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05 22:58:54Kouji

讀Milan Kundera作品劄記(七):為什麼是塔美娜之一

《笑忘書》中有一段Milan Kundera很有名、常被引用的、對整本書的說明,他說:

 

這是一篇有關塔美娜的小說,當塔美娜不在的時候,那便是為塔美娜而寫的。她是小說的主角,也是主要讀者,所有其他的故事都是從她的故事變奏出來的,然後像鏡子裏顯現出來的形象一般在她的生命裏聚合。(第六部第八章)

 

塔美娜是誰呢?

 

我一定得為我小說中的人物取個名字,對不對?那麼,這一次我要很確定書中的女主人翁是只屬於我的,不屬於其他任何人的(她對我比對任何人的意義都重大),我為她起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名字:塔美娜。在我想像中的她是一個修長的、美麗的、三十三歲的、布拉格的本地人。(第四部第一章)

 

那為什麼是塔美娜呢?

 

線索也許就在前一章之中,「塔美娜失去了她的愛的無窮世界,我失去了我的父親」,而生命中最不能忍受的事情就是「失去了一位我們所愛的人──那十六個小節和它們無窮盡的內心世界。」

 

塔美娜的愛的無窮的世界,存在於她對逝去的丈夫的回憶之中,這個回憶的物質形式,就是存放著她和丈夫「寫給彼此的信和塔美娜的筆記本」的小包裹,於是,當塔美娜發現碧碧要去一趟布拉格時,便希望能藉這個機會將這個回憶的物質存在帶回來;但一直到最終,無論是碧碧還是雨果,終究沒有人去布拉格,這個小包裹一直沒能回到塔美娜的身邊。

 

為什麼塔美娜那麼急著要將這個過往的回憶的物質形式留在身邊呢?因為,她發現,她對丈夫的回憶(以及形象)已經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準確了,也就是說,塔美娜已經開始在「遺忘」了。

 

這是一篇有關笑和忘的小說」,Milan Kundera如是說。

 

第一部,「失去的信件」,講的是一個男人急著從他那醜的情婦那裡拿回情書的故事,一個急著抹去過去(忘)的徒勞無功的努力,在這個故事裡,就像每一個人都曾有過的年少輕狂不成熟,以及年長成熟後對青澀時期的尷尬;也像一個國家政權,對於過去不適合的歷史的改寫與抹殺。麥瑞克企圖用人為的方式將過去抹去、將過去遺忘,事實證明,就像所有政權改寫的歷史一樣,終究是徒勞無功的。這是一個企圖「遺忘」的故事。

 

塔美娜的故事也是「失去的信件」,也是講要拿回情書的故事,不同的是,塔美娜不是要抹去過去,而是要找回過去。這是一個企圖挽回「遺忘」的故事。


「情書」,既不是政治文件,也不是法律文件,在意識形態的天平上,情書是屬於「輕」的那一端,但,情書真的比政治文件、法律文件「輕」嗎?革命、意識形態、政治,所有這一切,歷史告訴我們,都像「永劫回歸」,不斷地重演,一下子正,一下子反,一下子合,政權來來去去,不變的,反而是那刻畫在個人生命裡的愛情,個人生命的「不朽」也正在這一小包裹的「情書」裡。

 

第二部,「母親」,遺忘的喚醒,當時光遠逝,過去的回憶就像是回頭往霧裡望去,時間的重疊、人物的模糊、張冠李戴、發生與未發生,這一切隨著時間的前進而倒退到遺忘的大海,母親所喚起的記憶卻是與事實相違,我們還能真的那麼確信我們曾經以為發生過的過去嗎?

 

第六部,在確知她再也找不回她的遺忘之後,塔美娜失蹤了,魔幻地來到一個記憶與遺忘已不復重要的境地,至此,遺忘不再復返,記憶與遺忘隨著塔美娜的下沉而逐漸消失在闇黑的「無」之中。

 

「記憶並不是對遺忘的否定,記憶是遺忘的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