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細節就能看出心性
有道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無論多遠大的目標,都得從小地方開始入手,然而這些「小地方」多如牛毛,每個人的選擇也不盡相同,因此會影響到後續的結果不同。而且還可從一個人對小地方的態度與做法,逐一看出一個人的全貌。
雖然我們常聽到「XX藏在細節裡」,好像只要拿放大鏡去發現它就行了,其實不然。我覺得除了「著眼」,還要「有心」。
有一篇名為〈細節〉的短文提到:
「我說了,你才做,那件事就會變得廉價 ;
我說了,你還不做,我自己就會變得廉價 。
細節這個東西,有心者不用教,無心者教不會 。」
雖然它的主題是「愛情」,但其實不只是愛情,任何關係皆是如此。想想多少伴侶因為不在意「細節」而把愛消磨,最後分道揚鑣;有多少親子也是因此三不五時吵鬧衝突,最後形同仇人;至於職場上也沒少這種情形。
舉個常見的情況:
一方說:「你說了,我做了,那還不行嗎?」
另一方說:「這種小事,每一次都要我說,我累了,不想再這樣下去了。」
然後就bye-bye了。但,一方卻還是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甚至覺得「我都做了,怎麼還是被罵被嫌?一定是對方太難搞太龜毛太愛計較…(把錯都推到對方頭上)」,然後下一次,一樣還是重蹈覆轍。
更糟的還有:
在意的一方已說了,但另一方無動於衷,連應也不應,做也不做,又或是應了但又沒做。
等到一方受不了了要分手了,另一方才說:「你為什麼要在意這種小事呢?」
問題就是連這種小事你都做不好所以才令人火大呀!我想應該大多數人聽了都會氣炸或翻白眼吧!
為了怕有些有閱讀障礙或想像力、同理心不足者無法理解,我簡言之的總結一下:
其實很多所謂的「細節」都是小事,但偏偏有的人連小事都無法自動自發。例如吃完飯洗碗盤很正常很簡單吧,偏偏有的人就是要把它擱到卡油了、有味道了或是引來蟑螂螞蟻還不去動手洗乾淨;又如脫下髒襪子髒衣服丟進洗衣籃或掛晾起來很正常也很簡單吧,偏偏有的人老是一脫就扔在一旁,也不收拾好;再者不該隨便拿走或破壞別人物品,但偏偏有的人就會這樣做,而且做了也不主動承認或道歉,有一些是不小心,但很多是故意的。
有些人常推說是「忘了」,其實「忘」就是「心+亡」,心都死了,表示沒用心在這件事情上,所以才會「忘」;若真的有心,又怎麼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忘了呢?
如果雙方理解或觀念不同,可以藉由「溝通」來彌補或改善;但如果是一些簡單到甚至被認為是一般常識的「細節」,還需要別人像鬧鐘一樣提醒,未免也太無能了吧(這和幼稚園小朋友有何差別)。小孩子尚未成熟需要他律,而成年人的話,絕大多數都會被認為是生性自私或故意不長進(實際上也大多是如此,除非是生病)。
巨嬰人人不愛,成年人除了檢討自己不要成為巨嬰,身為父母的人,更需要警惕自己不要養出巨嬰,千萬不要以為孩子還小沒關係,現在孩子營養充足長得很快,然而腦和心在缺乏滋養之下,是跟不上身體成長的速度的。想要做好這件事,必須是擁有腦和心的養分的人,才能夠給予他人腦和心的滋養,這不單是心性,而是更高一層的能力,這也是得從平日細節一點一滴去累積而來。細節既然如此重要,那麼,我們的教育是否有將這樣的能力養成訓練,落實於生活中呢?若沒有,也難怪教養出滿街巨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