過專家的解釋,衰老必須要藉由更多的指標與現象才能判斷,千萬別因為一些小「症頭」就自己嚇自己。

喝酒傷肝傷骨 小心髖關節缺血性壞死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醫療部骨科陳銘章醫師說,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是一種經常發生在年輕病患的關節疾病,隨著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許多年輕人在二、三十歲就發生髖關節缺血性壞死。如不好好治療將嚴重影響髖關節功能,造成無法正常工作及日後生活作息上的嚴重問題。


陳銘章醫師指出,髖關節缺血性壞死的成因主要分為血管內因素及血管外因素,血管內因素,主要為股骨頭之血液循環遭受破壞,例如過去的髖關節創傷、脫臼、血管炎、血管栓塞。而造成這類股骨頭內血管病變的最常見原因就是「飲酒過量」。

診斷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早期的X光診斷並不易發現,可藉由電腦斷層或核磁造影診斷,但當股骨頭開始變形、塌陷,則已到了較嚴重的階段,此時X光可輕易診斷。病患也常常到了此時才會積極尋求治療,但此時也只有接受人工髖關節治療才有辦法解決問題。要遠離髖關節缺血性壞死找上自己,先從戒酒開始,切勿飲酒過量,以免傷身、傷肝,也傷骨頭。


孩童鼻過敏、打噴嚏 三九貼調理體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兒科主任申一中表示,「三九貼」是利用三九天以藥餅進行背部穴位敷貼,是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傳統中醫依照節氣,從冬至開始共有九個九天,其中第1~3個九天即為「三九天」,也就是冬至後一個月,是地球溫度變冷最多的時候,為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的好發季節。今年冬至為12月22日(星期四),「三九天」的一九為100年12月31日(星期六),二九為101年1月9日(星期一),三九為101年1月18日(星期三)。


有位媽媽表示,她的國小四年級兒子遺傳爸爸的過敏體質,從小就很小心的照顧他,但過敏性鼻炎還是常伴相隨,冬天一到,兒子的鼻子免不了還是會塞住。去年經由其他家長介紹告知冬至過後可以做三九貼,她帶兒子就診的那天,老公本來不贊成,因為他認為過敏已伴隨兒子多年,也看過不少醫生,但想想不妨試試老祖宗的智慧,用中醫來調理體質。


經過三次敷貼後,小孩明顯感覺鼻子通暢,從來沒有這麼舒服過,後來遇到春節的超級寒流,也非常舒服渡過,不像以往每天早上起床就是驚天動地的打噴嚏、流鼻水,還會一整天昏昏沉沉的。

申一中特別提醒應注意下列事項:貼敷時間不宜過長,兒童每次1~2小時,成人每次3~4小時。敷貼時間較久或皮膚本身較敏感者,都有可能會有皮膚起水泡情況。若皮膚紅腫、搔癢,甚至疼痛難受,應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消炎藥膏(可塗抹紫雲膏)。若起水泡,這時最重要的是不要弄破表皮,以防止患處受到感染。至於敷貼之後可能在皮膚上留下色素沉著,但大部份會慢慢消退。


強迫症
什麼是強迫症?

· 很多人可能在出外旅遊時會檢查瓦斯是否有關?爐子是否有熄火?但有強迫症的人可能會花數小時去作千百次的檢查後才肯出門。

· 我們都喜歡整齊及清潔,但有強迫症的人,可能花數小時去把東西放整齊,有次序感才肯罷休。

· 一般人在吃東西前會洗手,而對強迫症的人,他們會一直覺得骯髒感,一直洗手,甚至會洗到破皮流血。

· 什麼是強迫症呢?當有一再重複令人困擾的情緒、意念或衝動而令自己覺得不舒服時,即是強迫性的想法。

· 為了與這些強迫性的思緒作戰,通常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做固定事情來解除焦慮或煩憂,這些重複的行為就是強迫性行為。

· 而強迫症就是包括有強迫性的意念及(或)強迫性的行為。

強迫症的症狀包括:

· 強迫性意念

1. 一再有骯髒之感覺。

2. 懷疑是否安全,有無傷害他人或被傷害。

3. 有次序感,要每件事都在其"正位"。

4. 害怕做錯事。

5. 害怕行為是社會所不能接受的。

· 強迫性行為

1. 重複行為如洗手。

2. 一而再、再而三確定已做好的事。

3. 重複安排事物。

4. 重複排序數數。

5. 保存所有東西,不願丟棄。

什麼人會得強迫症呢?

· 任何人都可能會有強迫症,一般來講,容易發生在青少年,但兒童也有可能會得病,男生發生的年齡層會較年輕,但男、女之間罹患的機率並無差距。

· 研究發現,強迫症的發生是腦部中某些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所導致的。

強迫症可治療嗎?

