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7 06:13:23庸謙

不盈章第四

恭聞大道之本體實用,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蕩蕩無邊,無聲臭之可聞,空空無際,無朕兆之可見,雖無影響,有理有氣,無時不圓轉於天地之間也。文中所講,正是大道冲用之妙義,人能悟得此冲用之機,則一身之中,無時而不流通,無往而不順適,無處而不逢春,陰陽在吾手,造化在吾身,我之身,未嘗不與象帝之先,身同此身也,必如此體認,冲用之經旨,可得矣。

  道冲而用之者,卽是自然而然之妙也。聖人之德,和光同塵,亦是虛心自然之妙。虛心卽是冲用,冲用卽是不盈,冲用不盈,卽是無極太極,二五妙合之根本也。人能會此義,則萬物之宗得矣。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冲者,虛也,和也。不盈者,不自滿之義。大道之體,以虛為體,大道之用,以和為用。以虛為體者,體之於靜也,以和為用者,用之於冲也。是故冲而用之者,天地雖大,天地亦不知,萬物雖多,萬物亦不覺,不知不覺,冲用之妙,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虛而不虛,實而不實,取之而不可得,捨之而不可去,莫探其冲,莫測其用,文中「或不盈」三子,亦是強名之言也,詳夫本然之妙,實未嘗不盈,但就其虛中而言之,是以謂之:「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二句。

  淵兮似萬物之宗。

  淵者,深廣莫測之義。宗者,根宗也。細詳萬物非道而不生,非道而不成,非道而不有,非道而不立,大道之本體,涵養萬物而不匱,大道之妙用,冲和萬物而不遺,其理幽深,不可以心思而得,其道隱妙,不能以言議而知,是故物物全彰,頭頭是道,究其冲用之機,求其深玄之理,似乎非一非二,無窮無盡,萬物以道為根宗者此也,故曰:「淵兮似萬物之宗。」一句。

  挫其銳。

  上文太上既示大道冲用之旨。銳者,鋒芒之利刃也。挫者,磨礱揣治之義。譬如人之見聞知覺,聰明才智,卽如利刃之鋒芒一般,若不磨治,必有自盈自滿之失,故當歛神以靜,去識忘機,使鋒芒不露,圭角無存,雖有利智而不用,雖有才能而不施,純一不雜,抱素養拙,挫銳之功能既盡,其道自可冲而用之矣,故曰:「挫其銳。」一句。

  解其紛。

  挫銳之法,在乎解其紛,不解其紛者,其銳不能挫矣。天下事物之理,有縑縢而不能解者,有凝結而不能散者,大道冲用之人處之,識心見性,不溺於是非爭訟之塲,毫分縷析,不陷於忿懥利欲之私,事物之來,迎刃而解,雖萬變酬酢之多,此心惟寂然不動,太上以解其紛言之者,蓋是此義。

  和其光。

  不有和光之妙,又難施解紛之能。和光者,和其心德之光也。一切有情無情種種形色,難名像不一,皆有此光也。我能和之,則我心德之光,可以通徹天地,可以交感萬物。和光之妙,譬如以水投水,其水無二,以火投火,其火皆明,又如以百千萬燈共一室,其光無欠無餘,不分彼此,和光之妙處如此,故曰:「和其光。」一句。

同其塵。

既能和其光,必能同其塵也。同塵之妙,在物我兩忘,心清意定,所以不棄於人,不棄於物,能化惡而取善,不自愛而愛人,觀三界,猶如琉璃淨界,一體同然,視萬物,猶如燈燈相照,無有異色,心無起烕,意無憎愛,則同塵之妙入矣。

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修道之人,既得大道冲用之妙,則性海虛靈,心淵湛寂,可以融一真而入妙,可以混萬理以歸元,天外無極之眼睛,無不豁然通透,世間有限之凡情,無不了然覷破,自然湛湛清清,虛靈圓妙,渾渾淪淪,獨立不移,雖劫數昇沉,天地改易,我之真體如然,不變不壞也,故曰:「湛兮似存。」一句。

  我之真體,既然常存,其無體之體,既與無極同其真空之體,其無相之相,既與太極同其妙相之相,我之妙性,未嘗不是天地之始,我之真心,未嘗不是萬物之母,天地之造化,萬物之生成,不由乎我,更由乎誰,造化既由於我,造化卽我,我卽造化,更有何者我可與之為子乎,吾不知之者此也。既不知誰之子,則未分天地之先,先有真我,未立太極之始,我已在先,我之真我,便是象帝之先也。文中言:「吾不知為誰之子,象帝之先。」二句,蓋是此義。象者,如明月星辰,張掛於天便是象。帝者,主宰萬物,運御乾坤,此便是帝。大道冲用之妙,果能修到此等妙處,方是與道合真之義也。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道德經講義龍淵子 宋常星製作,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上一篇:安民章第三

下一篇:守中章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