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魚之亂的笑與淚
3/17~3/18壽司郎短短兩天的同名促銷活動,引發了國際皆知的「鮭魚之亂」,含英國衛報、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及美國華盛頓郵報等國際媒體都刊登報導,為了免費吃鮭魚,全台逾300名民眾改名為「鮭魚」,大多是80、90年級生,有的還揪團一起來共襄盛舉,更有人做起生意,跑攤狠賺一筆,甚至還有人只吃鮭魚不吃醋飯,造成浪費,除了台灣社會觀感不佳,國際上貽笑大方,以「乞丐」、「狼性」等詞為貼上台灣標籤,成了另類的「台灣之光」。
這次的事件,有人笑了,有人哭了,也引發兩方論戰,挺鮭魚們改名之舉的說法無非是以下三點:
一、改名是自由、合法的行為
既然國家賦予人民三次改名權利,又沒有妨礙到別人,有何不可?而且有花錢(改名費用),何來浪費國家資源一說!
二、不要用父母的心意來道德綁架
自己的名字卻得因為父母而不能改?扯什麼孝順!自己的名字自己有權使用,也有權更改。況且有的人即使改名成「鮭魚」,還是有保留父母取的名字。
三、人總會做一些蠢事,事後回想起來挺有趣、有創意,又有何妨
有誰年少不輕狂,為了鮭魚改名,這多狂呀!又有多少人有這種勇氣和行動力呢?
其實,拿「父母會傷心」和「孝順」為由,老實說連我也不太認同。有人覺得父母很可憐,孩子糟蹋自己用心取名的心意,雖然這是事實,但我更關注的是: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孩子願意輕易捨棄父母給的名字(雖然說是暫時的)?不就是父母在孩子心中份量不足嗎?也就是說,孩子並不重視、也不尊重父母。
先撇除養育之恩什麼的,就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來說,如果對待對方已是不重視,也不尊重,可能連朋友都比不上了(對朋友可能還會比較好一點,至少有重視對方,會詢問對方同意之類的)。會有這樣的結果,很多人在罵教改無用,但我看到的是,家庭教育要負絕大部分的責任!這些家庭到底給了孩子什麼樣的價值觀,說不定有些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充分展現貪小便宜的模範了。
不過,家庭教育不能完全拿來當擋箭牌,那些改名的人都已成年,都有判斷是非的自主能力了。每個人的每一個選擇,都顯示出人格特質,也顯示出價值觀。雖然公家機關拿戶籍賸本會有記錄、未來求職會有觀感不好的風險為由,勸退民眾;也有民眾說:「一想到戶籍謄本中從此註記『民國110年3月16日更名為王鮭魚』等字眼,以後連媳婦、子孫等都會知道,自己還怎麼抬頭做人,完全不能接受。」
這只是其中一二的影響,有些人看不清背後包含多少層面,因此認為自己「賺到了」,也才產生上述三點的說法,其實有所誤判!
一、重點在於動機而非改名!有意義,才值得一份尊重
有人說改名有什麼不對,說真的,改名沒什麼不對,但為什麼改名才是重點。政府讓人民有改名的自由,在於避免人民承受姓名不雅或不便之苦,但「鮭魚們」並沒有這些困擾與需求,純粹為了吃(而且只有兩天)。
也有人提出貪便宜有什麼不對,平時台灣人就很多在排隊搶周年慶折扣、買一送一了。老實說,這個比喻並不恰當,因為排隊並沒有造成任何權益的更動(EX.改名有三次限制,而且還影響其他證件需一併更改)或侵害(例如改名同不同意,影響到家人親情)。
想想,很多人會去算命改名字,就是相信名字會影響運勢,也代表人格,請問有看到排隊搶折扣還去算命的嗎?可見「名字」不是隨便取的(無論是自己取的或父母長輩取的),它代表的是「自我人格的展現」,所以人們會在意所謂「不雅名」、「菜市場名」等等,希望自己的名字是好聽的、順口的;而且當我們的名字被寫錯,或是寫錯別人的名字時,也是一件失禮且造成不悅的事,因為這代表一份「尊重」,如果可以為了貪小便宜就改名,那表示你對自己的名字是什麼並不在意(叫鮭魚鰻魚和牛什麼都可以),又要別人如何尊重你呢?
二、輕重不分,唯利是圖
僅為了小利就能將代表人格的名字改掉(雖然是暫時,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呀),那如果是更大的利益,會不會也能犧牲更多,例如自尊、親(友)情、榮譽感?也難怪有人會認為:今天會為鮭魚改名,他日為更大的利益拋家棄友賣國也不奇怪了。
就如律師林智群分享他的想法:「那些嘲笑鮭魚公的人,我就不相信,哪天特斯拉宣布姓名有『特斯拉』三個字的人,可以免費獲得一輛Tesla Model 3,你們不會跑去戶政事務所!」說真的,我還真的不會.而且我一秒就可以篤定回答。
他自己也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價錢,只是價錢有沒有到而已」,也有網友回應:「雖然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大部分的人也不是嘲笑他們,而是事情總是有輕重之分,不論是從道德、價值、法學等很多層面……」這些都說得沒錯。
每個人都值一個價,那你的價碼是多少?是三千五千、是一百萬一千萬?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價是便宜的。然而兩天鮭魚可以買你的名字(身分),那一年份可以買你什麼?如果改成一年居住權或其他優惠呢?是不是可拿更多、更重大的事物來交換?