· 是的,強迫症可單獨用藥物治療、行為治療或併用此二種治療方式而得到良好控制。

1. 藥物治療:可用 SSRIs(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給予治療,經由臨床研究發現,此類藥物對強迫症非常有效,因為它們可以改善腦中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的狀態。

2. 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一樣的重要且有效。行為治療可使病患利用不同方法去減少他們的焦慮感,減少他們行為上所花費的時間。

家人所扮演的角色:

· 強迫症的症狀是可能影響到其他家人的正常狀態。因此強迫症的患者除了接受治療外,家人的協助也不可少。

· 家人如何給予協助呢?首先家人也須充分了解什麼是強迫症,鼓勵病人要持續治療,和病人一起參加行為治療。

· 若您懷疑您自己或家人患有強迫症時,請尋求各醫院精神科醫師協助,當您花越少時間重複思考時,您就越能享受人生快樂時光。

何謂強迫症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是屬於焦慮症的一種。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但是一直無法擺脫它。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學校的表現,甚至連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都有問題。

強迫症與強迫性格相同嗎?
強迫症與強迫性格不相同也沒有因果關係。強迫性格又稱完美性格是自小到大都會有以下的特質:

1. 過度小心謹慎。

2. 凡事過於專注於細節、規則、順序等。

3. 高度責任感、常自責。

4. 完美主義。

5. 僵化與固執,無法應付環境突然的改變。

強迫症多常見?
多年以來,許多人認為強迫症是一種少見的疾病, 但是,這個疾病經常是被低估的,因為病人會隱瞞病情而不去尋求治療。根據估計,所有的人口中一生罹患強迫症的機率為100人中有2-3位,也就是全台灣大約是40-60萬左右的強迫症病人。這個比例高於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恐慌症。男女罹患這個疾病的機率相當。大部分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二十五歲以前)發病。大部分都有婚姻適應的問題,也容易並發續發性憂鬱症狀。

◎ 強迫症的主要症狀
一、強迫性思考:
強迫性思考是一種不想要、侵入性的想法、衝動、或影像。通常患者感受到的是討厭的、無意義的、無法接受的、很難擺脫的。引發強迫性思考的刺激因素很廣泛。當強迫性思考出現時,隨之而來的是不舒服的感受和焦慮,讓人有一股衝動想去「中和」它。中和可以是外顯的行為,例如強迫性洗手或檢查等;也可以是內隱的心靈活動,例如當強迫思考出現時運用其他的想法來對抗它,不讓它出現。病人通常覺得強迫性思考的內容不是自己想要的,也很難控制。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就是強迫症的患者都會覺得他們的強迫性思考或強迫性行為是無意義的或超過的。 最常見的強迫性思考是有關污染的反覆想法(如與人握手被沾污)、一再懷疑(如懷疑自己已做了某些行動,諸如行車中傷及他人或離去時未鎖門)、需要事情遵照特殊次序(如東西凌亂或不對稱時會強烈不舒服)、有關攻擊或可怕的衝動(如想傷害自己的子女或在教室內喊叫淫穢言語)、及性的想像(如一再出現春宮圖片影像)等。
二、強迫性行為:
在強迫性思考之後,跟隨而來的就是強迫性行為。強迫性行為可以是重複的行為(如洗手、排序、檢查)或心智活動(如祈禱、計數、重複默念字句)。假如不做強迫性行為焦慮則會增高,當做了強迫性行為之後可以暫時降低焦慮,但是也因此而不斷地強化個案去執行強迫性行為的動機。 有時患者會「抗拒」做強迫性行為,抗拒越大就越健康。患者有時會有「逃避行為」,尤其當某些情境足以引發強迫性思考與行為時,越是逃避強迫症越嚴重。最常見的強迫性行為就是清洗與檢查。其他症狀包括︰算數字(通常是在進行強迫性行為時,例如洗手會數次數)、收集物品、物品排列的整齊性、需要或要求再保證等。
三、病識感:
強迫症病人通常對於自己的症狀有病識感。大部分時間他們知道自己的強迫性想法是無意義的或誇張的。並且知道他們的強迫性行為也是不需要的。但是這些知識並不足以停止強迫性思考或行為。大部分強迫症病人理解到自己的強迫意念或強迫性行為是不合理,努力地屏除他們不要的強迫性思考,並且防止強迫性行為。 在試圖抗拒強迫性行為的時候,此人會感覺越來越高漲的焦慮或緊張,而在順從強迫性行為當時焦慮或緊張常也降低。很多人可以在他們工作或上學時的數小時之內控制強迫症狀。但是在病程中幾次對抗強迫性意念或強迫性行為都失敗後,患者會投降,不再有動機與其對抗,反將強迫性行為併入自己的生活常規之中。此時強迫症狀變得更嚴重,以致費時的儀式行為佔據了病人的生活,使得他們無法外出參與活動。這時的狀態就像是一個失去免疫力的個體般,沒有一點抵抗力,只有被強迫症蹂躪而已。所以平常就要多鍛鍊意志力,強化自己的免疫力(抗拒力),以便跟強迫症長期抗戰。
五、羞恥與秘密:
許多強迫症病人寧願隱藏症狀而不去就醫。他們通常可以在朋友面前成功地隱藏症狀。隱藏祕密的結果是發病多年之後才得到專業的幫助。而之前他們已經被強迫症折磨多年了。
六、症狀的慢性化:
有些人會在短暫時間內康復,但是大多數的病人的症狀會起起伏伏數年。病情的起伏跟外在壓力、環境改變與心情的變化相關。


