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2 08:00:00Tinkle

痛不在自己身上時選擇不出聲,那輪到自己痛時,也別怪他人冷漠

近十年來,愈來愈常看到不少男性覺得自己是女權之下的「受害者」,因此表達出「仇女」、「厭女」的言論。當然有一些「女權自助餐」者的行為令人不齒,但那些男性也好不到哪裡去,會上許多男性,他們自己在享受利益時,也沒女性受到不公而發聲


就如一些重男輕女的家庭,有看到哪個哥哥弟弟為姊姊妹妹抱不平,或是伸出援手?實在少之又少(不能說完全沒有,但非常非常的少),甚至不要說伸出援手,有的還會得寸進尺,認為女人就是要為男人付出、為家庭犧牲奉獻,像是姊妹要供兄弟讀書,可能只讀到國中高中就要去上班賺錢給兄弟繳學費,而那些拿著姊妹用血汗賺來的錢得到高等學歷的兄弟,好一點的會回饋,不好的還會反過來輕視姊妹「低學歷」、「沒見識」。

又或者常見的家務事,比如女性往往被視為做家事的優先勞動者,即使兄弟姊妹都在,通常都是姊妹被優先叫去做事,不用做事的兄弟會自動說「我們一起分擔做」嗎?基本上不太可能,因為這就是人性;還有在飯桌上,如果有好東西像是雞腿之類,無法一人一份時,通常也會優先給兄弟而非姊妹(因為我家還有一些朋友家裡真的就是這樣),那兄弟會說「我上次有吃了,這次換姊姊/妹妹吃」嗎?我自己的經驗是「沒有」,也沒聽過看過別人經驗說有的,因為他們享有利益,怎會把到嘴的肉推出去呢?

以上種種還只是冰山一角,如果男女角色調換過來,男性們會願意做嗎?會覺得應該嗎?那為什麼女性在受到不公時,男性會覺得理所當然?不伸出援手還落井下石,加入欺凌她們的行列


現在倒好了,只是把男性原本享有的利益拿掉一些(並沒有完全對調喔),就開始哇哇叫,甚至把女性說得十惡不赦,好似他們被欺負得多可憐,又說一些自認為不公平的地方---最奇怪的是拿女性可以放生理假來說,可以的話,我也不想有生理假,生理期對大多女性是折磨,雖說不是病,但痛起來甚至比生病還不舒服。而且就我所知,並沒有很多女性用生理假,像我自己以前都沒用過,直到近兩三年,年紀較長真的比較不堪承受,才偶爾用一兩次/年,難道這樣很過分嗎?

對於這種「無病呻吟」的男性,真覺得十分可恥,首先他們沒有同理心,十分自私,我遇到的心態與認知正常的男性,都不會說那種話,他們反而會在可以的範圍內給予支援,表現體貼的一面,因為他們知道,女性在生理上的確比較弱。就好比拿行李或搬物品,一般大人會去和小孩子計較「你拿得比較輕、比較少,我拿得比較重、比較多」嗎?不會嘛!因為我們知道小孩子力氣沒那麼大,體能和身高也不及大人。

那些男性是否認知上出了什麼問題,還是真的愛計較,如果真的要求公平,麻煩每個月中的一個星期,每天給人踢肚子8小時就好,看他受不受得了?又或者計較女生懷孕無法搬重或輪夜班的(我真的看過有人公然抱怨部門裡有女同事懷孕後不能輪大夜班,難道不知這是法律規定嗎?就算法律沒規定,在道德認知上,也不覺得這是該包容的嗎?)麻煩每天綁個西瓜在肚子上試試。


總歸一句,很多人只要痛不在自己身上就視而不見,或是說風涼話;然而輪到自己痛時,別人不理會他,反倒指責別人冷血無情,真是雙標!

如果你不曾對人雪中送炭,那有什麼資格要人反饋呢?

