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17 22:59:01Kouji

Note on 果戈里〈聖誕節前夜〉之一

這是一個發生在聖誕節前夜的魔幻故事。

故事是從月亮被魔鬼偷走了開始的:因為鐵匠瓦庫拉畫了許多宗教畫,其中一個作品畫的是聖彼得在審判日手拿鑰匙,將魔鬼趕出地獄的場景,魔鬼為了報復,便把月亮偷走,以便破壞瓦庫拉追求奧克桑娜的好事。

瓦庫拉愛戀奧克桑娜,一再追求她,但奧克桑娜自恃美貌,對他若即若離,最後提出,瓦庫拉若能拿到俄國女皇穿的鞋子,她就嫁給他。瓦庫拉面對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失望之餘,原先打算自殺,但後來又想到可以找巫醫帕楚克求助,希望藉由他得到魔鬼的幫助。而早已藏身在麻袋裡的魔鬼便現身,高興地以為得到了一個獵物,就在準備簽訂契約的時候,不料反而被瓦庫拉控制,幫助他拿到女皇的鞋子,贏得了美人歸,魔鬼自己最後卻是落荒而逃。

人類的敵人本想欺騙、誘惑、愚弄別人,反而卻被別人捉弄了ㄧ番。

瓦庫拉是一位虔誠的教徒,他知道自殺是違背教義、不被允許的,因此他向奧克桑娜以及伙伴們的訣別,只是一時情緒的表現,最後他還是很聰明、很有理智地達到了奧克桑娜的要求。奧克桑娜被瓦庫拉的深情感動,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兩人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在西方,魔鬼的形象歷經嬗變,最初是一個可怕恐怖的「實在」,之後隨著時代的不同,逐漸演變成文學上的笑料、內在心理化的象徵以及感官刺激的娛樂享受。在魔鬼形象演變史的一個階段中,在文學上,魔鬼逐漸轉變成一種人物類型:一個企圖騙取人類靈魂,卻反被人類欺騙與利用的工具性角色。這個形象在西方許多民間傳說故事中都可以找到,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浮士德》裡的梅菲斯特;在這篇小說中,魔鬼也是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從一開始的偷取月亮,過程中製造暴風雪,及至最後企圖取得瓦庫拉的靈魂,他的一切作為原本是為了要報復畫匠,但結果卻成了瓦庫拉最大的幫手。

當瓦庫拉得到女皇的鞋子之後,回家便倒頭大睡,隔天便是聖誕節了,但他卻睡過了頭,這時,

他想,他曾企圖毀滅自己的靈魂,所以上帝才這樣懲罰他,讓他昏睡過去,在這樣盛大的節日裡上不了教堂。不過,他準備下個禮拜就去神父那裡懺悔,從今日起每天磕頭五十次,整整堅持一年,想到這兒,他心裡才踏實。

最後,小說由一位主教帶出結局:

⋯⋯主教更稱道的是,他聽聞瓦庫拉履行了懺悔時許下的諾言,無償地給教堂左側的唱詩班席位上繪製了綠底紅花的圖畫。不但如此,他還在一進教堂就能見到的側壁上,畫了一個奇醜無比的魔鬼,當人們打旁邊走過的時候,都禁不住會啐著唾沫;每當婦人們懷裡的孩子大哭大鬧時,她們就將孩子抱到那幅畫的跟前,指點著說:「瞧,畫上的這個魔鬼有多可怕!」然後孩子們就止住了哭泣,斜睨著那畫上的醜鬼,緊緊地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裡了。

這一篇中篇小說,有人說它「把一個普通的農村鐵匠作為正面人物來讚美,衝破了為宮廷貴族服務的感傷主義文學的藩籬,從而開一代平民文學之先河」(譯者序);它也可以被看成眾多民間傳奇愛情故事中的一個;但若是從果戈理的敘事形式——故事有時只是作為作者所欲表達或描寫的主題的例證、借用描寫或敘述的方式表達某種情境或情感——來看,〈聖誕節前夜〉更可能是一篇關於虔誠信仰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