◎強迫症的成因
傳統認為強迫症是生活經驗所造成的,但是最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認為它是來自生物(或稱之體質)因素。臨床上顯示某些藥物對強迫症有良好的療效,而這些藥物是影響一種叫血清素(serotonin)的神經傳導物質,顯示這個疾病的神經生物性成因(或體質因素)。推論強迫症可能是腦中的血清素太活躍。同時,運用現代的神經檢查工具可以檢驗出,強迫症病人腦中某幾個部位,例如基底核、眼額前葉處有病灶。這些部位正常的功能就像守門員般,對於腦中其他部位傳來的訊息進行檢查的工作,因為失調所以對於大小的訊息都仔細檢查,於是產生強迫症狀。研究顯示經過藥物與認知行為治療之後,可以改善腦中的生化不平衡,進而改善強迫症狀。
從學習理論觀點來看,因為病人學會借著強迫性行為來減低強迫性思考所帶來的焦慮,這種解脫感更加強了強迫性行為。如此強迫性行為緊隨在強迫性思考之後,不斷重覆出現,成為一種(學習來的)壞習慣。

強迫症會遺傳嗎?
家族與基因的研究發現家族中患強迫症的比率較一般人高。同卵攣生子的共同罹病率更高。所以它是會遺傳的疾病。

強迫症常見那些合併症?
強迫症有時合併憂鬱症、飲食障礙、物質濫用、人格違常、過動症、其它的焦慮症。若合併其他疾病,會讓更難診治。即使強迫症患者有健康的病前個性,但隨著病程也可能發展出某些人格特質,例如:畏避性,依賴性,強迫性等人格特質。

◎ 如何治療強迫症
一、 藥物治療:
具有影響血清素效果的藥物可以減少強迫症的症狀。這些藥物包括某些抗鬱劑例如Anafranil,Prozac,Luvox,Zoloft等,亦可並用其他藥物讓治療效果更好。若症狀改善之後停藥可能再復發,所以一般會合併認知行為治療。
二、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的的原則是︰曝露在擔心、害怕的情境中,然後不做強迫性行為的反應。例如︰要病人去將手弄髒,但是不許他(她)去洗手。雖然不洗手焦慮會升高,但是焦慮可以自然地逐漸消退。病人最後學到︰不去洗手,其實並不會有不良的後果發生。如此也可以去除病人藉著洗手來減少焦慮的壞習慣。
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可以延續數年。成功的要件是︰有動機的病人,合格的治療師,與合作支持的家屬。

強迫症可痊癒嗎?
強迫症通常開始於青春期或成人早期,典型的發病年齡男性比女性更早;男性在6-15歲而女性在20-29歲之間。多數的初發狀況為逐漸產生,但某些個案也屬急性初發。 一般而言,強迫症屬於慢性疾病。雖然有三分之一的個案症狀會完全消失,但是大部分個案的症狀是起起伏伏的,而症狀惡化常與生活壓力相關聯。大約十五﹪個案的職業及社會功能逐漸退化。
預後不良的因素如下:人格違常、嚴重憂鬱症或躁鬱症、不配合醫療、嚴重家庭問題、固著的強迫性思考或行為、沒有外顯的強迫性行為。

手腳發麻持續未改善,小心可能是神經病變!