事物有輕重,你的價值也有輕有重,而自己的選擇,將會影響它。
三、只講創意沒有心意也是白搭
講求創新創意沒有錯,我也是生活中離不開創意的人,也是個崇尚創意、喜歡創意的人,但所有創意需要有趣又有意思,才能引起正向共鳴。這次事件中,其實看不到什麼創意,只能說是「驚人之舉」(不就只是照著店家要求做而已嗎?只是手段狂了點)。
真正好的創意,我們看到時會驚呼「好棒」、「好有創意」、「居然想得到這樣,太厲害了」等讚美之詞,而且這次的「鮭魚之亂」得到的大多是「天啊傻眼」、「真的有人為了吃鮭魚去改名」、「太誇張了吧」,這些並不是「讚美」,而是充滿驚訝、可笑、無言的情緒,甚至看到浪費糧食,引起憤怒情緒。
創意好比敲門磚,先引起別人興趣,讓別人打開門瞧你一眼;心意則是決定別人要不要讓你進門的關鍵----心意愈淺薄,自然也傳達不到別人的心裡,也無法引起別人心中的共鳴與認同。
有朋友說:「那些鮭魚們怎麼都沒去揪貧困的人家一起去用餐?感覺這樣改名會更有意義。」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可接受,但事實上,他們連自己爸媽都沒揪了…(唉)如果真的去幫助貧困家庭或家扶兒童的話,相信會給人不一樣的感受,所以他們引起社會負面反應也是事出有因,人的起心動念決定事後一切發展。
想想,如果你是公司負責人或主管,你會聘任一個為了吃鮭魚而改名的人當員工嗎?如果結婚時發現另一半曾為吃鮭魚而改名你會有什麼感受與想法?
如果是朋友跟你說:「我去改名,我們一起吃免費鮭魚!」你可能覺得很有趣,會點頭答應,甚至覺得朋友好好喔,真是賺到了!但如果角色改成職場或情場呢?
你的員工說:「我去改名,是為了揪朋友一起吃免費鮭魚。」
你的先生/太太說:「我去改名,是為了揪朋友一起吃免費鮭魚。」
也許一開始你會笑,之後要委以他責任時,你敢讓他負責大案子嗎?你覺得他可以擔起一個家的責任嗎?之後對於孩子的名字,你放心交給他取嗎?會不會哪天為了什麼利益要和你假離婚?(還真的有人這樣做喔,然後騙另一半假離婚,結果真離婚了…)
也許你不會直覺的認為這個人很「隨便」,但「正直」、「可靠」、「誠懇」、「負責」、「認真」這些字眼可能在你心中,從此和他沾不上邊了。
或許有人覺得「想太多」、「無所謂」,不管認不認同,我覺得沒關係,因此這是個人的選擇,至於值不值得,也就見仁見智了。這次的事件,即使沒錯(撇除浪費食物),但也不是件光榮的事,更不值得推崇讚美,這也是我不懂鮭魚們在「炫」什麼的點,為什麼這是一件值得「炫」的事呢?難道以後他們的孩子說:「爸爸/媽媽,我為了吃免費和牛,改名叫做『和牛』了。」他們還會說:「好棒喔!孩子,這樣就賺到了,真聰明!」是這樣嗎?這也不能推說國內思想傳統,不然怎麼連其他國家都在恥笑這種行為呢?
有人覺得:「就算這件事是不好的,但也不過300人這樣做,還好吧。」不,不是「只」看這300人,而是背後支持他們的、也認同這樣作為的人,可說是成千上萬。有些人沒有去做,不代表他不認同,或許他們價值觀是一致的,只是礙於一些理由沒有去做。
詩人紀伯倫說過:「一片孤葉,不會沒有經過整棵樹的默許就枯黃;一個人胡作非為的背後,多半得到大家隱匿的允諾。」那些人為何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做得很「對」、很「聰明」,不就是有人吹捧贊同他們的緣故嗎?如果他們提出改名時,沒有人附和他們;如果他們揪團時,大家表現興趣缺缺…我相信做的人會減少,不會演變到後面還從100多人追加到300多人去改名,形成渲染效應(第二波去改名的人也是認同,只是一開始沒有立刻那樣做,如果活動持續長一點時間,恐怕改名的人就不只300人了,會出現第三波、第四波……)。
改名是自由沒錯,但自由是要付出代價的。不只是改名,任何自由的選擇,都需要付出代價,無論有形或無形。
下一篇:想孝順不只要有心,還要有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