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4 08:00:00Tinkle

給求學中的你一句忠告:愛你所愛,學你所愛

人生的求學過程很長,從幼稚園到大學,再加上研究所就更長了,二十年左右的時間,約佔了我們人生的四分之一(若以壽命活到八十歲來看)。但在選擇時,站在分歧的道路上,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分別門類」、「分道揚鑣」?國中?高中?不,其實打從在選擇接受哪一種教育時,哪怕是學科、哪怕是才藝,每個人就開始不同了。

「學什麼才好?」這是很多人會面臨的疑問,但所謂的「好」的定義是什麼?絕大多數的人選擇「出路廣」、「賺大錢」的產業,而且大多是父母長輩叮囑他這麼選的,不過這也沒有什麼不好,若自己的目標就是如此,那就努力朝此前進吧!但不是每個人可以順利走向這條路,因為是聽別人的話選的,不是自己發自內心想選的,又或者在識己不清的情況下選了,以致於發生悲劇,學了幾年發現志不在此,愈學愈沒興趣,甚至畢不了業,慨嘆浪費了光陰……。

其實求學、找工作和談戀愛一樣,當很多人追求「三高」條件,但符合三高的人,就是你的真命天子/天女嗎?你就一定會喜歡他嗎?你們就一定能夠成為佳偶而非怨偶嗎?多少豪門婚姻最後離婚收場,曾經的甜蜜燦爛只是過眼雲煙。求學也是一樣,當很多人想進入工程師、醫師、會計師、律師等所謂社會上的高薪產業,又或者想捧公務員的鐵飯碗,但你知道進去的人又有多少人留下、多少人轉跑道?


每個產業各有各的辛苦與收穫,與其選所謂「好」的,不如選適合自己、且自己所愛的。就好比一碗滿滿海鮮生魚片,但不敢吃生食的人來說就是聞之作嘔,就算它價值天價,也不會想吃它。假使你是海鮮過敏的體質,卻因為「它很貴」而硬吃下肚,到頭來得到的,便是承受身體苦難的滋味。

我是個做事以興趣為導向的人,無論求學求職,我一定要找我喜歡的----但喜歡不是指「錢多事少離家近」,而是工作內容是自己有興趣的。像櫃台或是那種單一又固定的工作,對我來說太無聊了,我喜歡自己「安排」與「創作」,企畫(規畫)是我很喜歡的工作,無論是教案的規畫、活動的規畫…各種專案項目的安排,我喜歡一個整體的企畫安排,而非一項瑣碎又不斷重複的動作,但我沒說那樣的工作類型不好,只是它們不適合我。

就如我求學時也一樣,我的英文、數理一個慘,與文史科目的成績簡直是天壤之別,因為前者我沒天分也不愛(有些事情沒天分但有興趣的話,還是有進步的可能),後者我愛也有天分,而我在前者花費的時間幾乎是後者的三倍以上,但成效仍十分有限,而且也學得很痛苦,所以我斷然選擇發展長才(自然生態法則就是發展長項提高生存率,你有看過兔子學游泳、烏龜學爬樹的嗎),而我在求學、求職路上,至今算是滿順遂的,也算開心的。

對於正面臨抉擇的學子們,以我的經驗給大家的忠告,就是「愛你所愛,學你所愛」,而你絕對不要做以下這些事:

一、你可以聽聽你的朋友、家人分享他們的想法與經驗,但絕不要光聽他們的就決定你的人生

記住!你的選擇是你自己要負責的,即使是父母,也不見得能為你做下正確的決定,我自己的哥哥就是這樣,只是聽我爸的話去讀五專工科,結果讀不到兩年就被當,也沒有學以致用(沒有興趣也學得不開心),搞到要去外修才能畢業,我爸嫌他花錢又不認真,最後他丟了一句:「我還不是聽你的才去讀!」他覺得是我爸害了他,我爸賠了學費又折損親子感情,兩敗俱傷,何必呢!