1名女大學生手掌刺痛誤以為是「滑鼠手」,就醫查出罹患罕見的多發性硬化症,醫師提醒勿忽視身體警訊,延誤早期治療契機。

20歲女大學生月前右手掌發麻,她以為使用電腦過度,引發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但休息許久沒改善,手部反倒更加刺痛、範圍擴散,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查出患多發性硬化症。

中國附醫神經部醫師蔡宗璋解釋,這是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系統的病變,目前病因不明、在亞洲是罕見疾病,台灣僅約1000個病例,常是「各科都看過才轉診神經科」,而且病人往往自我診斷,認為「感冒休息一下就會好」,錯失治療機會。

他說,隨腦部受損部位不同症狀也迴異,常見視力減退、四肢發麻、排尿障礙等,若症狀持續3周或發作3天內迅速惡化,休息也未見好轉,可能就是神經病變應儘速就醫,所幸女大生即時治療,病情獲穩定控制。

蔡宗璋提醒別輕忽身體警訊,病症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罹患率是男性2到3倍,若病況惡化致腦萎縮,將產生平衡感不好、記憶力減退、行動遲緩,嚴重甚至癱瘓,曾有腦幹遭侵襲導致呼吸終止案例,首次發病就在睡夢中死亡。

吃錯素,更傷身!
原本想吃素減肥,追求健康,沒想到卻愈吃愈肥,甚至吃出一堆健康問題?五種錯誤吃素法,你犯了幾種?

不少人為了瘦身、擺脫疾病,或追求健康而吃素,但有人卻愈吃愈胖,甚至便秘、生理期失調、營養不良……,吃出一堆問題。

主要原因是對吃素的觀念片面且偏頗,例如以為素食只是「不吃肉」,或素食就是吃大量蔬菜水果,長久下來導致營養失衡;再者,吃過多加工精製的素食材,以及採用不利健康的炸、煎等烹調方式,讓吃素反而為身體增添負擔。

營養專家及中醫師從營養調查及臨床觀察發現,國人吃素容易犯以下幾種錯誤:

1飲食精製化,吃過多加工品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觀察到,國人吃素講究精緻及口感,吃很多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飯、白麵條、麵包,甚至甜食等)及素加工品(麵筋、麵腸、素肚、素肉等),這些食物多半熱量高,加工時加入大量油,或為了增加風味,採取煎、炸方式烹調,長期吃下來容易發胖,並衍生出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

2飲食偏頗,攝食不限量 有些人認為吃素=不吃肉,所以只要不吃肉就健康,其他食物不必節制,甚至認為蔬菜水果是健康食物,多吃無妨,結果愈吃愈傷身。

安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劉凱平就曾因為吃錯素,付出健康代價。

10年前,他因為健康亮紅燈而放棄吃肉,改吃素,但因為沒有正確吃素的觀念,加上主觀認為「不吃肉」已經是飲食有節制,因此對自己愛吃的食物─甜點、麵包、麵食、水果不限量,但蔬菜卻吃得很少,結果「吃素」10年,愈吃愈胖,體重曾經飆破100公斤。

另外有些茹素者篤信「蔬菜」是健康食物,每天應該大量吃,但吃太多蔬菜也會吃出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大量攝食蔬菜,其中的纖維會阻礙吸收重要的礦物質,如鈣、鐵、鋅、銅等;蔬菜裡的草酸、植酸也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率。

而吃進大量纖維,或者含吸水力強的果膠的水果,如蘋果、香蕉,又沒有喝足夠的水時,反而會導致排便困難。

再者,吃蔬菜容易有飽足感,但吃太多時,會佔胃容量,因而吃不下其他食物,這對於老年人或一些胃口小的人來說,可能造成熱量,或蛋白質、脂肪及其他重要營養素攝取不足。

3蛋白質攝取不足、品質不良 有些茹素者不吃蛋、奶,而且也很少吃豆類、黃豆製品(如豆腐),容易缺乏蛋白質,或是蛋白質的品質不佳,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淑惠指出,根據2004~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內素食者攝取蛋白質的品質不理想,缺乏必需胺基酸─離胺酸,可能和吃太少豆類,尤其是黃豆及豆類製品有關。

趙強也指出,國人常誤解一些疾病及飲食,例如以為關節痛就是痛風,如果痛風就不敢吃豆腐,素食者就只會吃麵製品,如麵腸,麵筋等,因此會缺乏某些必需胺基酸,造成蛋白質的營養品質不良。

因此,今年衛生署公布的新版素食飲食指標裡特別指出,素食者最好每天都要吃全榖根莖類+豆類食物,尤其是黃豆及其加工品(如豆腐),因為榖類和豆類的蛋白質組成不同,兩者一起吃,才能攝取完整優質的蛋白質。…【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57期,

減肥秘方!正確吃、運動、作息不可少
您是否有以下經驗?別人吃減肥食譜有效,自己卻沒有;拼命游泳及節食,效果還是不彰!肥胖的原因,除了外在的飲食及運動外,還有內在的脂肪代謝,想要終結肥胖宿命,找回不復胖的青春秘密,就要掌控脂肪,幫身體「減脂」。


為了更健康、有活力,讓大家減得有效率,遠離「YOYO復胖效應」,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何主任與預防醫學健康管理中心邱主任提供以下幾個健康的減重小秘方:

吃得「少」,更要吃得「巧」:正確的食材選擇、清洗保存及烹調方式,可減少處理食材的時間,保持食物原本的香氣;保留更多的營養素。除此之外,養成均衡以及正確的飲食習慣、用餐順序,也可增加食物營養的吸收,避免不必要的過多熱量攝取,達成真正的「自我飲食健康管理」! 

