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1 17:15:02Kouji

舊文重刊──閱讀當代流行小說(修補)

在某個廣告中,一位女學員提出質問:「品味應該就沒辦法計算吧」,這時畫面轉到講師在黑板上把品味用數學方程式計算出來;文學作品(廣泛意義上的)的創作也是無法計算的嗎?不,在當代文學產業中,一部小說(特別是暢銷小說)的創生是經過嚴密的市場統計分析、消費者調查、流行趨勢分析等等商業手段匯集而成的,這在歐美(尤其是美國)這類高度資本主義發展國家中,已經是一套非常緊密的操作系統,經紀人制度、國際版權等等都是其中的環節;即使在台灣這樣市場狹小的邊緣地帶,透過出版社的精心規劃與培養,也造就了許多目前相當出名(也相當賺錢)的所謂知名作家(至於是哪些人,就請對號入座了)。


也就是說,當代流行小說是經過設計的,經過整套商業模式的操作而形塑讀者的閱讀偏好與品味,透過針對讀者的心理而設計的內容與劇情安排,在讀者自以為是自己所好以及(或是)廣受好評(暢銷排行榜)的驅動下,直接刺激感官,產生閱讀快感(好笑、悲傷、自我投射……等等等),然後就完成文化工業產品的第一步。透過公式,基本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作家(這就是何以網路小說、輕小說如此氾濫的原因之一),至於能不能成為暢銷書、功成名就,就端看在這基本公式之外你的天賦(或努力)了。


那麼,閱讀當代流行小說不好嗎?當然不是,閱讀是一種個人偏好與選擇的活動,嚴格說來,沒有人有權力去決定他人閱讀甚麼。閱讀的好壞其實應在於讀者本身而不在於作品,也就是說,一個懂得閱讀的人,即使是不好的作品,他(她)也能從中讀出一些東西,反之亦然。(千萬別以「假」後現代的相對主義來爭論甚麼叫做懂得閱讀,因為真的懂得閱讀的人是不會提出這樣的質問的)


因此,看九把刀沒有什麼不好,也不會有人去禁止「航海王」,但如果只是看九把刀、航海王,卻對周作人、楊逵、托爾斯泰、歌德以及許許多多深刻作家的作品一無所知,相信這也不是一種太好的現象。況且,如果只閱讀九把刀就自認為是個愛讀書的人,或者以為所有的小說都是文學作品(嚴格意義上的),那誤解大概就很大了。


我的意思是,不能將所有的閱讀都視為知識、文化素養,閱讀當代流行小說其實和看電視一樣,就像在電視上可以看到NGCDiscovery Channel可以增長知識、見聞的節目,也可以看到八點檔那樣歇斯底里、充滿謾罵、散布仇恨的節目,姑且先不論好壞,這些節目看多了,就算沒有被潛移默化被洗腦,至少也很容易養成不思考的習慣也就是說,當代流行小說就像是電視節目,看了沒什麼不好,但看多了也沒什麼好處(除非你也要當個當代流行小說作家,但這可能直接找上出版社幫你培養會比較有效)


所有的文本都有價值,不論其內容如何,但這是一種屬於「考古學」意義上的價值,對其當代人來說,「膚淺認知」、「基本常識」與「知識」還是有差別的。當然,我們不應該也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有知識或是要求每一位讀者都應該閱讀嚴肅作品(這裡的嚴肅作品是指那些流傳下來、有文學意義的作品,儘管這些作品中很多是屬於喜劇),或是完全反對閱讀流行通俗小說(這是不應該也不可能的);但一國人民的閱讀水準仍是判定一國文化的基準之一,終究如果我們多少能像捷克一樣有個作家總統哈維爾(Václav Havel),或是像法國能有個法蘭西學院院士水準的總統季斯卡(Valéry Giscard d'Estaing),這會讓我們在面對文明世界時比較有文化上的自信。


Umberto Eco在《密涅瓦火柴盒》中有一篇文章提到:當你「不小心誤入一家年輕人爆滿的書店時,曾暗自祈求卡夫卡的不朽之作能“不幸”落入某位高中學生(及女性)的眼簾」,但你最終僅能「“略感安慰“地發現原來滿臉粉刺的孩子只會對那類書瞟上一眼,至多記下封面,最終也不會正經地閱讀它們」。那麼,他們到書店看什麼呢?當然是九把刀囉!


2012.5.11增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