這樣的人,自然不限於男性,前述的舉例只是常見的情形之一(但真的很常見,這是我覺得這個社會的可悲之處)。

很久以前就有一段話:

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

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

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這是德國基督宗教信義宗牧師馬丁.尼莫拉於二戰後寫的一篇懺悔詩,文意非常簡明,就是人若無視與自己無關的團體受迫害,最後自己也會得到同樣的惡果。

而最後一句「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以文意來說是「那些人都不在了」,但在我看來,還有一層意義,就是「因為你這樣對待他人,即使有倖存者,他人也會這樣對待你」,這是一種相對因果。

回到我前述所說的抱怨女性的男性,通常他們說出來,都會被很多女性砲轟,不是那些女性惡劣,而是她們已經受夠男性的自以為是和理所當然,連現在好不容易女權有被重視,還要被男性說三道四,這是一種委屈。(我曾寫過一篇〈不該存在的「女權」〉,如果世上人人公平,何需強調女權、兒童權等弱勢權利?)



男性要抱怨時,問問自己:當女性被開玩笑、被性騷擾時,你會站出來嗎?當女性因不可抗力的生理因素而狀態不佳時,你會協助、視而不見還是嘲諷?當女性被輕視而得不到公平時,你會站出來嗎?還是你選擇收取從她們手上剝奪的利益

我相信以上問題,很多男性應該是否定的,縱觀社會萬象,無論家庭、學校、職場等等,多的是這樣的現象,擢髮難數。如果多數男性(不用到大多數,只要一半就好)能做到維護公平正義,不是只當既得利益者,相信今天社會風氣不會這樣,女權也不會如此進步緩慢,也不會有這多女性默默承受委屈與傷害(通常加害者不會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是錯的,就如同大部分男性會理所當然的叫女性去煮飯洗衣做家事,而非自己捲起袖子去做)。


有一篇名為〈一位生理男性的告解:我的性別,讓生活容易了許多〉的文章,是一名男性所寫,他回想過往父母對他和妹妹的差別對待,因此感到好奇。開頭便寫道:「從小我便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似乎比我的妹妹還要高。」他也清楚自己作為「得利者」,但他並不對自己不用受到女性規矩綑綁而沾沾自喜,反而更想去弄清楚怎麼回事,進而去思考,像他這樣的男性實在少之又少。而他也看見「有很多人,而且大多數都是生理男性,不認為這樣的『不平等』存在。而這樣的狀況大多來自於對於『不平等』的認知錯誤

他認為,所謂的男女「不平等」,建構在不只是「男性壓迫女性」的積極宰制關係上,更多時候是在「男生不需要但是女生必須要」的既得利益角色差異上。




他語重心長的說:「在這個社會的期待眼光與遊戲規則中,(比起女性)我是自由的,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未來,不需要受家人、同儕或是社會的眼光放大檢視。我沒有主動對女性同儕或同學欺凌,但這樣的環境下,我確實是不戰自勝的贏家。許多生理男性,包括過去的我,(比起女性)其實過得非常舒適卻不自知,這本質上就是對自己既得利益者的身分視而不見。而當女性,或是看見這樣的消極關係的人(先讓我稱這樣的群體們為「女性主義者」)提出倡議時,卻會因為自己的舒適感被動搖而提出抗議。」

最後他問:「所以,各位生理男性們:你們還認為性別不平等不存在嗎?