生活模式修正:身體的生理時鐘會影響到體內生理活動的韻律,包含體溫、內分泌系統、離子代謝、消化系統的活動等。所以生活作息不正常,整個身體運作也會失調,而這也是引起肥胖的主因之一。因此若能將健康的生活型態真正落實,就能擁有持續有效不復胖的健康生活!

動得「多」,不如動得「對」:現代人由於壓力緊張以及錯誤的姿勢,造成長期肌肉緊繃、錯位,影響肌肉內神經系統和血管的暢通,使氧氣和養分不能充分運送,影響體內代謝。此時,透過適當局部伸展運動,矯正錯誤姿勢,讓肌肉恢復正常的收縮與放鬆,就可加強深層肌肉的緊實、提升新陳代謝率。


血便又腹痛!小心是大腸癌中晚期
國內資料顯示,平均每天有30人被宣佈得到大腸癌,有13人因大腸癌死亡,97年新診斷大腸癌個案有11,004人,大腸癌已成為癌症發生人數的榜首,平均發生年齡為68歲,其中50歲以上有9,571人佔所有大腸癌人數的87%。爲降低大腸癌對國人健康威脅,衛生署邱文達署長表示,自民國99年1月起全面提供50-69歲民眾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篩檢),民眾只要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即可獲得該項服務。


國內資料發現,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每20個陽性中就有10人已有大腸息肉與1人已有大腸癌,顯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確實為大腸癌的高危險群,然而國內卻有高達4成的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民眾,後續不願意再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原因有民眾自覺健康沒有任何異狀,害怕大腸鏡檢查疼痛、沒時間安排檢查等。


邱淑媞局長表示,早期大腸癌並沒有任何異常狀況,如果等到出現大便有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裏急後重等情形,往往已是大腸癌第三期或第四期了。因此政府提供大腸癌篩檢就是希望在民眾沒有任何症狀下,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找出陽性個案,而陽性個案透過大腸鏡檢查,能早期發現是否有大腸息肉或是早期大腸癌,如為大腸息肉經過切除治療後可以避免惡化成癌症,早期大腸癌(0期和1期)其5年存活率都可高達81%以上,因此陽性民眾千萬要去做大腸鏡檢查,如果害怕疼痛,可以自費選擇無痛大腸鏡檢查


肥秘方!正確吃、運動、作息不可少
您是否有以下經驗?別人吃減肥食譜有效,自己卻沒有;拼命游泳及節食,效果還是不彰!肥胖的原因,除了外在的飲食及運動外,還有內在的脂肪代謝,想要終結肥胖宿命,找回不復胖的青春秘密,就要掌控脂肪,幫身體「減脂」。

為了更健康、有活力,讓大家減得有效率,遠離「YOYO復胖效應」,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何主任與預防醫學健康管理中心邱主任提供以下幾個健康的減重小秘方:

吃得「少」,更要吃得「巧」:正確的食材選擇、清洗保存及烹調方式,可減少處理食材的時間,保持食物原本的香氣;保留更多的營養素。除此之外,養成均衡以及正確的飲食習慣、用餐順序,也可增加食物營養的吸收,避免不必要的過多熱量攝取,達成真正的「自我飲食健康管理」! 

生活模式修正:身體的生理時鐘會影響到體內生理活動的韻律,包含體溫、內分泌系統、離子代謝、消化系統的活動等。所以生活作息不正常,整個身體運作也會失調,而這也是引起肥胖的主因之一。因此若能將健康的生活型態真正落實,就能擁有持續有效不復胖的健康生活!

動得「多」,不如動得「對」:現代人由於壓力緊張以及錯誤的姿勢,造成長期肌肉緊繃、錯位,影響肌肉內神經系統和血管的暢通,使氧氣和養分不能充分運送,影響體內代謝。此時,透過適當局部伸展運動,矯正錯誤姿勢,讓肌肉恢復正常的收縮與放鬆,就可加強深層肌肉的緊實、提升新陳代謝率。


