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殺式」讚美為大忌,損人又傷己!
有次在創造力線上課程監課時,聽到某位老師對孩子說:「哇~你才一年級就懂得這麼多,將來一定可以變成很棒的科學家!」讓我忍不住翻白眼,「一年級懂很多」為什麼會等於「將來變成很棒的科學家」?兩者之間的連結與邏輯在哪裡?(連我這個學文科的人都覺得怪怪的,而說出此話的老師則是理科人士,不覺得邏輯不對嗎?)
對於孩子不用這樣捧殺,其實只要改一句:「哇~你才一年級就懂得這麼多,平時是不是常常觀察生活小細節,還是有看很多書?」然後孩子回答或分享後,亦可再深入或延伸引導,讓孩子及同學知道原來「懂很多」,是因為「從生活觀察+多閱讀」而來。前者對孩子無幫助,後者對孩子及其他人才有幫助。
對於孩子在言語上的暗示與引導,是否從「教育者」的立場去思考並表達,結果差很多。這一點,無論是老師和父母都要審慎以待。
「捧殺」一詞指的是「過分地誇獎或吹捧,使被吹捧者驕傲自滿、停滯退步,甚至導致墮落、失敗」,由此可知,它對接收者而言,是沒有幫助的。
我們(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不喜歡空泛浮誇的讚美吧(但也有少數人例外),所以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光是講「你好乖」、「你好棒」,他們可能接收到了之後,只會覺得:「嗯,那然後呢?所以呢?」因此將重點放在「行為」的「具體」的敘述與表達,才是讓孩子學習及理解的關鍵。
同理,對於周遭的人,像是家人、朋友、同事等等,過度的讚美反倒會令人反感,又或者會讓人過度膨脹而有錯誤的認知,其實對對方來說都是不好的,甚至會壞了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印象,比如有點自覺的人可能會覺得「這人講話不實在」、「說得也太誇張了,是在拍馬屁嗎」之類,而拉低自己的高度,為經營人際關係的大忌。
讚美他人,本是好意,也是好事,但方式不對,反而害人害己。最好的讚美,必定發自內心,用自己所見所感,適度提出關鍵點,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用心與善意,並且從中獲得前進的力量,這是空泛浮誇的詞語所做不到的。
上一篇:「犯錯」不是應有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