更補充說道:「當我們指出『社會條件下,女性比男性差』的現象時,女性主義者所期待的是『讓所有性別的人都能是公平被對待』,而不是『男性全部都給我滾下來、讓女性站上原本的位置』。生理男性們,從來就不會有『女權過度高漲」的日子,好嗎?只是你以往所認為舒適的、習慣的、不以為然的種種被指了出來,你該做的,不是惱怒地仇女、把對方貼上『台女』或是『母豬』的標籤,而是反思自己,是不是從來沒有注意到自己把持著父權紅利?」


另外,還有本書名為《我是男生,也是女性主義者》,現實生活中,我也有遇過女性主義者的男生,包括我的老師,他說很多人對女性主義者有誤解,女性主義並非「女權至上」,支持女性主義者的男性也不是娘娘腔或有性向不同的問題(有不少人有這樣的誤解,包括女性),而是「願意看見女性的難處並支持她們」,這是一種體貼的溫暖表現,但首先心態必須正確,才會有這樣的表現。

而這本書的封面也寫道:「男生當什麼女性主義者?正因為女性主義與男性的人生息息相關,且能為男性解除枷鎖,得到不亞於女性的真正自由,所以,無論男女,我們都應該成為女性主義者。」

書籍簡介中寫道:「若想當個帥氣的中年男子?就必須擁有妻子。少了『內人』的關心和照看,沒有幾個男人能逃過襪子破洞和褲腳破掉的命運。那如果想當個瀟灑的中年女子呢?那就必須沒有丈夫。不用忙著給人準備早飯,不用費盡心力照顧誰,家事與情緒勞動的負擔減輕一半以上,過上相對滋養的生活。多數人以為女性劣勢來自於經濟弱勢,但作者透過他的原生家庭告訴我們── 不,即使母親的收入是父親的三倍,整個社會也並不會因此降低對於女性應扮演母親、妻子的期望。在勸和不勸離的氛圍下,犧牲奉獻一切的女人,只能繼續無奈地忍受下去……」

作者是一名高中男老師,看到生活周遭的男學生,受到缺乏性別意識的父權觀念教育,動不動就會聽到「幹爆」、「破處」、「吃了她」這樣的語彙。問他們為何要這樣說話,得到的都是「沒為什麼」、「好玩啊」、「聽起來很屌」之類的答案,因此決定站出來,以一個女性主義者的身分,為性別平權、性別平等教育盡一己之力。



那樣的校園場景,相信在台灣的你我絕不陌生,而且不只校園,職場甚至家庭裡都有這樣的情形發生,近期發生的建中等各校的麥當勞事件也是如此(詳見〈對女權敏感而嘲諷、打壓,是源於父權的自卑與自私〉),2025年的現在,性平並沒有太大進步,而生活在這樣環境的女性感受如何?相信沒有幾個男性會在意吧

當然,現在女權提升,也不代表女性就可以理所當然的把以前男性對女性做的過分事也對他們做,例如言語或肢體的性騷擾、家暴(沒錯,男性也會遇到被女性家暴)等不尊重或傷害對方的行為。真女權強調的是「平等」,假女權則是從「被壓迫」轉為「壓迫」,因此我也能理解一些「女性自助餐」或是被稱為「女權巨嬰」的具有扭曲心態的女性是令人厭惡的。不過這是雙向省思,既得利益者或加害者的一方必須承受苦果(畢竟是自己先帶給別人痛苦的,理虧在先),受害者可以討公道,但不可再重蹈對方覆轍,否則將成為另一個加害者。


這個世界不只性別,還有很多不公之事,例如種族、身分階級。當然,這個世界無法完全做到公平,但至少我們盡量把不公平降低,要知道,「不公平」許多紛爭的來源:一個家不公平,家人之間的感情便不和睦;一個班級不公平,就不會團結一心、相親共處;一個公司不公平,底下的人也不可能盡心盡力、合作無間;一個國家不公平,就不可能有強烈的國家意識,形同一盤散沙。


如果將剝奪他人應得的利益、處處佔人便宜視為理所當然,那麼這個既得利益者自然會被視為箭靶,一旦他落難或居於劣勢,必會受人報復、冷眼旁觀,更不用說會有人想伸出援手了。人與人之間所有的「互相」,都是看前面種什麼因,才會得什麼樣的果,唯有「將心比心」,才有機會換來良善的循環。

上一篇:母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