更勝臍帶血!羊水幹細胞可治缺陷胎兒

現在有許多父母,為了儲存臍帶血而付出昂貴的代價,研究幹細胞一定要臍帶血嗎?現在可以有另外一種選擇。根據最新的研究發現,在羊水當中也含有豐富的幹細胞,跟臍帶血中的幹細胞有同樣的作用,而且羊水中幾乎是無菌狀態,比臍帶血的品質更好。主導這項研究的長庚大學醫學院教授鄭博仁醫師表示,羊水除了能篩檢出異常染色體外,還可分析基因,萬一胎兒異常,可以利用羊水幹細胞進行基因治療,讓寶寶可以健康地出生。(圖片翻攝自維基百科。)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和奇美醫學中心主辦的第一屆胎兒醫學國際研討會昨(11)天在台南市舉行,在會議當中會中,祕書長鄭博仁醫師發表最新的羊水幹細胞研究。他表示,在過去被認為是沒用的羊水,將會成為治療新生兒的重要資源;若使用羊水培養正常的幹細胞,不但胎兒本身可以使用並治療,甚至連近親、甚至是配對成功的人也能夠受惠;而目前儲存羊水的技術已經在進行人體試驗。
這項研究最特別的是,以往胚胎幹細胞常常有倫理上的爭議,但是羊水幹細胞常被認為是廢棄物,所以目前沒有任何道德疑慮存在。鄭博仁醫師指出,未來孕婦在懷孕16到20周的時候,接受羊膜穿刺術取出羊水之後,就可以進行染色體分析,同時多餘的羊水可以進行分離、純化、貯存;如果胎兒的基因、染色體當中有缺陷與異常,可以利用基因標記加入治療性基因,重新植入胎兒體內,進行相關的治療。
鄭醫師表示,以往有家族遺傳病史或發現胎兒有先天基因疾病,通常會建議孕婦就會拿掉孩子,避免生下缺陷的小寶寶,但是未來透過羊水幹細胞,不需要拿掉孩子就可以治療這些缺陷,是孕婦與胎兒的一大福音。鄭博仁最後強調說,目前全球僅英國、瑞典、新加坡和台灣進行該項研究,長庚準備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啟動相關合作研究計畫,未來長庚醫療體系可望成為亞太地區羊水幹細胞研究及臨床應用重鎮。

先看三段由報紙下載的新聞

1海角七號國寶藝人茂伯(比我還小一歲)猝逝,主要原因是心臟病發。類似的心臟功能忽然喪失,原因是急性心室心律不整,心臟的血打不出去,使心臟停止。

猝死患者可能事先知道心臟有毛病,但也可能不知道;平常若易喘氣、上氣不接下氣、半夜端坐呼吸、疲倦、雙腳沉重、胸痛、胸悶、心悸、暫時性失去意識及水腫,即應注意是否有心臟問題。有些病患在死前會出現胸悶、胸痛、全身不適、呼吸困難、心律不整、惡心、冒冷汗、頭暈、心臟衰竭、昏厥,但有些病人沒有任何徵兆。

急性心室心律不整若未在四至六分鐘內急救,病人腦部就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傷害。急性心室心律不整造成死亡的原因包括心室頻脈和心室顫動,80%原因是冠心病,大部分是兩條以上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其餘20%猝逝或年輕人猝逝的原因更多,例如瓣膜性心臟病、肥厚性或擴大性心肌病變、心肌炎或缺氧性的先天性心臟病。

2在音樂界有「番王」稱號的王吉宣,在表演中突然心肌梗塞昏倒台上,一度失去呼吸心跳,幸好台下3名醫師趕緊衝上台幫王吉宣做CPR急救,五分鐘後救難小組也趕到了,插管、電擊,才把人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

3知名音樂家史擷詠,在台北中山堂指揮台北電影節開幕音樂會「電影幻聲交響SHOW」後,驚傳心肌梗塞,緊急送台大醫院急救。史擷詠本來就有心血管病史,裝有6支心臟支架。

最近聽有關醫學會演講後,發現我自己某些的觀念已落伍了,在此提出來共享

1.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缺血乃至梗塞之後,往往造成心肌細胞電氣生理活動的不穩定,容易發生心室性心律不整,嚴重的甚至直接造成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立即導致心輸出停止而猝死,死亡的案例中有將近一半乃是症狀開始後的一小時以內,且絕大多數皆導因於心室顫動或心室頻脈,雖然在醫院可以做電擊去顫治療,但到院前的急救,以前相當有限。

正常規律性的心臟跳動,是由上方竇結指揮,但心肌在梗塞壞死後,下方的心室不受指揮,自己亂顫動,結果有效的血液打不出來。去顫治療就是把這些心室顫動以電擊方式,讓它們"嚇一跳"而停止,恢復由上方竇結指揮,也就是恢復正常的心跳節奏。

2.90年代自動體外電擊去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AED)發明與推廣之後,因體積小、重量輕、易於攜帶至救護現場使用,且有內建心電圖心律判讀的軟體,因此救護技術員只要經過適當的訓練,藉由標準的操作步驟,便可對病患先進行去顫治療,爭取時間。

