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3 08:00:00Tinkle

為什麼孔子說老而不死是為「賊」?



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來談談關於「老」這個話題,有句話說「老而不死是為賊」,這句話可不是在仇視老人,而是現代人斷章取義,沒把話完整看清楚。

《論語.憲問》裡有一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

夷俟指的是蹲踞而待,夷=蹲踞,也就是足底著地,臀後垂,豎膝在前,古時東方夷俗的坐姿是這樣的,並非一般的正坐。況且據說春秋時期中原地區的人還沒有穿褲子的習慣,多為上衣下裙,兩腳張開蹲坐在地上,即使換作現代,也很不雅觀。

孫弟=遜悌,也就是懂得孝悌之道。

孔子這句話說的是:一個人年幼的時候,不講孝悌,無所修養,長大了又沒有什麼可說的成就,卻就這樣放任自己至老而不死,可真是害人之賊。」所罵的就是像原壤這樣的人。

當然,孔子並非只是因原壤一時舉止不端就罵他,原壤究竟做了什麼事呢?

原壤是魯國人,也是孔子的舊識,而他的母親去世時,孔子曾助他治喪,也前去弔唁,但孔子到原壤家,依照禮節,原壤應該出門迎接,但原壤卻叉開雙腿蹲坐著等待孔子上門。這等輕浮隨便的舉止態度,使孔子罵了他,又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有個說法是說孔子是走的是儒家禮節路線,但原壤走的是道家隨性路線,但這有點說不過去,若說原壤不想依儒家的繁文縟節治喪,倒還情有可原,可是「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則是自小累積的經歷與表現,既然是舊識,孔子必定知曉他從小到大的為人,也不是隨口亂罵的;也因為是舊識,原壤應該知道孔子是個重視道德禮節之人,卻還如此相待,實在是不應該。

想想如果有個老朋友用你最討厭的方式對待你,大多數人都會心生不悅吧!況且也不是只對孔子如此,若也用這樣的態度對待他人,也實在不宜。而這樣「夷俟」的畫面,我想到的是一個屁孩輕浮的舉止,搭配上玩世不恭的表情,說話粗俗無修養,也沒做什麼好事善事,應該沒多少人喜歡這樣的人。

一個人無德,本就該罵,但為何孔子罵什麼都好,偏偏說他是「賊」,為何不是「惡」、「盜」、「奸」、「邪」?

待我竊思,一般賊的定義為「不事生產,竊取他人資源的人」,但孔子說的賊是動詞,具有「殘害」的意思,其原因如下:
1.不足以為典範,教壞小孩
也就是做壞榜樣,殘害國家幼苗。

2.竊取國家資源
無益自身,亦無益於世,卻還活著,則是偷生,浪費糧食,浪費資源,換作現代,一些國家資源例如國民義務教務、健保制度…這些資源也給那樣的人占了。

3.沒有成長=白活
即使是植物,也會因成熟而開花結果,就算不是開得多豔麗、結的果沒有多甜美,也算是有改變。但一個人沒有成長,就好比行屍走肉,一個活著沒有意義的人,自然也不會對自己、對他人產生意義。



有句話說:不是壞人變多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況且壞人變老了,還會倚老賣老,仗著自己年紀大去強迫、傷害別人,而這樣的人,說是賊也不為過。因此,「敬老尊賢」這句話,前兩個字並沒有道理,根本無需遵循,我們應當尊賢,因為賢者有助於世,但沒有說「老」就一定得「敬」,而老人理當讓自己修養成「賢」,而不是只依恃自己的年紀叫別人尊敬,這樣才是合情合理。

免費小遊戲 2019-10-03 19:35:03

走走看看~http://www.av6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