 ↑這張選項16原則僅為參考,但不難發現,家人部分佔最少,而個人是佔最多的,所以為自己而選吧!

二、不要跟風選校

很多人會被名校光環迷惑,老實說我以前學生時也曾經會有一點動心,但終究我還是以選科系為主,這樣才能學到自己想學的。比如你喜歡的是設計科系,但這所學校偏偏沒有你最屬意的科系,那你硬選一個經濟系、電機系,你要讀嗎?你讀得下去嗎?轉跑道的情況也是有,但轉成功的也只是部分而已,重要的是自己要想清楚。如果你只選校而不看科系,就好比你只看對方的身家背景卻忽略對方的性格,連「合不合得來」都不清楚,那麼即使步入婚姻,也是有很大的機率會不幸福的。

三、選擇之前就先想好出路

有的人覺得在求學階段,還不用想到未來找工作這一環,反而把焦點放在學生時代的打工機會。打工沒有不好,它可以累積經驗,賺取學雜費,但是它只是你求學生涯一個小小的點而已。

在選擇科系之前,要先試想:如果我進入這個科系,學成之後,我會想找什麼樣的工作?這樣的工作機會如何?還需要什麼附加條件?像是證照什麼的…這些都要先想好,而不是「先讀了再說」----抱持著「先讀了再說」的人,大多數也不是真心喜歡這個科系的,就好比你真的喜歡一個人,不會想著「先交往了再說」,而是在追求前就先想好並確定「他就是我要的那個人」(這建立在有一定的瞭解程度上,所以求學選擇也是),甚至構思各種相處的細節,以及未來的規劃,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有也好、沒有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鐵定不是真愛呀!

愛,是源於深厚的感覺,而感覺又從生活而來。不少人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很大的原因在於對生活體驗不夠深刻,因為不夠深,所以沒什麼感覺。也可能是生活步調過於快速,對什麼都如蜻蜓點水、走馬看花,少了停留與放大。

如果問一句要做什麼、要選什麼,很多人都會不經意脫口一句「隨便、都可以、無所謂」(撇除客套的謙讓),無法準確說出自己想什麼、要什麼,這些習慣也是日積月累而來的。可見我們不能等到要做決定時才訓練自我判斷,而是在平時就要深刻累積並察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在關鍵時刻才能迅速做出自己不後悔的選擇。

如果你問我,要選擇什麼才是最好?我會告訴你,這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即使面對同樣一件事、選同一個學校、在同一個班,也有人學得開心快樂,也有人學得痛苦不堪,也有人成就非凡,也有人一塌糊塗。

既然沒有標準答案,就只能自己給自己答案,你就是自己的主考官,同時也兼考生的身分,你給自己的考題能否考過,在於你是否好好應答,而應答的重點無非在於「認真的態度」以及「堅強的實力」,還有很重要的時機點,有的人猶豫再三,錯失良機,第一次選錯了以致於重考,又或者耗費數年後又重新轉跑道----並不是說不能改變,而是如果能「及時」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可以少走冤枉路;也或許有人覺得這也是經驗不算冤枉路,但要想想,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三年五年十年可以揮霍的,如果你剛好有時間、有資源,經濟上可以過得去,恭喜你轉型成功;但如果沒有重來的本錢,真的就要審慎面對每一次的選擇。

每一個選擇只是開始,並非結束。求學中的你,選擇所愛,因為愛是動力,才足以讓你撐過接下來的數年光陰,若不愛,即使順利畢了業,你想學以致用,又得投入相關產業,你面對的還是一樣的東西,那麼你的快樂在哪裡呢?不如一開始就選擇所愛---是「愛」,不是喜歡而已。「愛」必須負責,必須承擔,它是深邃且流長的。求學時光雖非無涯,但也佔了好長一段日子,讓自己愛上學習,學習所愛,是一輩子的禮物。

上一篇:Bye-bye!2020

下一篇:鮭魚之亂的笑與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