3.傻瓜電擊去顫器 (Public access defibrillation PAD)近年進一步配合一般民眾的基本救命術訓練,於社區配置,民眾可以於救護技術員抵達前,便進行心肺復甦及電擊去顫。此一計畫目前已於歐、美、日本等國家成功定推展,並獲致相當的成果。國外有些機場或購物中心已開始加裝此配備。但國內如要推廣,須要一些立法(以保障急救者的責任),並加強一般人的急救常識。

4.如看到有人有胸悶、胸痛、全身不適、呼吸困難、心律不整、惡心、盜汗、頭暈、心臟衰竭、昏厥,就要先考慮有否心肌梗塞,最重要是速打119,尋求支援,然後才做心臟按摩。

5.身邊如有160~340毫克的咬嚼型阿斯匹靈(腸溶錠型無效),可以立即讓病人咬碎吞下,因為梗塞主要是血凝塊剝落,在心臟冠狀動脈突然卡住血管。阿斯匹靈可能會發揮溶解血栓效果,重建血流疏通,據研究有可能減少30%的死亡率。過去有人認為用舌下硝化甘油片藥物,才能有效使血管緩解,停止心絞痛急性發作,吞阿斯匹靈太慢(我也是有此誤解)。不過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加上340毫克的咬嚼錠阿斯匹靈咬碎吞下,是合理的急救方式,即使是胃酸逆流引起的胸悶,誤以為是心肌梗塞而吞下阿斯匹靈也妨礙不大,比起心肌梗塞的致死性,傷胃是比較小的問題。如無法快速到院的話,是民眾必須的急救措施之一。

英明

EQ訓練/深呼吸5秒 理性帶著感性走
【聯合報╱本報訊】
喜怒不形於色,可以訓練?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EQ可以訓練,即讓理性中樞帶領感性中樞,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深呼吸5秒。

金馬獎頒獎典禮上,鏡頭前的男、女主角入圍者,在面對揭曉前的緊張時刻,及宣布那一剎那,表情各異。楊聰財說,人生歷練影響相當大,在宣布劉德華得獎一剎那,有男影星表情瞬間變得較嚴肅,卻也有人微笑以對。

他說,訊息進入視丘後,分兩路徑來反應。一是把訊息直接傳遞到杏仁核,產生快速而直接的情緒反應,另一是送進大腦皮質的額葉,經思考、判斷後,再送到杏仁核,此路徑較慢,卻是理性的反應。

楊聰財說,這兩條路徑長短略有差異,直接傳遞到杏仁核的路徑較短,大約快了2到5秒。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情緒常來得又急又快,理智往往來不及跟上,控制有如脫韁野馬般的情緒。

不過,楊聰財說,透過訓練,能讓理性中樞帶領情緒中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遭逢挫折時,第一個動作就是暫停5秒,避免直接情緒反應,像是先深呼吸,克服上述兩路徑的「時間差」,再做出反應。

楊聰財說,大腦皮質也是可以被訓練的,自我加強正面思考訓練,一旦遭逢不如意,較容易「轉念」,把挫折、逆境視為人生高低起伏,用理性態度面對。最高級的心理防衛機轉,便是以利他、幽默方式應對。


大學生沉迷網路 恐致心血管疾病
很多學生除了上課,就是坐在電腦桌前,上網查資料或玩線上遊戲,每天晚上至少花1小時,但常熬夜、日夜顛倒,也導致不少學生,連白天上課都想打瞌睡。

長時間打電腦,真的會影響睡眠嗎?國內有醫師調查2643位大專新生,年齡從16到23歲,調查他們使用電腦情形,結果發現男學生平日大約花3小時打電腦,假日則增加4到5小時;而女學生時間更長,平日花2到5小時打電腦,假日則增加4到7小時。整體而言,大約有2成7學生,有日間嗜睡問題。

醫師說,日間嗜睡會造成倦怠、注意力不集中,長期還可能增加併發心血管疾病機率,因此建議學生,最好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而且打電腦每半小時,就要讓眼睛休息一下,多做戶外運動,才能保持健康。


割包皮增性能力助持久?醫學無定論
到底包皮該不該割?高雄阮綜合醫院泌尿科蔡秉儒醫師表示,其實包皮對龜頭有保護作用,而且幾乎每一位嬰兒及幼兒包皮與龜頭多少都有沾黏的現象,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也無法將整個龜頭及冠狀溝露出。但等長大些,約到了3~5歲就開始可以嘗試將包皮往下拉,試著露出龜頭及冠狀溝,以便清洗,避免包皮垢的堆積及發炎。

