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5 08:00:00Tinkle

過於強調「努力」的教育,卻忘了教孩子挖掘「天賦」

 

當我們要做一件事時,常被告知說「要努力」,卻鮮少問「你的選擇是什麼」、「你為何如此選擇」、「你確定這是你要的嗎」之類的話語。

這個社會總是講「努力、努力」,好似努力就能得到一切。但一昧的努力,只是一直往前衝,方向是否正確,或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好像腦裡還沒想清楚,腳步就急著往前,所以往往造成「努力沒有用」的錯覺。

努力是必要的,但努力的同時,也要找到方向(天賦),沒有明確方向的努力,就如同一輛車只有引擎卻無方向盤操控一般,風險極大。

 

從小我們就聽聞「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類似的道理,其實很多人知道要努力,但家庭也好、學校也好、社會也好,很少教我們要「想清楚」再努力。就連一般我們也常對親友說:「努力!加油!」很少問對方:「你確定這是你要的嗎?那你要如何努力?」

寫過數學題吧,數學題有著「如何從A點到E點」的題目,中間我們會想各種方法,包括用走的、造船渡河、搭車…等等方法,而選擇任何一項,也都有需要應變的做法,就細節來說,十分繁瑣,絕不是「衝呀」就從A點到E點了,中間還必須經過B、C、D的步驟,這些都是在「選擇」時就該考量到的,而不是做了才去想。

我們的選擇來自於我們的優勢(天賦),找尋有把握的項目去做,增加成功率,這是自然生存的法則之一,就如同魚會往水裡游、鳥會往天上飛一樣,這就是天賦的所在,然而,我們在選擇前,有沒有發現自己天賦呢?這會讓結果差很多。

比如你是一隻鳥,但你並未察覺自己飛翔的天賦,而把自己當作土撥鼠一樣拚命挖土,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然後你垂頭喪氣的說:「努力沒有用!」那還真正冤枉了「努力」二字!

我們自身的天賦,無法靠別人告訴我們,必須由我們自己去從生活細節中察覺,以及透過自我認識與對話找到自己熱情與能力所在。只要找到了,日後在做任何選擇,都有一個穩定的依據,也不會讓努力白費。

天賦就像是一個起點,努力是一條線,拉長拉寬成了我們遍及的能力領域,形成一個面,那就是自我成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