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08 01:40:08Ar Ian

文化?澳門?

轉載自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六日<<煲稀小脂>>專攔

在澳門談文化建設,其實很可笑。因為澳門連 “文明”(civilized)都談不上,有何資格談文化?是的,澳門很不文明。我的證據很簡單,澳門街上有太多狗屎,尤其是所謂中產集中區的氹仔,狗屎隨處可見。這些狗屎就是澳門文明程度的見證︰以對動物愛心的假象,掩蓋連基本公德心都缺乏的真相。一個文明的城市不會是狗屎滿街的,起碼我走過的外國城市沒有。狗屎滿街是澳門文化的最佳寫照與最大諷刺︰以所謂四百年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晶裝飾空洞無物色慾橫流的靈魂。什麼時候澳門街沒有狗屎,澳門人才有資格談文化建設;或者,才有可能將文化建設之談轉變成美夢成真之實。

所以,當你在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中看到什麼文化建設藝術培訓之類的字眼時,千萬不要太興奮。因為,這只是說來聽聽寫來看看而已。在 “長官”們的心底裡他們自身都對 “澳門文化”沒有譜的,甚至茫然不知所措。

比如今年的《施政報告》裡,行政長官痛心疾首地說 “觀察本澳藝術發展現狀,我們留意到,欣賞能力偏低,使藝術對公眾難以發揮美學感染力;評介能力偏低,使藝術創作水平難以提升。我們必須加強藝術的課堂傳授,還要創造條件,提高市民大眾的審美意識。”見到這些字眼,我感到很好笑︰澳門報章上不是整日都有這個展那個節的報道嗎?不是說某某節的入座率又創新高了嗎?怎麼澳門人還是如斯不濟,不濟到要被自家的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冷冷地數落幾句!到底是我們的行政長官搞錯澳門市民的藝術素養,還是我們的乜展物節謊報軍情?

澳門街什麼充斥著什麼展什麼節,就像澳門街充斥這種狗那種犬一樣,都是一種假象;前者以文化活動頻繁自豪,後者以文明愛心自居。但他們都缺乏了基本的 “公德心”︰照顧其他人的感受。

澳門街的展與節辦得鬧哄哄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像賭場的霓虹招牌般讓你感到五光十色目不暇接,但在繁華景象的背後,你見到絕大部分的市民都被這些展與節撂在一旁,他們的需要沒有被照顧到。在文化中心大廳裡衣香鬢影談笑風生的永遠是同一批人;是這一批人托起澳門的 “文化”形象,也是這一批人被澳門的 “文化”射燈 “追光”著,而絕大部分的市民只能生活在陰暗的舞台一角,看著他人的演出。

是因為文化藝術從來是 “曲高和寡”的東西,所以只有一小撮同一撮捧場客是很自然的事麼?從澳門目前的處境來看,答案似乎是肯定。但,澳門街不是要提高市民生活素質,提高市民文化水平麼?就只一小撮人怎麼了得!

問題在,為什麼澳門的文化參與者永遠只有同一批人呢?答案很簡單︰因為澳門的高官太自大、太好大喜功了!他們只在乎這一批人的評價,這一批人的捧場。對於市民大眾的真正需要,他們不是視若無睹,就是懵然不知。

澳門目前最重要的幾個文化藝術活動都是由官方主辦,官方控制了一切文化藝術資源,而民間的文化藝術團體只能靠微薄的資助苦苦支撐。你會說︰官方這麼積極搞活動不是很好麼?難道不搞就好?對,官方肯多搞文化藝術活動當然好,但是請記住︰文化不是搞出來的,文化是培植出來的。文化不是一兩個團體的演出,文化是整體社會的表現;文化不是一兩個什麼什麼節的活動,文化是整體公民的意識。一句話,文化就是生活在這個社區中的每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的總和。澳門的官辦文化活動是一種長官意志的體現,它進入了一個思維誤區,以為活動辦多了,文化藝術氛圍就有了;文化藝術氛圍有了,市民大眾的藝術修養就自然提高了。但澳門這幾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官辦文化活動的增加,只造就文化官員的政績工程,絕大部分的澳門市民仍然被拒於文化藝術的門外,更遑論整體文化水平的提高。

造成這種結果的根本原因,就是澳門的文化官員不信任市民,或者說,不信任那班在苦苦掙扎求存的本地藝術工作者,只靠自己的長官意志行事,只相信自己的活動安排。他們以為承攬了一切文化活動就是負責任的表現,卻不知道這恰恰扼殺了民間的創造力;而民間的創造力與活躍度,又恰恰是培植整體市民大眾文化水平的生命之泉。因為民間團體來自民間,植根於民間;他們瞭解市民大眾的需求,他們需求市民大眾的瞭解。他們與市民大眾是魚與水的關係。民間的文化藝術社團活躍了,澳門的文化藝術活動才真正叫多元,叫生根,澳門的文化藝術氛圍才真正叫有了,澳門市民才真正有望在這氛圍的感染下提高文化藝術素質。澳門的文化官員以為文化是可以自上而下地創造出來的,卻不知道文化是一步一腳印地培植出來。文化官員安排的活動可以創造繁榮的假象,永遠耕種不出新鮮茂盛生命力強的文化花圃。因為這些從外地請來的文化藝術團體只能是曇花一現的美麗與轉眼即逝的煙花,在短暫的驚艷過後,留下的除了記憶,還是記憶。而文化不能光靠記憶。文化需要切切實實的耕耘。

要想培養出澳門文化的鮮艷花圃,就得將現行的文化來個一百八十度的扭轉,官方要著力扶持本地的文化藝術社團,發揮廣大本地文化藝術工作者的積極性與創造力(而不是靠官方辦公室裡的那幾個長官意志),讓他們去試驗,讓他們去幹,讓他們將文化藝術帶到社區裡去,讓他們去感染去教育自己身邊周圍的人,讓他們將文化藝術發展成一個社會的全民運動。這樣,澳門的文化園圃才會有收成的一天,澳門人的整體文化水平才有真正的提高。

文化不應是曲高和寡的;文化應該如穿衣吃飯般自然與必然;文化應該與市民大眾的生活息息相關;文化應該就是市民生活行為與思想的體現。要做到這樣,就要全民參與到文化的建設上,就要發揮全體市民的意志與力量。要做到這樣,就得首先摒棄長官意志,發揮民間文化藝術工作者最原始生動的力量,讓他們在市民大眾的生活中生根成長百花齊放。世界上所有文化藝術生活發達的城市,都是由民間文化社團作主導,政府在旁提供協助支持的。澳門政府如不在文化政策上作相應的調整,只顧自把自為地操控一切,那麼永遠是政府熱、民間冷,永遠是政績工程多於社會實效,最終就如那些自以為有愛心卻沒有公德心的狗主一樣,只滿足了自己的私心,卻不顧他人的厭惡。