蔡秉儒醫師說,到了約10歲左右,若包皮開口太小也就是包莖的現象,或是包皮真的太長,無法將包皮完全拉下時,這時,泌尿科醫師可能就會建議是否考慮接受包皮環切手術。

蔡秉儒醫師指出,割包皮有一些優點:
1.較易清潔,減少包皮或龜頭感染機會。
2.可以降低陰莖癌、配偶子宮頸癌的機會。
3.但對於讓龜頭較不敏感,增強性能力及持久方面,這一點倒是沒有定論。
4.對於預防性病及愛滋的感染,也是毫無助益。但是門診中倒是有些病患因為割了包皮後,主觀地認為陰莖及龜頭變大了,也較有自信,但醫學上並無此定論。

處理孩子的人際困擾 降低焦慮
摘自12月《張老師月刊》
老鼠與腳印

餐聚場合,有人問:「你們有人願意領養我家的三線鼠嗎?……老師警告過好幾次,不准把老鼠帶去學校,我女兒就是不聽。這次老師說,不是她來放生,就是我必須把老鼠送走。」朋友言談中流露著無奈和無力。


「把寵物鼠放生?放『死』比較快!」「老師怎麼這樣處理事情」「我看妳還是好好跟女兒溝通」……,七嘴八舌的意見,有如向晚漲潮的海水,激浪拍岸。

一旁的我隨口問:「妳問過女兒為什麼堅持『偷渡』老鼠去學校嗎?」


「不用問啦,從小她就是這樣,很自我,完全不管別人。」女孩的小阿姨搶先回答,做媽媽的跟著點頭:「所以她的人緣不太好,沒人願意跟她玩。」


人緣好壞,似乎是每個人一輩子的宿命,緊緊牽繫著人際互動、職場經營,甚至事業成就。只是,什麼是好人緣?是先天基因還是後天養成?我想起孩提時一位讓人聞聲色變的男孩,班上女生的裙子經常有他的腳印「傑作」。母親早逝,國中闖禍後輟學的他提早進了社會,現在是某農作物產銷大王。人際關係曾是他最大的困境,但他終究扭轉頹勢;中間的轉折,到底為何?對照小女孩的情況,有沒有可參酌的線索?


一回與兒童精神科權威陳質采醫師對話,她說起正在處理的個案,一次門診,男孩遲到了,媽媽氣急敗壞,她卻不以為意。「妳認為孩子至少來了,表示他是在乎的,對吧。」我提出看法,陳醫師則說:「對呀,真不懂為什麼人們只會挑剔大面積的黑暗,卻不看重小地方的光亮。」


回頭細想,小女孩怎會是全然地自我、不在乎別人?帶老鼠上學的固執行徑裡,或許藏著想要與人互動的意念,好比男孩踹腳印,也可能是為了引起關注。人緣不佳和技巧不好,原本就存在著某種關聯;但至少可見他們對人際的在乎!

或許,先處理孩子的人際困擾吧,當焦慮降低了,一些問題相對也就沒那麼嚴重。

爆急性肝炎要均衡飲食
急性肝炎患者依病況不同,飲食原則不太一樣。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腸胃肝膽科主任張瀚文指出,若沒有肝炎病史,肝臟以前都很健康,卻突然罹患急性肝炎,這時除了要均衡飲食,熱量攝取最好比正常多一點點,才能幫助組織修復。

急性肝炎患者大多食慾不振,建議原本肝臟健康的患者可以少量多餐,適量補充蛋白質食物,甚至可吃些冰淇淋、巧克力等體積小、熱量高的食物,補充體力,讓肝臟盡早復原。

如果急性肝炎患者過去肝臟情況很不好,或有肝硬化問題,就得限制蛋白質攝取,蛋白質攝取量要比正常飲食少一、兩成,一旦蛋白質攝取過多,肝臟無法正常代謝,就可能引起肝昏迷。

有些中、重度肝硬化患者合併腹水症狀,此時就必須要限制鹽分攝取,避免腹水症狀加劇。

張翰文主任叮嚀,急性肝炎患者要注意不要太過勞累,要有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以幫助病情好轉。醫師強調,健康食品絕不能取代藥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對健康好處多多。

肝炎症狀包括極度疲勞、倦怠,患者可能連平常最喜歡做的事也不想去做,有些人會出現眼白黃、尿液呈茶色等黃疸症狀,或產生噁心、食欲不振。一發現這些異常症狀,最好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有肝炎家族史的民眾可定期去醫院做抽血檢查,了解一下肝臟狀況。

本文轉貼自 : http://tw.myblog.yahoo.com/jw!4_ltTWaFGRlZDPIlaXb6ln4-/article?mid=27963&prev=27964&next=27962&l=a&f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